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拿着大校名单,向毛主席讲了此人的故事,主席:升两级授中将

功标青史 2024-11-27 21:57:26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正式的授军衔仪式即将开始,这次的授衔仪式可以说是最令人瞩目的,不仅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为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将领,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

但在仪式开始前,罗荣桓将军却拿着授衔大校的名单找到了毛主席,他从名单中指出一个人,并向毛主席讲述了他的故事。之后,毛主席就破格将此人连升两级授予了中将军衔。

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毛主席会在听完他的故事后破格为他升衔呢?

1、破格升级的中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适应国家今后发展,也为了在以后突发情况下能够达到精准指挥,毛主席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在解放军中实行军衔制。

但对于各级的授衔名单可是难住了毛主席。我们知道,对新中国有过突出奉献的将士不在少数,怎样能给他们合适的军衔又不会引起军中议论,这是当时的难题。

毛主席也曾不止一次的召集国家各领导人商量军衔授予名单的问题。经历过战场上的厮杀,一些威名远扬的大将早已不在乎一些名利之事,最重要的还是那些做出突出贡献但又不为人所知的人。

而当时的苏静就是其中一个。那时,在经过多轮的讨论商议之后,毛主席决定,按照军功、个人品行等综合因素评定军衔,并将各级授衔名单定好。

眼看授衔仪式在即,罗荣恒却拿着大校的名单找到了毛主席。

“主席,我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想要请您帮忙。”

毛主席看着罗荣恒认真的样子,觉得一定不是什么小事,就说:“你就大胆说,有什么事?”

只见罗荣恒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放在主席面前,纸张已经有了许多褶皱,可见他拿着看并且犹豫了很久,随后他就从中指出一个人的名字。

“主席你看,这个叫苏静的人是不是可以换一个军衔呢?他当年做的事可以称得上以一人抵万人了,只评大校军衔有些委屈他。”

毛主席低头顺着罗荣恒的手看去,在大校名单的末尾看到了苏静这个人名,他又抬头看到了罗荣恒惜才的目光,从心里觉得,这个叫苏静的人一定不简单。

在之后罗荣恒的讲述中,毛主席终于理解了罗荣恒特地来为他申请升衔的原因。之后,毛主席就听取了罗荣恒的建议,为苏静破格升两级,评为中将军衔。

2、一人抵万人的苏静

毛主席为什么在听过罗荣恒说过苏静的故事之后就立刻同意破格为他升军衔呢?这还得要从苏静这个人以及他对我党做出的突出贡献说起。

苏静,原名叫苏孝顺,是一个出生在福建小山村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家里虽然不富裕但还不至于上不起学,又加上苏静从小就十分聪明,学习成绩也非常好,父亲常常也以他为傲。

战争年代出生的小孩都有一股热情的劲头,看着当时国家满目疮痍,正在读书的苏静也想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于是,他就在上学期间组织并参加了多个反帝反封建的民间活动,为此差点被捕入狱。为了保证他的安全,父亲随即就带他前往缅甸生活。

虽然身在国外,但苏静内心从未忘记过祖国的一切,在缅甸生活学习的同时,他也不断的从各种渠道打听国内的一些消息。

直到他听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就不顾父亲的劝阻回到了祖国,之后就加入了红军的队伍,那时他才22岁。

由于曾在缅甸学习过一些拍照技术,苏静在一加入红军之后,就担任了部队的眼睛——侦察员的工作,可以说重任在肩。

之后,他先后在红一军团担任作战科科员以及侦察科科长,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为身处险境的部队绘制过精确的转移地图,使得红军的大部队得以安全抵达终点,可以称得上是万人之功了。

有人会说,这样看他只是起到一个侦察员应该有的作用罢了,又没有参加过什么巨大战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军功?

其实不然。侦察兵看似在军队中不起眼,说起来只是一个类似于炮灰,为了提供地图地形或战力分布的存在。

但在实际的战场上,有时候仅靠有经验的侦察就能避免掉很多无谓的牺牲,使得整场战役瞬间扭转局面。

而苏静就是这样一个有经验且侦察能力强大的人,自然也就参加过不少巨大战役,就比如说当时最著名的辽沈战役。

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期间,苏静已经在经历过许多大战之后变得更加老成,并且是当时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教育处处长。

受到上级的命令,苏静奉命前往义县去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战力分布以及防守情况,顺便了解一下当时派出的第三纵队的攻打情况。

苏静在收到命令之后就第一时间赶往义县,并对义县我军部队的攻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报告给了当时的指挥官,林彪和罗荣恒。

在报告中,苏静详细的阐述了战场的对战情况,还对第三纵队的攻城方法进行总结,直言采用近迫作业大大的减少了伤亡人数,也有突袭性,因此攻城进展顺利。

苏静简单明确的报告给了林彪、罗荣恒提供了一个对我军十分有力的战术指导基础。

之后,两人就命令所有部队均采用近迫作业的方法攻打锦州城,我军的战力因此得到大幅提升,伤亡人数也减少大半。

可以说,苏静的报告犹如及时雨,让我军在辽沈战役中占到了极大的优势,这才有了之后的全面胜利。

除了这些,苏静也为塔山战役做出突出贡献。在锦州被攻打之后,为了阻止国民党援军的到来,林彪和罗荣恒又命令苏静前往塔山,告诉当时的第四纵队,誓死守卫塔山阵地,不能让国民党顺利通过。

苏静立刻赶往塔山,传达了两位首长的意思后,他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与当时第四纵队的指挥官一起坚守阵地。

第四纵队只有三个师的兵力,但面临的却是国民党十一个师的庞大兵力,苏静意识到,如果不能抵抗住这次攻击,那么这次战役的局面就会瞬间逆转。

于是,苏静提出智取的想法,在敌人进行大炮轰炸等远距离攻击时保留战力,在近身时开启肉搏战,同时不断进行冲杀,消耗敌军的精力,或许可以顺利抵挡住这次攻击。

与指挥官商议之后,第四纵队立即改变打法,与敌军日夜战斗了近一个星期,终于坚守住了塔山阵地,为辽沈决战堵住了援军,最终辽沈战役胜利。

可见,苏静的才能不止在侦察能力上,也十分具有领兵打仗的天赋,仅凭这两次突出的贡献,升为开国中将实在是德配其位。

晚年的苏静也一直保持低调,虽然有被913事件牵连,但好在真相大白,他的晚年也算平稳.。

在新中国成立的路上,有不少人都曾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也相信,像苏静这样的低调但有大功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也会永远铭记住他们。

0 阅读:113
功标青史

功标青史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