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德国对华出口额高达6746亿,它向中国出口了什么商品?

历史有一林 2025-04-26 19:53:10

在欧洲,德国一直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往来密切。在2024年,中德贸易总额为2470亿欧元。具体分析来看,中国大陆对德国商品出口贸易额7617亿人民币,从德国进口商品贸易额6746亿人民币,为德国第二大出口市场。

不可回避的是,2022年以来,内地与德国商品贸易总额已经连续3年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德国,在2024年对华出口总额下降了6.4%,跌破7000亿人民币大关。下面我们来看看2024年,我国花费6764亿人民币,都从德国进口了哪些商品?

1、汽车与零部件进口占据主力

德国是汽车强国,德系车在内地市场曾一度占据统治地位。特别是在高端市场,德系车有着明确的自我定位,而作为高收入人群的明星这一职业,很多的明星座驾都会选择BBA三巨头。

这些年随着国产汽车品牌的崛起,德系高端车在华销量下降,连带着德国汽车对华出口受挫。2024年,我国从德国进口汽车19.3万辆,总金额约100亿美元,占到了全年进口总量的23%。

不独是对华汽车出口量下滑,德系汽车王牌大众在中国的全年销量已降到了220万辆,同比2023年下降了近9%。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新能源革命。一大批的中国电动车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而德国传统燃油车的优势却在逐渐减弱。虽然德国的电动车型也在发力,但显然已经晚了一步。

去年,我国还从德国进口了五十多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第一大进口国,主要有汽车玻璃、车架和制动系统、变速器、转向系统等。

不过,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德国汽车行业在中国的生产成本增加,零部件的进口也受到影响。这种双向压力下,德国车企不得不重新思考市场布局。

二、机电产品对华出口规模最大

德国的机械、电子、电器产业发达,产品性能稳定,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更是处于领先地位。 其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精密零部件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足。机械与电气设备是中国从德国进口的第一大类商品,全年对华出口金额2360亿人民币。

我国对德国高端设备的需求依然刚性,尤其是在汽车制造、半导体生产等领域。例如,德国西门子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工厂中广泛应用,这类设备的不可替代性支撑了进口的稳定性。

再比如,利勃海尔为国产C919客机开发和制造的空气管理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将高温引气在进入机舱之前冷却到最佳温度,能为乘客和机组人员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此外,商飞公司飞机所使用的起落架着陆系统也是由德国利勃海尔所提供。

三、化工品进口额1025亿元

化工产业是中德重点双边贸易产业,中国对德化工产品贸易存在一定逆差。从企业维度看,巴斯夫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德国对华出口的化工产品主要有聚氨酯、聚酰胺、工程塑料、特种化学品、碳纤维等,总金额高达1025亿人民币。

2022年,德国巴斯夫投资百亿欧元,在广东湛江建设的化工一体化基地,通过本地化生产与进口形成协同,既降低关税成本,又维持了技术壁垒。

四、光学设备进口额超760亿

德国蔡司的光学仪器、莱卡的生物显微镜、西门子的CT设备等高端产品占据中国进口市场的六成以上。2023年该类商品进口额818亿人民币,2024年因中国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进口增速放缓,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金额降低到763亿人民币,但短期内技术差距仍使德国保持主导地位。

总的来看,虽然去年德国对华出口额有所下降,但是食品却保持了近9%的增幅,总金额达到137亿人民币,跟庞大的中德贸易额相比虽是个小数据,却透露出一些有趣的趋势。高品质的德国食品正好满足国人对进口食材多样化的需求,德国的啤酒奶制品和肉类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认可度持续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德国经济在困境中寻找突破的一种尝试。

0 阅读:507
历史有一林

历史有一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