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侯镜如登报找组织,却无回应,16年后见到陈赓,才知为何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9-03 10:34:48

“XX胞兄,我找不到你,心急如焚,你若再不来,没有办法,我就自己去找工作了……我始终是孝敬父母的——侯治国”。

1931年某日,上海的《时事新报》,刊登了这样一则“寻人启事”,登报人名叫侯镜如,是一名共产党员,之前在香港的华南局工作,是奉命来上海,到中央特科报道的。

这则“寻人启事”,是他跟上海的同志们约定的暗号,“侯治国”是他用的假名。

侯镜如本以为,消息发出去后,很快就会有同志跟他联系,可左等右等,多日过去了,依旧了无音讯,这让侯镜如很委屈。

他离开香港的时候,一切都说好了,等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就安排他去中央苏区的,现在却没人搭理他,这叫个什么事儿?

难道……是组织怀疑自己什么?故意躲着不见?这让侯镜如是一肚子委屈,也让他疑惑了16年,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见到了陈赓,才算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当年他到上海的时候,正是中央特科最危难之时,许多同志身陷囹圄,已分不清谁忠谁奸,根本不敢相认!

侯镜如,河南永城县侯楼村人,1902年生人。

永城县是河南最贫瘠的地区之一,普通老百姓常年食不果腹,家境贫寒的侯镜如一家,更是常年靠着“四眼粥”生活,从懂事起,侯镜如便跟着父母下地劳作。

啥叫“四眼粥”?就是一碗米汤中,只漂着几粒米,低头喝粥的时候,两眼倒映在清汤中“四目相对”。

虽说家庭困顿至极,但在侯镜如10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还是缩衣节食,把侯镜如送进了学堂,当然,学习之余的侯镜如,还是免不了要跟着父母劳作。

因为上学比较晚,再加上家庭的负累,在学校的侯镜如学习平平,然而,每到关键时候,侯镜如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

15岁那年,他一鸣惊人,成功考上了河南省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在这里,他的眼界变得开阔,并且在身为同盟会成员的老师的影响下,开始关注革命。

1924年,22岁的侯镜如放弃了留学的机会,转而去了上海报考黄埔军校。

当时,国共刚刚开始合作,他的初试主考官,是兼任国民党宣传部长的毛泽东,过了这一关,侯镜如才领了路费,前往广州参加复试,并如愿以偿成了黄埔一期的学生。

1925年,侯镜如接连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年冬,在周恩来的介绍下,侯镜如秘密加入共产党,跟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在潮州西湖的笔架山上庄严宣誓。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26年,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出现裂痕,先是“中山舰事件”,紧接着又是“整理党务案”。

当时,陈独秀对蒋介石还抱有幻想,竟将北伐军第一军中跨党籍的300多名同志的名单交了出来,以致许多同志只能辞职,而侯镜如,因为入党时间不长,还没有暴露,于是组织让他“潜伏”在第一军继续工作。

1926年7月,侯镜如参加了北伐战争,跟着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横扫牛鬼蛇神,等到北伐军到达福州时,侯镜如已经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能当上师政治部主任,在当时的国军中,也算是“登堂入室”了,可是,当1927年2月,组织号召他前往上海,参加发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时,侯镜如毫不犹豫,便以“家母病重”为由,跟东路军指挥何应钦请了假,风尘仆仆赶去了上海。

在上海,侯镜如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一起,策划领导了工人起义,然而,起义没多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便爆发了,在冲突中,侯镜如右胸中弹,无奈只能去休养。

这次负伤,并未打退侯镜如的革命热情,伤愈后,他去了贺龙的20军,担任教导团团长,并跟随贺龙,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1928年春,在组织的指派下,侯镜如回到老家河南,担任河南军委书记一职,可惜,在一次接头时,他被反动派逮捕,关进了河南第一监狱。

跟他一起坐牢的,还有后来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二人被关押一年多时间,直到1929年7月,才被释放出来。

出狱后,安子文去了上海担任交通员,1930年,又被调到北方局当交通科科长,而侯镜如,则去了香港的华南局,因为表现出色,1931年奉命来到上海,紧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因为在上海没有找到组织,侯镜如无奈回了老家,1933年,他在黄埔军校的同学,时任国民党中央政治部副部长的袁守谦,听闻他赋闲在家,特意派人找到他,希望他参军抗日。

当时的侯镜如,已经跟组织失联许久,而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想着抗日总没错,便接受了袁守谦的好意,在袁守谦的推荐下,到了抗日名将吉鸿昌的麾下,担任师政治部主任一职。

