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苏潭生殒命事件,只因停车,武打明星竟命丧街头

北街老酒 2025-02-11 14:22:42

在香港70年代的影坛,苏潭生是一颗璀璨的武打明星,他凭借着自身的武术天赋和不懈努力,从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一步步走向大荧幕,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偶像。然而,1980年8月4日那个看似平常的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停车纠纷,却让他的生命戛然而止,倒在了街头,一同倒下的,还有一位手持枪械的休班警员郑佩昆。这起案件瞬间成为全城焦点,引发了民众、娱乐圈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

1980年8月4日晚,艺人苏潭生和女友李玉英受邀前往赤柱参加朋友的晚宴。晚宴结束后,苏潭生带着女友回到位于普通道附近的住所。车停在楼下时,苏潭生对女友说:“你先上楼,我去找地方停车,很快就回来。”这句平常的告别语,却成了他们之间最后的诀别。女友并未察觉到异样,便径直上楼。然而,没过多久,楼下突然传来一声枪响。女友惊恐万分,飞奔下楼,眼前的一幕让她瞬间崩溃——苏潭生倒在地上,胸口鲜血染红了衣服,不远处躺着一个陌生男子,手中握着一把枪,此人正是休班警员郑佩昆。

5分钟后,大批警员赶到现场,迅速将两人送往医院。经诊断,苏潭生胸口遭枪击,子弹贯穿心脏,最终抢救无效身亡。化验结果显示,他的血液中检测出酒精。而另一边,郑佩昆的鼻梁和大腿有些淤青,但均为轻伤。原本只是停车这样一件平常事,为何会演变成如此惨烈的悲剧?在深入探究案件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潭生的背景。

苏潭生时年36岁,是高冈西贡人,出生于普通渔民家庭。他自幼展现出非凡的武术天赋,长大后从群众演员、替身做起,凭借扎实的功夫和出色的表演,逐渐在影坛崭露头角,成为大制作影片中的重要角色,一步步成长为家喻户晓的武打明星。70年代签约无线电视后,他的演艺事业更是蒸蒸日上,参演了《小李飞刀》《网中人》《上海滩》等多部大制作剧集,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命运却在这个夜晚无情地将他的未来斩断。

案件发生的第二天,香港警方便召开新闻发布会,直接将案件定性为袭警,称郑佩昆开枪属于正当防卫。警方给出的版本是这样的:案发当晚,苏潭生在普通道停车找车位,可惜车没停好,堵住了后面两辆车。第三辆车的司机下车要求苏潭生挪车,此时,休班警员郑佩昆开着车成为堵在最后的第四辆车。

事件的导火索出现了,第三辆车上的成员狂按喇叭,这让苏潭生怒火中烧,误以为按喇叭的是第四辆车的郑佩昆。苏潭生气势汹汹地走向第四辆车,打开车门辱骂司机郑佩昆。警方表示,郑佩昆始终保持克制,冷静地安抚苏潭生,但苏潭生却一拳挥向郑佩昆的脸,打碎了他的眼镜并刮伤鼻子。郑佩昆被迫亮出警员身份,并警告自己带有配枪。但苏潭生不仅没有退缩,反而继续挥拳相向。僵持中,郑佩昆见状不妙,拔枪警告,却仍抵挡不住苏潭生的进攻,最终枪响,苏潭生中枪倒地。

然而,关于现场4辆车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很快出现了另一个版本。某家报社发布了一位匿名目击者描述的现场情况:那天晚上,苏潭生的车确实堵住了后方通道,第三辆车的司机下车协调,此时双方还算和气。与警方版本不同的是,这位目击者称,是第四辆车的郑佩昆频频按喇叭,苏潭生觉得被挑衅,便怒气冲冲地走向郑佩昆的车,随后双方从互相指责发展成肢体冲突。过程中,苏潭生喊道:“够胆就用枪射我呀!”对方回应:“射你就射你,有什么大不了!”紧接着一声枪响,苏潭生应声倒地。

这一事件曝光后,立即引发了民众的诸多质疑。第一,据官方说法,苏潭生当晚喝了酒情绪失控,挥拳打碎郑佩昆的眼镜并持续进攻到警员不得不开枪的地步。但苏潭生的朋友们却表示,他在圈里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即便喝了酒,最多也就是话多健谈,不至于失控到对人挥拳。第二,作为经验丰富的警员,郑佩昆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控制局面吗?比如鸣枪示警,或者打非致命伤部位,毕竟当时苏潭生赤手空拳,这场冲突真的需要一枪致命来解决吗?第三,案件发生仅数小时,警方便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案件定性为袭警案,民众质疑这明显是未审先判,认为警方是在为自己人开脱。

