毛主席亲自敲定死守四平,13年后,主席再谈四平:让后人去评说吧

博惠评历史 2023-06-10 08:51:17

1946年在东北战场的那场风云大战,迄今为止都颇有争议。

即便今天的我们来审视这场战场,往往也会片面的理解为:当年毛主席的那个决定,到底对不对?四平前线将士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

一、砧板上的鱼肉

1945年2月,克里木半岛雅尔塔皇宫内正秘密举行着美英苏三国组成的首脑会议。

会议上,斯大林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因为他拟定了「雅尔塔协定」上的两条重要条款。

一、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二、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这两项条款是斯大林愿意出兵东北,荡平东北日军的必要条件。除此优待条件外,斯大林不会考虑出兵东北。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凌晨。

150万苏联红军兵分三路突然涌入了东北,尚在重庆老蒋脸都绿了,咱都没同意,你咋都成冲进来了呢?

那时候的东北已经被日军控制了14年之久,除了一直活动在中苏边境上的原东北抗联部队,看不到一个国军的身影,蒋介石派往东北活动的特务,甚至都没能力在这里建立起一个信息通畅的特务运转机构。

老蒋急忙派外长王世杰与苏联方面接洽,并于8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个冠名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约,并不友好。

苏联人在一个平行时空里,分别签订了关于攫取东北利益的暗约和明约。

这一切,老蒋并不知道。

他却同意了苏联人提出的苛刻条件:

“中苏共管长春铁路三十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三十年, 大连为自由港。

苏军进入东北后,收复区内由中华民国派员设立行政机构并派军事代表和苏联联系。

日本投降后最迟三个月内苏军全部撤出东三省。

条约有效期为三十年。”

第二天,日本宣布投降。

可陈兵东北的一百多万苏联红军怎么办呢?斯大林方面也给了蒋介石面子。没事,咱暂时不走帮你们看着东北。

后来,随着张莘夫事件和雅尔塔密约公布,苏联人再也没有脸面呆在东北,斯大林果断下令撤出东北。

而那一刻的东北,国共双方的兵力都源源不断运往东北。半年多时间,国军在东北战场铺开了七个军,与我党二十余万的东北民主联军展开了较量。

如果以沈阳为分界线,老蒋摆在东北战场最前线的四个军中,第71军、新1军一路向北推进已经迫近四平,第52军、新6军同样进展迅速,在辽中地区战果丰硕,并且包围了本溪。

一场鏖战已经不可避免。

二、四平风云

3月下旬,林彪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举行东北大会战的指示,令各军区部队火速朝着四平方向集结,前线指挥部设于梨树镇,拟定先期以六个旅的兵力在四平地区(四平--昌图间)抗下国军的第一波进攻。

4月7日。

林彪收到前方侦查情报,敌新1军(新30师、新38师、第50师)、第71军(第87师、第91师)合计五个师的兵力已经迫近四平地区。在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军在四平以南地区对向北推进的国军节节阻击,一步步延缓他们的进攻速度。

正面进攻的第71军和新1军对我军四平阵地狂轰乱炸,密集炮几乎一瞬间就摧毁了我军在四平前线构筑的防御工事,双方在前沿战场展开了拉锯战。后拉锯不成,又尝试分兵从东西两翼开展进攻,始终未能打开四平前线防线。

林彪原决定前方阻击,后方集结主力于一点随时增援。后来发现国军总是会从两翼偷偷摸一下,便下令四平守军集点为线,在火石岭到八面城五十公里的防线上,摆了一道长蛇阵。

在延安,毛主席用铅笔在东北的地图上画了两个圈,北面所圈地方叫四平,南面所圈地方叫本溪。

四平的命运决定于本溪,而本溪的命运决定于第三纵队(7旅、8旅、9旅)、第四纵队(10旅、11旅、12旅)、保3旅。

本溪保卫战历经33天,程世才、萧华所指挥的七个旅始终没能给国军新6军、第52军造成重创,最终随着四平前线战场告急,第三纵队第7旅、第8旅北上增援两头跑空,本溪防御空虚,新6军军长廖耀湘在杜聿明严令下强攻本溪,本溪失守。

四平的决战由此展开。

老实说,如果没有本溪廖耀湘方面的新6军北上奇袭,四平守住完全没有问题。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任何一方势力的参战,都绝对会打破战场中的微妙平衡。

老蒋在双方对峙过程中,甚至说:此次东北作战如果一地略遭挫失,则全局皆危,国脉将断。

可廖耀湘来了。

5月15日。刚刚拿下本溪的廖耀湘不顾部队疲乏,亲自带队北上,受到同样北上的第三纵队第7旅、第8旅阻击后,留下小姑部队在开原莲花街、郜家店地区周旋,主力则急行奔袭,扑向西丰、平岗、哈福车站,绕道了四平的后方。

接下来,随着廖耀湘的到来,四平战场开始雪崩。

5月18日。新1军、新6军联手猛攻四平东南高地塔子山,仅仅半天,四平地区最后的高第失守。

当天晚上,林彪就下达了紧急撤退命令,全军后果断撤出阵地。

国共双方在东北战场中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以我军全面撤退而告一段落。

三、尾声

结尾,想和大家聊一聊当年在四平的第一场鏖战,毛主席为何会下达死守四平的命令?

在四平战役爆发前,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以及以高岗所代表的东北局有着基本一致的战场认知,那就是东北的战争绝对不能硬刚,我们所以一切的运动方针都是根据对东北局最初的那条指示: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可当北线国军陈明仁的第71军、孙立人的新1军扑到四平之后,一切都变了,一切的指示似乎成了一纸空文,几乎被全部推翻。此前一直在后方拼命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各军区部队被紧急抽调,前往四平地区迎战国军。

当时四平前线将领、士兵,甚至包括今天的你我,都会特别想问一句:一向谨慎的毛主席怎么会朝令夕改呢?

因为当时的时局变了!

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后,最为重要的东北问题也开始着手协商处理,作为当时合理合法的国府,以蒋介石为代表国民政府在法理上占据着道德制高点。

说得更简单一点,老蒋能够决定国家内除却国军体系外的任何一支武装力量为非法武装。

这个问题就很要命。

所以,我党多年革命的口号都是宣称我们是人民政权,人民武装。

国共合作抗日后,我党整个架构虽然没纳入老蒋所掌握的国民政府体系中,但武装力量却是纳入了国民政府武装编制。活跃在北方和南方的八路军、新四军分别纳入编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最初: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问题来了,你不听话,老蒋能不能定义非法武装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人民立场上,我们是不愿意戴上这个帽子的。

当时,双十协定已经解决了除东北之外的一切武装力量,解放区的一切部队都合法。唯独在东北问题上,老蒋不愿意承认东北没有中共武装。

如果有呢?很简单,不承认是中共的武装力量,直接定义为非法。

毛主席也一直坚定一个点:必须承认我党在东北的地位。(啥地位?其实就是合法的地位,你不能定义为非法武装力量)。

当国军推进到四平时,毛主席仍旧坚定这个立场,而且当时东北的和平谈判已经进入尾声,停战执行小组也相继进入东北。说白了当时的四平是和谈判的筹码,是属于真正的凯旋门、和平门。

打好了四平战役,全国抗战内的和平是有可能实现的。

这才是当时毛主席下令死守四平的真正原因。他一切的出发点是为了谋和平,而不是要和国军来一场所谓的决战。

多年后,毛主席仍旧不愿意过多解释,他和黄克诚再谈当年那场惨烈的四平战役,只是说了一句:

“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0 阅读:46

博惠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