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北翼的早春里,一场颠覆传统化工格局的产业变革正在发酵——总投资超50亿元的年产100万吨乳酸、丙交酯、聚乳酸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淮安工业园区。这意味着苏北化工产业带正式跨入"绿色智造"的新纪元。

2024年淮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居江苏省第一。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淮安化工产业规上产值虽较宿迁、徐州存在差距,但在生物基材料细分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此次引进的"乳酸三兄弟"项目,其核心产品聚乳酸(PLA)作为可降解塑料的关键原料,全球市场需求正以年均25%增速爆发式增长。
项目建成后,淮安将形成从玉米淀粉到终端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单厂产能占全球现有总产能的40%。据测算,达产后年新增产值可达200亿元,相当于再造现有化工产业体量的38%,直接推动淮安在苏北化工阵营中实现"单项冠军"的突围。

在周边城市竞逐中,淮安展现出差异化布局的智慧。对比南京聚焦石化炼化(2023年产值3120亿)、苏州专攻电子化学品(2780亿)、常州发力新材料(1850亿)的产业格局,淮安选择以生物基材料为支点,撬动绿色化工千亿级市场。这种战略选择,既避开了与苏南化工强市的正面竞争,又精准卡位国家"禁塑令"政策催生的万亿级替代市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秸秆-乳酸"制备技术,原料综合利用率达98%,较传统工艺降低碳排放60%。这种"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定位深度契合,为苏北传统化工园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样本。
在淮安化工园区50公里半径内,已集聚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台华新材等12家配套企业,形成"生物基材料+特种纤维+环保助剂"的产业生态圈。据淮安工信局测算,项目每产出1吨聚乳酸,可带动下游3.2吨制品加工、8.7万元设备投资,预计三年内将吸引超百家配套企业落户。

上海经海纬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前沿合成生物技术和生物基材料应用研发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利用前沿的新一代合成生物技术建设超级细胞工厂,实现了“生物质-乳酸-丙交酯-PLA-制品-rPLA回收”的全产业链覆盖,产品广泛适用于消费日化、3D打印、纺织纤维、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领域。
年产100万吨乳酸、丙交酯、聚乳酸项目将分期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该项目1月4日考察洽谈,2月11日成功签约,是淮安工业园区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攻坚突破行动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与园区化工新材料主导产业高度契合,将有力推动园区产业向高而攀、向绿而行,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