其实,当时香港市民对警队公信力本就不高。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警队腐败严重,为整治腐败,港英政府在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廉政公署成立后揪出一大批贪官警员,导致警队内部矛盾激化。1977年还发生了著名的警廉冲突,大批警员围堵廉政公署总部,甚至打砸设备。最后港英政府只能通过特赦令平息事态,结果大批涉嫌贪污的警员得以留任。正因如此苏潭生枪击案才会引发民众对警方如此多的质疑声。

案件曝出后,不仅民众质疑,香港娱乐圈也炸开了锅。苏潭生的突然离世让艺人们痛心不已,整个无线电视的艺人们集体站出来发声,要求彻查真相,还苏潭生清白。8月12日,在苏潭生的葬礼上,灵堂中央悬挂着一副巨大横幅,“沉冤待雪”四个字格外醒目。那一天,前来吊唁的有上万人,从娱乐圈好友到普通市民,大家都在等待着这起案件的真相。

案发半年后,1981年3月12日,案件正式在高等法院开庭审理。出庭作证的有当时在场的第二、第三辆车的司机,以及第四辆车上(被告车上)的乘客。首先是第二辆车的司机温某的口供。温某说当时他开到普通道,发现前方苏潭生驾驶的私家车已经堵在那里。他原本要掉头,可后面第三辆车已经开过来。第三辆车上的司机下车与第一辆车交涉,随后苏潭生下车。

温某表示,苏潭生走过来敲了敲他的车窗,示意他把车往前开一点。温某把车往前开了一点后再次停下,这时他听到外面有争执声音。但由于车内空调开着,车窗玻璃贴了膜,他没看清楚外面具体情况。很快,他听到一声类似燃放炮竹的声音,赶忙下车查看,看到苏潭生站着,一手捂着左胸,另一只手指着对面的警员说:“你竟然开枪!”数秒后苏潭生才倒下。警员见苏潭生倒下后,赶紧说现场的人都不能离开,各样物品都不要移动,等警方调查,随即叫身边的人报警,然后自己平躺在路面上。

接着是第三辆车的司机唐某的口供。唐某回忆,当时他正开车和妻子沿普通路行驶,发现前方堵车,一眼认出前方堵住路的第一辆车是苏潭生的。他停好车上前沟通,发现苏潭生在车里睡着了,便叫醒他让其挪车,苏潭生也随即配合。这时唐某的妻子出于担心丈夫,狂按车喇叭催他回来,唐某便回到车里。此时,第四辆车(休班警员郑佩昆的车)也加入堵车队伍。他们回到车里还没缓过神,就看到苏潭生走到第四辆车旁与郑佩昆发生争执。一番争吵后,苏潭生走向车尾,警员随即下车也来到车尾。唐某听到警员对死者说:“我认识你,你是高刚。”唐某意识到矛盾随时可能升级,便要上前劝阻,还没来得及,苏潭生便挥拳打向警员。警员一边后退一边警告:“你不要动手,否则我要开枪!”随后郑佩昆拔出枪,对着苏潭生的方向开了一枪,当时两人之间距离仅有3尺,几乎是零距离开枪。

再看第四辆车上的乘客,也就是警员的女友的口供。她当时坐在副驾驶座位,算是最近距离的目击者。据她所说,当时前方第三辆私家车狂按喇叭,随后前方车辆挪动,路面恢复通畅。这时她男友郑佩昆准备驱车离开,却被苏潭生拦了下来。她描述苏潭生情绪激动,用手拍着车身并大声辱骂郑佩昆。她还说郑佩昆并非被苏潭生强行拖下车,而是主动下车的,接下来便是冲突开枪的过程。

最后是被告郑佩昆的口供。他称当时处境极度危险,拔枪只是为了震慑对方,本想射向苏潭生腿部使其停止攻击,但由于两人纠缠中失去平衡,子弹意外击中苏潭生胸口。在庭上,他强调自己的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迫不得已。

各方提供完证词后,进入陪审团投票环节。陪审团经过长时间商议,以6:1的投票裁定郑佩昆误杀罪名成立,判处5年监禁。然而,这个判决再次引起公众质疑,他们认为5年刑期对于一条人命来说,是否足够负责?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案件进入上诉阶段后,郑佩昆的辩护律师坚称其行为符合正当防卫标准,最终成功说服陪审团。1981年10月,案件重审时,陪审团以5:2的投票结果宣布郑佩昆无罪释放。一部分人认为郑佩昆是无辜的,他在极端情况下保护自己,只是做了每个人面对生死抉择时都会做出的本能反应。但反对者的声音明显更大。这起案件最终以郑佩昆的无罪释放落下帷幕。

这起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法律判决、警方公信力以及公众安全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开车时经常会遇到拥堵、鸣笛、强行插队等情况,情绪难免会产生波动。但此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静比争执更重要,礼让比冲动更安全。谁也无法预知下一秒的不理智,是否会将我们卷入无法挽回的深渊。你认为郑佩昆开枪的举动究竟是不是迫不得已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9
北街老酒

北街老酒

简简单单的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