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就该少吃肉,不然高血脂、高血糖等各种‘富贵病’就都来了,还有直肠癌呢!”
这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心声,可是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
临床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400多万例癌症发生,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以及胃癌等。针对其中的结直肠癌,有人指出导致它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肉类摄取为主的饮食习惯。
那么除了结直肠癌外,其它癌症的出现与吃肉是否也存在关系呢?或者说得更广泛一点,肉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一、肉与健康息息相关,你知道多少?生活中高血压、高血脂等许多疾病的出现都与饮食因素有关,而肉作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它也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许多身体隐患,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1、吃肉有哪些好处?
合理吃肉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例如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证微量元素摄入以及维持内分泌平衡等。
① 相较于植物蛋白,肉类食物中的蛋白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蛋白质是人体生产细胞(例如免疫细胞)、抗体的基本原料之一,而这些物质可以调节机体机能并参与疾病的防御。
因此,摄入肉食对机体免疫力的提升是有好处的。
② 除了蔬菜外,肉食也是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A、铁等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而在临床上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抑郁症(缺乏维生素B)以及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D)、缺铁性贫血(缺乏铁元素)等疾病的发生,都和缺乏微量元素有关,
因此,摄入肉食有利于补充微量元素且预防与之相关的疾病。
③ 脂肪是激素合成的原料之一,当体内脂肪不足时,机体便会因为激素分泌不足而产生内分泌紊乱,患者可能会出现乳腺增生等一系列疾病。而正确摄入肉食,有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且预防相关疾病。
2、吃肉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牛津大学在医学杂志《BMC Medicine》上,发表了一项涉及50万人的研究报告,结果发现:
如果长期摄入超量的肉食(以加工肉类以及红肉为主),结肠息肉、脑缺血等在内的25种疾病(除去癌症)的发生风险会增加。这可能是因为:
① 肉类食物中一般都含有比较丰富的脂肪,而大肠息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饮食中脂肪类成分大于40%,所以,过度吃肉可能会导致肠息肉的发生。
② 在肉类食物中,低密度脂蛋白等胆固醇的含量都比较高,当长期过度摄入肉类食物时,这些胆固醇会淤积在血管内并堵塞住血管腔,进而引起脑缺血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
由此可见,肉对于机体健康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食用得当能促进机体健康,而过度进食则会导致肠息肉等一系列疾病。
另外,对于肉食引发的健康隐患,坊间还传言它会升高癌症的发生风险,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二、吃肉会患癌症?真相在这里肉在临床上有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等)、白肉(包括鸡肉、鸭肉等)之分,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的致癌级别归类为2A,即致癌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如果肉食烹饪加工的方法不科学,无论是白肉还是红肉,其致癌的可能性都会大大增加,严重者致癌级别可升至1类,即“人类致癌物”。
因此,吃肉确实可能会引起癌症的发生,尤其是以下几种肉类:
1、高温烹调的肉
生活中,高温烹调的肉常见烤肉、长时间油炸的肉等,它们致癌的原因为:其所含的物质,在高温情况下会转变为致癌物质。
肉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以及氨基酸、肌酐等物质,研究指出,脂肪在高温烹调的过程中会产生PAHs即多环芳烃化合物,而氨基酸、肌酐等物质在高温烹调时,则会生成HCAs即杂环胺类化合物。
临床上,无论是PAHs还是HCAs,都具有较强的致癌性,与之相关的前瞻性研究指出,它们俩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生呈正相关性。
2、加工肉
火腿、灌肠以及熏肉、培根等都属于加工肉,它们致癌的原因主要与制备工艺、烹饪方式等有关。
火腿等加工肉在制备的过程中会放入少许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属于法律许可的添加剂),而食盐腌制肉食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本身虽然没有致癌性,但在烹饪过程中,亚硝酸盐会与肉中的胺类化合物产生反应,并生成NOC即N-亚硝基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同样具有较强的致癌性,研究证实多次少量长期摄入,或者一次大剂量摄入,都可能让机体产生恶性肿瘤,例如引发卵巢癌、甲状腺癌以及食管癌等癌症。
3、变质的肉
肉变质一般是细菌滋生导致,这些细菌在繁殖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致癌物质。除了亚硝胺外,变质的肉还会产生黄曲霉素、丙烯酰胺,这些都属于一类致癌物,在它们的影响下,机体极易出现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另外这里提一点:隔夜肉在内的隔夜菜可能会致癌,前提是这些隔夜菜没有做好保存工作,出现了细菌的滋生。因此,只要及时将剩菜通过放冰箱等方式保存(低温可抑制细菌繁殖),一般便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总而言之,食用加工肉等肉类食物很容易提高机体患上癌症的风险,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吃肉。
三、肉怎么选择更健康?为了身体重视起来肉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同时它还可能让机体患上癌症,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肉的科学合理选择。对于肉的选择,可以从两点出发,具体如下所示:
1、从肉本身出发
① 为了保障机体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同时减少肉对身体不必要的损害,2015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单日肉类的摄入量不宜大于75克,且不要集中食用,可以分摊到每餐中。
② 为保证脂肪、微量元素等物质在身体中的平衡,不要一味的只吃畜肉(包括猪肉、牛肉以及羊肉等,也叫红肉),可以禽肉(包括鸡肉、鸭肉等,也叫白肉)畜肉交替食用。
③ 肉食引发癌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烹饪制作方法不科学不健康,为了避免癌症、高血脂等疾病侵袭机体,建议烹饪材料尽量新鲜,同时烹饪手法尽量以煮炖为主。
2、从个人具体情况出发
① 患有高血脂的人群,为了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尽量选择鱼肉、鸡肉以及瘦猪牛羊肉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肉类,肥肉、猪蹄等高胆固醇食物最好少吃或是不吃。
② 尿酸数值较高者,为了避免该指标进一步升高(尿酸升高容易导致痛风、结石等疾病的发生),最好不要吃动物肝脏等高嘌呤肉食,可以选择白肉等嘌呤含量相对偏低的肉类。
③ 为了保证湿疹病情的好转,患者在康复期间不宜吃红肉,因为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存在加强皮肤变态反应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为了让身体更健康,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肉食用,身体健康的人选肉从肉本身出发,而身患疾病的则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美最新癌症预防研究报告:腌制食品、红肉加工肉类、咸鱼等致癌[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8(13):62.
[2]夏丹乔,胡柯,张慧等.肉和肉制品致癌风险的研究进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14-116.
[3]赵晓珍.从营养和安全的角度看红肉与健康[J].中国果菜,2016,36(07):9-12.
[4]任庆华.撩开红肉的面纱[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0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