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是五代时期最短命的中原王朝,开国之君刘知远打下的江山仅三年便被后周所取代;于是其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延续了后汉的国祚,史称“北汉”;北方除了强大的辽国之外,就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割据政权。
北汉兵微将寡,国力羸弱,后周的守成之主柴荣与北宋的开国之君赵匡胤耗尽毕生心血,都未能将此地收入囊中;一个弹丸之地,为何如此难攻,而且还令两代雄主铩羽而归呢?
公元954年,在位3年的开国之君郭威驾崩,其养子柴荣继位;刘崇便趁新君刚登基之时,联合辽国共同发兵攻打后周。
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两军在高平展开激烈的较量,最终北汉大败而逃,后周取得了高平大捷;而后世宗力排众议,亲率大军攻打北汉的都城太原。
由于粮饷不足,连下大雨,加之士兵接连染上瘟疫,士气大减,而且北汉还有辽国援助;最终,柴荣不得不下诏班师回朝。
直到后周被取代,北汉依旧未亡;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也曾三征北汉。
公元968年,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九年,北汉第二位皇帝刘钧驾崩,随后朝中发生内乱,他趁机出兵攻打太原;辽国得知消息后,马上派兵增援,无奈的宋军只好退兵。
公元969年,北宋继续围攻太原,当时辽国正处于皇位交替之际,因此无暇顾及北汉;于是宋军引汾水灌城,不幸的是,随后军中爆发了瘟疫,加之辽国又派出了大量援兵,结果又无功而返。
公元975年,宋太祖攻灭南唐之后,又将矛头对准了北汉;此次宋军兵分五路进攻太原,胜多败少,然而直到一年后赵匡胤驾崩,北汉都未被消灭。
北汉之所以难以被消灭,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有辽国撑腰,加之士兵接连染上瘟疫;正因如此,才使得北汉苟延残喘多年。
其二,太原坚不可摧,后唐、后晋与后汉三朝均从这里起兵,历经多年营建,太原城异常坚固,易守难攻;由于北汉国力弱小,因此更加重视城郭的建设。
其三,为了一统天下,柴荣与赵匡胤均采纳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立国初期,两人周围都面临着众多割据政权,两线作战致使他们无法集中兵力全力对付北汉,最终给了北汉喘息之机。
直到北宋第二位皇帝太宗赵光义继位,才彻底将北汉平定;公元979年,继位后的第四年,赵光义亲率大军出征。
他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方式,先退辽军,后取太原,最终灭亡了北汉;至此,立国29载的北汉正式宣告灭亡。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收复吴越之地,攻灭北汉,从而促成了全国的基本统一;柴荣与赵匡胤两代雄主均未能消灭的北方政权,最终却被赵光义平定,因此这也成了他为数不多且可圈可点的一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