因为带兵能力强,敢打硬战恶战,很快侯镜如便得到了晋升,成了吉鸿昌手下的少将旅长。

为彰显自己的抗日决心,侯镜如给自己的几个孩子都改了名字,大儿子叫侯伯岳(越指岳飞),二儿子叫侯伯羽(羽指关羽),三儿子叫侯伯援(援指马援)。

就连女儿,他也给取名为侯伯兰(兰指花木兰),只要他的家人在军营,生活作息也必须跟着军号走,为把部队带成一支真正能抗日的队伍,侯镜如更是费尽心思。

1937年7月,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侯镜如所在的第九十二军,第一时间就接到命令,带着部队奔赴北京周口店、房山一带。

他们的任务有二,一是接应从北平城撤出来的宋哲元部,二是在保定一带铸成一道防线,阻止日军南下。

面对气势汹汹的日寇,侯镜如等人并未退缩,与日寇血战几天几夜,成功的阻缓了日军南下的脚步。

因为打的出色,他们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当地群众纷纷冒着炮火,给他们送水送饭,并帮着他们运送弹药,在战场上抬伤员。

民众的拥护,让侯镜如大为感动,虽抗日艰难至极,但他却毫不退缩,先后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大型战役。

1943年,侵华战争爆发的第6年,侯镜如从师长晋升为第92军中将军长。

上任军长后,他作战更加频繁,也无暇顾及家人,抗日的8年间,他仅仅回了一次家,好在一点,每隔一段时间,妻儿都会来部队陪他一段时间。

关于侯镜如在抗战中的事迹,流传下来的很少,第一是解放后,大陆很少宣传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抗日的表现,第二,则是浩劫时期,侯镜如为了自保,许多珍贵的照片和资料,都悄悄焚毁了……

1945年8月,我国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身在湖南的侯镜如,奉命进入湖北,参加授衔仪式,一路之上,看到衣不蔽体的百姓,他是心如刀绞。

1945年10月,侯镜如又接到命令,让他前往北平受降日军,为能让他如期抵达,还派了美国空军来接他,不得不说,这对于侯镜如来说,是莫大殊荣。

在北平授衔后,他被任命为北平警备司令,也是在这里,他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周恩来!

时隔将近20年再相见,侯镜如一下子就呆立当场,一时说不出话来,还是周恩来反应迅速,他笑着道:“我们有20年没见了!”。

一听这话,侯镜如便心头一暖,因为周恩来说的这个时间,是从黄埔毕业后开始算起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保护,直接替他隐瞒了他随后参加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其实,他们分别的准确时间,是15年!

因为人多眼杂,这次见面,侯镜如跟周恩来,只是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可令侯镜如没想到的是,随后周恩来竟然会派陈赓来与他密谈,而且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

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很快,侯镜如便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中,有周恩来、贺龙、安子文等人的问候,还说希望他可以起义归队。

对此,侯镜如当然没有意见,于是,组织把一位名叫李介人的同志,安排在了他的军中,作为联络人。

1948年,侯镜如升任第17兵团司令,率部奔赴辽沈战场,就在这场关键战役中,侯镜如干了一件让蒋介石气愤的事情,那就是在锦州告急后,收到蒋介石驰援锦州电令的他,率4个军磨磨蹭蹭,花11天时间,才率部抵达锦州。

都说兵贵神速,侯镜如此举,对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辽沈战役之后,侯镜如奉命,先后去了香港和台湾,从事策反蒋军部队的秘密活动,直到1949年8月,侯镜如才率部起义。

起义之后,侯镜如见到了陈赓等人,受到了热烈欢迎,也是这时候,他问出了憋在心里16年的话——当年自己去上海找党组织,发出了暗语,为什么没人联络他?

见时隔多年,侯镜如还耿耿于怀,陈赓跟他说了当年的事情。

原来,侯镜如到上海之时,恰巧赶上上顾顺章叛变,这个顾顺章,是中央特科的负责人,知道的秘密极多。

被捕后,他供出了自己知道的一切机密,幸亏一位名叫钱壮飞的红色特工,打入了军统内部,获取了顾顺章叛变的绝密情报,抢在特务动手之前,通知了上海和江苏的党组织,大家提前转移,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可饶是如此,依旧有不少同志被捕,这让大家风声鹤唳,在无法辨别忠奸的情况下,谁也不敢接触别人。

听陈赓说出缘由,侯镜如是感慨万千,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初自己在上海找不到组织,竟是这个缘由,只能感叹命运弄人。

得知原委后,侯镜如也释然了,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新中国的建设上,先后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黄埔同学会会长等职。

1994年10月25日,侯镜如走完人生路,享年92岁……

0 阅读:1
一个用心的史迹

一个用心的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