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不能吃“羊肉”?提醒:若不想肾走“下坡路”,少吃4物

伍科普 2025-04-11 11:20:4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这是一个饭桌上常被提起的问题,也是每年冬天火锅季时,人们最容易争论的一道菜:羊肉到底能不能吃?

特别是对那群被医生告诫过“尿酸高”的人来说,面对一盘热腾腾的手切羊肉,内心的挣扎比任何减肥计划都要剧烈。

有人说“羊肉是热性的,吃了会上火、伤肾”,也有人反驳“只要不过量,哪有什么问题”。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医院坐诊这些年,尿酸高的患者数不胜数。很多人来时都带着一个误区:以为尿酸高只是“体质问题”,顶多痛个脚,忍忍就过去了。

但在一位40出头的男患者身上,我看到的是另一种结局。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平日应酬多,酒肉不断,自诩“身体强壮”,直到一次突然的肾绞痛才被送进急诊室。

检查后发现,肾功能已严重受损,尿酸高达680 μmol/L,肾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很多人不知道,尿酸其实是人体代谢嘌呤后产生的一种废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但当嘌呤摄入过多,或肾脏排泄功能下降时,尿酸就会在体内积聚。

时间久了,它就像水管里的水垢一样,慢慢堵塞肾小管,造成肾功能的持续下降。

羊肉之所以“背锅”,是因为它确实含有较高的嘌呤。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尿酸人群就要完全拒绝羊肉。关键在于量和频率。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每100克羊肉大约含有60~100毫克嘌呤,属于中等偏高的嘌呤食物。若一个人每周吃一次,每次不超过100克,对大多数人来说影响不大。

但如果每天吃、顿顿吃,加上火锅底料、啤酒助阵,那就是给肾脏“添堵”。

除了羊肉,还有三种食物,是我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尿酸帮凶”。第一种是动物内脏,像猪肝、鸡胗、脑花这些,嘌呤含量高得惊人。

100克猪肝的嘌呤含量可超过300毫克,几乎是羊肉的三倍。第二种是海鲜,尤其是贝类和小鱼干,很多人误以为“海鲜是高蛋白,吃了补身体”,但其实它们的嘌呤含量一点也不低。

第三种则是啤酒,很多人以为酒精只是“伤肝”,却不知道它也会刺激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水平飙升。

再来说说那个最容易被忽略的第四类“毒物”:高果糖饮料。可乐、果汁饮料、能量饮料,这些看似无害的“水”,其实含有大量高果糖玉米糖浆。

研究发现,果糖代谢过程中,会加速ATP分解,最终转化为尿酸。这类饮料对于高尿酸人群,几乎就是“慢性毒药”。

冰箱里常备一瓶可乐的习惯,可能比吃几口羊肉更伤肾。

在2022年《中华肾脏病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尿酸水平超过480 μmol/L的人群中,有近40%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慢性肾损伤。而这些人中,大多数并没有痛风发作的经历。

换句话说,高尿酸的危害,不只是脚趾痛,更是悄无声息的肾功能损伤。

在养生节目里,常有人说“多喝水有助于排尿酸”,这话没错,但也不能理解为“水越多越好”。

我曾遇到一位退休教师,听信“多喝水排毒”的说法,每天喝五六升水,结果出现了低钠血症,头晕乏力,差点住院。对于尿酸高的人来说,每天保持1500~2000毫升的水摄入量是比较合理的范围。

特别是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前,适量饮水可以帮助夜间尿酸代谢,减轻肾脏负担。

很多人问我,“医生,尿酸高是不是就要终身吃药?”这其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对于尿酸长期超过450 μmol/L的人群,尤其已出现痛风、肾结石、肾功能下降等并发症,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降尿酸药物,比如别嘌醇或者非布司他。

但药物只是手段,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根本。

高尿酸是病,但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人日常饮食、作息、压力管理的综合状态。你是否长期高油高盐?是否喜欢熬夜?是否从不运动?这些习惯,才是尿酸升高背后的“元凶”。

肾病从来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在古代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肾者,主藏精,主水液”的记载,说明肾脏影响新陈代谢,还与整个身体的能量储备密切相关。现代医学也证明,慢性肾病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高尿酸只是这条“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一旦倒下,后面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接踵而至。

我常用一个比喻跟患者说:身体就像一台发动机,尿酸就是发动机中的废气。如果排气管堵住了,不管发动机多强大,最终都会熄火。

肾脏就是这根排气管,一旦被尿酸结晶堵塞,再想恢复就难了。

说到最实用的建议,这里我想分享一个科研界的共识:控制总热量摄入、降低嘌呤摄入、适度运动、保持体重、戒酒,是目前最有效的降尿酸生活方式。特别是适度运动,每周至少三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可显著改善代谢水平。

研究还发现,肥胖人群尿酸水平普遍偏高,减重5%-10%可有效降低尿酸。

而饮食方面,可以增加低嘌呤、高钾、高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腐、藜麦、菠菜、黄瓜等。很多人担心豆制品会升高尿酸,其实完全没必要过于忌惮。

现代研究已经证明,植物性蛋白的嘌呤代谢方式与动物性不同,对尿酸影响较小。

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羊肉是冬令进补的常见食材,有“冬吃羊肉赛人参”的说法。

但补不当,反伤身。对于高尿酸人群来说,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懂得“节制”与“选择”。

炖汤时可将第一锅汤倒掉,去除部分嘌呤;吃羊肉时搭配大量蔬菜,减少整体嘌呤密度;控制每餐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

在所有慢性病中,高尿酸是一种“沉默的杀手”。

它不像高血压那样容易测量,也不像糖尿病那样有明显的症状。它往往是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悄悄损伤你的肾脏、你的关节、甚至你的心脏。

别再以为“没发作就没关系”,尿酸高,就是一种危险信号。

我想强调一点:高尿酸不是富贵病,而是现代病。

它和生活节奏、饮食结构、压力状态息息相关。每一个看似无害的习惯,都是肾脏健康的“隐形杀手”。

别等到肾功能下降、尿蛋白阳性时,才来后悔当初没管住嘴。

参考文献:

1.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年第38卷第5期,《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相关性研究》

2.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编著

3.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1年第29卷第2期,《植物性与动物性蛋白摄入对高尿酸血症影响的比较研究》

5 阅读:975
伍科普

伍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