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理事会主席换届,葡萄牙的科斯塔成为新任“欧盟元首”。他近日致电北京,与中方通话。中方在通话中表达了对欧盟的期望。
中方告知科斯塔,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意义重大。中国对欧盟有信心,愿欧盟成为可信伙伴。志同道合或求同存异,均可成为合作伙伴。
双方应总结中欧关系发展经验,汲取启示,携手维护关系,为动荡国际局势增添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方称“可信赖伙伴”,意涵明确,彰显对欧盟未来期待。同时,中方提及国际局势,此举亦含深意。
全球格局正深刻变化,不稳定性大幅增加。特朗普新政将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当前局势迫切要求维护全球稳定的力量主动作为。
中国愿带头出力毋庸置疑。欧洲作为多极世界一极,亦具实力。关键在于欧洲是否愿贡献,及期望世界走向。中国已表期望,答案需欧洲自答。
科斯塔在与中方通话时表示,愿通过对话妥善处理经贸分歧。他强调,欧中均反对阵营对抗,应合作而非竞争,在当前挑战时代,世界更需欧中紧密合作。
科斯塔的表态看似无懈可击。若欧方能实践其言论,对中欧关系发展将具积极意义。关键在于欧方能否将关于中欧关系的表态转化为实际行动。
欧盟架构多元,内部对中欧关系看法各异,存在鹰派乃至反华群体。他们的行动常给中欧关系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此外,欧盟内部有部分人士受美国影响,推行所谓“安全供应链”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中欧关系与合作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直观表现为中欧关系近年来已遭遇新挑战。
外交领域,中国立场稳定,对中欧关系亦然。中方展现诚意,如与科斯塔通话所示。中欧关系未来走向,关键在欧方行动。
中方与科斯塔通话,系与新一届欧盟领导人首接触,为中欧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与重点。中方对欧盟及中欧关系寄予厚望,望欧方理智行事,促进中欧关系,造福全球。
中方与新任欧洲理事会主席通话,双方积极表态,为中欧关系指明方向。但欧洲内部出现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此次源自法国。
近日,法国新任总理弗朗索瓦·贝鲁首次发表政策讲话,指出中国欲主导世界。
贝鲁表示,中国贸易顺差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他认为这是“十年筹划”的战略,目的明确,旨在取代其工业地位。
他着重指出,就要求中国遵守全球贸易规则而言,法国不宜再依赖美国,因美国已采取其他途径,推行相同的权势与统治策略。
贝鲁认为,中国正构建网络,旨在强化自身在技术、经济、外交及军事领域的优势地位。
贝鲁的言论透露出明显的中国威胁论色彩,认为中国日益强大对他们不利。但这与事实大相径庭。
中方近日回应中国贸易顺差情况,海关总署指出,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其受国际供需、产业分工、市场竞争等影响;且中国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合理,低于部分主要出口国。
部分国家滥用出口管制,限制对华出口,却又期望中国增加进口以平衡贸易,这种做法自相矛盾。
中国当前的贸易顺差是自然现象,非西方所暗示的“操控”结果。中国竞争力强大,自然形成贸易优势。部分人不思进取,归咎于中国,此观点有误。
法国总理提及的“中国取代其工业”说法纯属谬论。落后必遭淘汰,乃自然法则。若法国工业被取代,只因自身未跟上时代步伐,非他国发展过快之责。
此外,贝鲁提出中国“已规划十年”的论点,意在隐晦表明中国对此“早有预谋”。
首先,中国专注自身发展,无意针对他国。其次,十年低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其对国家大事的布局远超西方政客想象。
此事直接体现法国总理贝鲁对中国认知存在偏差。因此,中法及中欧关系或将面临不确定性。
中方已与新一届欧盟领导人通话,就中欧关系发展达成共识,需欧盟内部认可执行。但贝鲁言论显示,欧洲有人对华持消极态度,这对中欧关系在全球不稳局势下非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