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逐渐寒冷,海鲜、肉类、火锅、啤酒纷纷被搬上餐桌,与此同时,因关节疼痛去医院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为这些食物属于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痛风可能也会跟着犯哦。
高嘌呤食物是罪魁祸首
冬天一到,医院的痛风患者就有增加趋势,这不仅与天气降温有很大关系,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气温骤降会使人的神经、血管、肌肉产生急剧收缩,而情绪也会相应的紧张,人体代谢物因此而发生聚集,而新的营养物质无法顺利、及时到达目的地。代谢紊乱就会引发关节疼痛。身体尤其是四肢末端的温度下降,导致尿酸饱和度降低,溶解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诱发痛风。所以冬天更加注意保暖防寒,特别是四肢关节的保暖。
另一方面,天气一冷,许多人胃口大开,海鲜、肉类、火锅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大增,这样一来,痛风也跟着犯了。由于这些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嘌呤在人体内氧化变成血尿酸,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多出来的尿酸便以钠盐的形式(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尿酸钠结晶相当于一粒粒小沙子,与周围组织摩擦后,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痛风发作了。
盘点痛风四误区
痛风发作后,患者常常痛不欲生,不过,消退也比较快。专家提醒,痛风是可以能达到临床上的治愈的。但是如果不规范治疗,引发的后果也会比较严重。
错误认识1:
痛风不可被根治。事实上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治疗痛风就如同治疗所有慢性病一样需要调整生活的基本习惯。所以只要能改善饮食,适当锻炼和配合药物治疗,就能把病情消减到最低程度。达到临床治愈,使人能保证正常的生活!
错误认识2:
痛风药物会使你的痛风马上停止发作。其实,突然降低尿酸的反而会加重你的疼痛,很多患者在痛风发作时,他们马上就开始服用药物,等尿酸降下去,然后停止了服用,并且侥幸的认为他们不会发作,事实上,突然变化的尿酸水平,即使在尿酸水平下降,也可能引发的突然大发作。因为尿酸的突然降低,使关节内微小痛风石的表面溶解,释放成不溶性的针状结晶,从而增加关节损害。
错误认识3:
如果您远离海鲜和啤酒,痛风将会消失。海鲜和啤酒都被证明是最强大制造高尿酸的伙伴,但它们不是病根,而且适当的享用美味有助于精神愉快和补充营养。
错误认识4:
痛风患者在缓解期可以喝适量红酒,能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Neogi教授团队于2014年在《美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权威研究,证实无论什么酒,啤酒、白酒、红酒,都会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已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任何酒精类饮品都不适合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