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末路的王莽,心慌得只吃一样东西

八公读历史 2024-08-01 16:39:06

​王莽也算是个枭雄。他最后时刻吃的啥,有点穷途末路、惊慌失态的样子。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精锐部队几乎被消灭,他的心态开始崩溃。

他躲在长安城里的皇宫里,忧闷得吃不下饭。

后来有人给他提了个建议,说你跑到郊外对老天爷痛哭一番,可能就会心境平和、局势缓和。

他就真的带着文武百官跑到南郊痛哭,开始可能是做做样子,接下来想到即将国破家亡,不觉悲从中来、涕泗横流,以至于哭得背过气去,伏地叩头。

附近有人也陪着他哭,还给他准备饭菜,哭得卖力的人被封为郎官,因为陪着哭而被授予郎官的人有5000多。

但是情况没有好转,当然心态也不会改善。

这时,王莽只是喝酒、吃鳆鱼度日,已经吃不下饭,也没有心情吃。

现在的解释是,鳆鱼就是鲋鱼,通俗的说法是鲫鱼。

鲫鱼刺多,现在也很少吃它的肉,主要用于熬鲫鱼汤。以王莽的身份和地位,即便是日暮途穷,断不至于吃鲫鱼过日子。

据考证,鳆鱼虽然一般是鲫鱼,但是在王莽的食谱中,却不是鲫鱼,而是鲍鱼。

一千多年后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鲍鱼是王莽所嗜好的食物。

鲍鱼生长在海里,长安——王莽已改为常安——是远离海洋的内陆城市,王莽要吃上鲍鱼,绝非易事,不知在新朝末年的兵荒马乱中,为了满足他的这一私欲,多少人要付出深重的劳动甚至生命。

鲍鱼不好保管,且容易腐烂变质,孔子说“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坏了的鲍鱼应该其臭无比、臭不可闻,从美味变成了灾难。王莽自然不会吃有气味的鲍鱼,这又增加了打捞、运输、保存的难度。

王莽爱吃鲍鱼,据说缘于一次类似乾隆皇帝在民间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经历:他有次追剿不利而发怒,要屠杀沿途村子的所有居民,有老人认为他是气血不足、急火攻心而生气,于是把有人在皇宫当差受赏赐的鲍鱼烹调后进献给王莽吃,王莽大为受用,从此爱上了鲍鱼。

这当然是个传说,不足为信。但是食用鲍鱼对夜尿频多、气虚哮喘、血压不稳等有一定功效,这可能是王莽爱吃鲍鱼的真正原因。

王莽已将70岁高龄,又面临绿林、赤眉和南阳刘氏子弟的起兵反抗,这些都是困扰一个惊慌失措的老人的问题,吃鲍鱼可能有一定的缓解。

他吃不吃鲍鱼、焦虑不焦虑,都不能阻挡义军进攻的脚步,义军很快攻入长安又杀进皇宫。

王莽被“商人”杜吴所杀。这里的“商人”颇为费解,可能是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来自商这个地方的人。如是做生意的人,怎么会混入义军的进攻部队中?

王莽被杀之后,下场甚是悲惨。一个名叫公宾就的下级军官砍下他的脑袋,其他军士又肢解了他的身体,几十个人分割了他的肉身。

他的脑袋被送到宛城,在闹市中悬挂示众,老百姓持续攻击它,有的人甚至把他的舌头切下来吃了。

王莽这时候不但没有享用鲍鱼的幸福,连保全尸身的普通人愿望都不能实现。

他折腾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绝对不会有好果子给他吃的。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0 阅读:17
八公读历史

八公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