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的脑子,输给了那座山。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次北伐,目标直指曹魏的西北边境——长安。在这次行动中,街亭成了蜀军的关键防线。这个地方不大,但位置极其重要,控制了街亭,就能拦住曹魏的援军,为大军攻向长安赢得时间。于是,诸葛亮派出他器重的年轻将领马谡驻守街亭,并派经验丰富的王平协助他。结果却是蜀军惨败,马谡用一场失败让自己的脑袋搬了家,也让诸葛亮的北伐功亏一篑。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马谡太自信,忘了诸葛亮的安排
诸葛亮的命令很清楚守住街亭的主路,在道路中间扎营,用最直接的方式阻挡张郃的魏军。马谡呢?他一看地形,发现南山高耸,觉得《孙子兵法》“居高临下”的道理正好用得上,于是把营地搬到了山上。他的逻辑是“魏军从下面打我,我从上面砸他们,这不是稳赢吗?”可惜他读兵法只看了半句,忘了水源的重要性。蜀军守在山上,水却在山下,张郃轻轻松松就断了他们的水路。接下来,口渴的士兵哪还有力气打仗?马谡这个操作,直接把蜀军推向了绝境。
2. 王平的规劝被当成了耳旁风
马谡的副手王平是个老将,经验丰富,一看到马谡的部署就知道要出事。他多次劝马谡改回原计划,按诸葛亮的要求扎营,但马谡根本听不进去。马谡的态度很简单“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听我的!”于是,王平的建议全被否了。甚至在战斗开始后,王平还努力组织了一支部队守住蜀军的最后一点阵地,靠敲鼓制造假象,让张郃疑心有伏兵,不敢轻举妄动,这才保住了一蜀军的有生力量。马谡的顽固,既浪费了王平的经验,也让蜀军错失了改写局势的机会。
3. 张郃的战术能力远在马谡之上
张郃是曹魏的老将,打仗经验比马谡多太多了。他一看蜀军跑到山上扎营,立刻判断出对方的弱点缺水、被动防御。于是,他先断了蜀军的水源,再围困他们几天,等到蜀军士气崩溃、体力透支后,发动总攻,一举打垮了马谡的部队。马谡虽然有些理论知识,但面对张郃这种老辣的对手,完全没有招架之力。甚至可以说,这场战斗从一开始,马谡就已经输了。
总的街亭之战的失败,是一次典型的“理论派”被“实战派”碾压的教科书案例。马谡的自负、不听劝,加上张郃的老练,最终让蜀军丢掉了街亭,也让诸葛亮的北伐失去了最宝贵的机会。倘若马谡当初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扎营在道路中央,或许结果不会这么惨,但即便如此,赢下街亭也不意味着整个北伐就能成功。毕竟,蜀汉面对的,不只是街亭之战,还有整个曹魏的庞大军事机器。
我都是让张飞在路口守着,揍得张郃一直迷迷糊糊的[抠鼻]
马谡:不能,丞相没再给锦囊了,没丞相的锦囊我不会打。[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