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的小伙伴可能会有些困惑,李清照,孔子和王莽有啥关系啊?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关系到孔子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叫做“亲亲相隐”。
从“亲亲相隐”开始,我计划陆续写几篇文章,揭开伪穿越者王莽的画皮,让大家看一下,真正的伪君子,是怎样欺骗大家感情的,后世又如何帮他洗地,变成穿越者的。
故事是这样的:孔子云游列国的时候,到了楚国,他去拜访楚国当时的一个重要的官员,叫叶公,没错,就是那个叶公,被后世耻笑,当做反面教材的叶公。
叶公本人是楚国的王室贵族,他是楚庄王的曾孙,当年楚国发生内乱,叶公亲自率兵平叛,得到了楚国人的爱戴,所以孔子亲自去拜会叶公。两个人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叶公对孔子说,我们家乡啊,有一个特别的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家的羊,他就举报了他的父亲。孔子回答说,我们家乡的人也很正直,不过和你说的不一样。“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犯了罪的话,父子之间要相互的隐房东瞒,正直就在这道理之中。
很明显两个人的意见不一致,孔子的楚国之行也并不是很愉快。后来孔子的学生们,因此迁怒于叶公,又知道叶公喜欢画龙,所以就编了一个段子,叫叶公好龙,这就是这句成语的来源,是故意丑化叶公的。顺便说一句,叶公也是天下叶姓的始祖。假如有叶姓的朋友看这篇文章,请点个赞,叶公终于沉冤昭雪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冰冷的历史长河中,三种人千万别惹,第一种就是有文化的段子手。他们编排的段子,可以写进幼儿启蒙书里,让孩子们从小就笑话你,可怕不?第二种是落榜美术生,第三种就是图书管理员了。不展开了,这是个玩笑。
言归正传,这里面孔子提到的“亲亲相隐”,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之一,在后来以儒家思想治国的唐朝以及宋朝,在他们的法律中,不管是《唐律疏议》还是《宋刑统》,都体现了这种亲亲应该相隐的精神。不仅是亲人之间,应该相互隐瞒对方犯罪的事实,而且更不可以告发,告发的话反而会获罪。
这也就是宋朝的李清照,状告他的渣男老公,自己反而要入监的原因。
终于说到王莽了,王莽的次子王获,不知什么原因打死了一个家里的奴婢。在汉朝的时候,奴婢的生命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主人不能够随便的杀死。按照汉朝的法律,如果你想处死一个奴婢的话,要事先向官府申报。
说明原因以后,得到官府同意,你就可以随便处置了。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就处死奴婢的话,那也要受到法律制裁,大概也就是罚款之类的,如果主人是官身,最多罚酒三杯,官降一级,肯定不用偿命。
但王莽却坚持认为,”圣人云:天地之性人为贵。”奴婢的命也是命,所以他坚持让儿子王获为这位奴婢抵命。最后,王获被逼无奈,饮下了他父亲为他准备的毒酒。当时的社会,正赶上是豪族横行,百姓的命如草芥,王莽作为一个贵族,竟然让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一个奴婢偿命,此举自然是赢得了社会上下的一致称赞。
王莽借助王获的人头,得到了道德楷模的招牌。虽然他号称自己是以孔子思想,作为行动准则,但是他的行为,却和孔子主张的亲亲相隐相悖,如果一个人都不爱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儿子的话,他怎么可能爱身边的人,爱世人?假如一个人,声称爱世人超过爱自己的家人,那他一定在撒谎,在欺骗所有人。
如果按现在看,杀人偿命无可厚非,但这件事情毕竟发生在几千年前,那个时候一个贵族的命,和一个奴婢的命是完全不能画等号。即使把王获送到衙门,也不会有死刑的,但是王莽会落下教子不严的名声。
至此,你还会认为王莽杀子,是出于现代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吗?讲到这里,王莽才杀了第一个儿子,后续的故事也很精彩,咱们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