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喜欢吼骂孩子?孩子的心智发展会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更有效

亲子的时光 2019-05-02 10:35:10

昨晚的亲子阅读时间,给元宝读了一本新绘本《大嗓门妈妈》(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书中讲的是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宝宝讲述了TA和TA的妈妈之间的非凡经历。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结果,把我震得四分五裂,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翅膀落在了雨林里。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懊悔不已,历尽艰辛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妈妈温柔的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讲完这个故事,看着元宝若有所思的样子,带给我的感触却很深。

吼孩子,是大多数家长的必修课

作为一个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的父母,我们家也曾经经历过长达一年多的陪伴孩子学习、辅导作业的生活。

在大宝上四年级之前,我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没有太多的过问,更多是让孩子自己计划时间、安排学习任务。但是随着孩子升入四年级,课程难度加大、作业量显著增加,孩子的成绩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此前一直能够考105-100分的单科分数,在四年级开始出现大跳水,几门课程一下子降到了90多分的水平,虽然老师跟我们解释,到了四五年级,孩子的分数下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是,这样的解释却完全无法减轻我们的焦虑情绪。

迫于小升初、择校的压力,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宝妈每天晚上陪着大宝写作业、辅导功课、做练习题。最初的时候,宝妈还能保持一点点克制,耐心的给孩子讲解知识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表现不如预期,宝妈的耐心也被一点点的消磨光了。

几乎每天晚上8点以后,我们家的客厅就成了母女俩的战场,通常不用10分钟,就能够听到“脑子想啥呢?”、“笨死了!”、“跟你讲过多少遍了,怎么就记不住呢?”之类的怒吼之声,这种时候,女儿总是无助的坐在那里流着眼泪、瑟瑟发抖。而我,也只好带着元宝躲进房间里,以免对二宝的情绪造成负面的影响。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半年,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却变得笑容越来越少了,甚至开始出现排斥学习的情绪。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跟孩子妈妈多次进行探讨,她也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和这种做法的错误,逐渐调整了心态,不再训斥和严厉的督促孩子的学习了,有了这种宽松的环境,女儿的学习成绩反而开始提高了,逐渐回到班级前几名的行列,现在的家里,母慈子孝变成了常态。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道理,估计没有谁会反驳,但在实践中,却又往往容易被人随意的违背。

为什么家长喜欢吼孩子?

还记得网络上有个新闻,《挑战21天不生气的暑假作业走红网络,全班仅一个家庭成功》,由此可见,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想要不生气、不发火、不对孩子吼叫,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尤其是在面对辅导孩子学习、写作业的问题上。

家长对孩子生气发火,情绪失控吼叫孩子,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家长自己带着情绪。

有一些家长,不擅长处理自己的情绪,上了一天的班,在单位工作上处理的不顺畅,或者与别人发生了争执,又或者因为夫妻关系没处理好等原因,将自身的问题和哭闹转变成无名之火,宣泄到孩子的身上。一旦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了孩子怎么讲都不会、“笨的很”、不认真的情况,家长的烦躁情绪就很容易转移到孩子身上。

二、孩子做事情拖拉,注意力不集中。

这是不少孩子普遍的特性,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写作业磨磨蹭蹭,写两个字,就要玩一下橡皮、摸一下文具盒,左看看右看看。有的孩子一会儿上一下厕所,一会儿喝一口水,屁股上像长了个钉子,往往容易导致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出现审题不清、做错题、走神等问题,激起家长的怒火。

三、孩子不主动思考,屡次三番犯同样的错。

有些孩子因为缺乏独立训练,依赖思想严重,在学习上遇到阻力的时候,不愿意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习惯性的等着父母来帮忙给出解题思路和答案,让家长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此外,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家长已经重点讲解过的知识,甚至孩子表示已经掌握这些知识点了,也能够正确的应用,但是第二天马上又忘记了,继续犯同样的错,这种“不记事”的问题,也容易招致父母的怒气。

四、家长的期望太高

其实,追根溯源,家长期望高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家长,总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更努力,尤其是那些愿意花时间精力来陪伴孩子学习、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多半带着更高的期望,当现实和期望出现较大落差的时候,心理受到打击,情绪失控,吼叫孩子也就变得难以避免了。

无论什么原因,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将孩子当成了出气筒,只是,这样的做法有用吗?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让·雅克·卢梭曾经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式分别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其中,尤以发脾气对孩子的伤害最大。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却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的最纯熟的。

吼骂孩子,会带来哪些负面效果?

吼叫、斥责孩子,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一、影响家长的身心状态

吼骂孩子,当时或许能够获得情绪的宣泄和缓和,但是这样的做法,更容易导致情绪的失控,出现失眠、内分泌失调、黄褐斑、白头发等问题,更有甚者,因为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导致紧急送医院救治,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

二、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好家风可以传承,同样,坏脾气和不良的家风也会得到传承。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位网友说,从小经历过打骂教育的孩子,往往是棍棒教育的支持者,经常严厉对待孩子的家长,其实是在发泄自己从童年积累下的对家长仇恨,因为他们以为教育孩子本来就该打骂。

三、孩子会变得压抑谨慎、畏手畏脚

父母发脾气,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孩子在坏脾气父母面前就像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小老鼠,他们恐惧父母的坏情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因为害怕做错事而处处小心、自我压抑。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卑、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和判断能力的问题。

著名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女士认为,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对他的终身畸形负责。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

如果有一种方式,让你即便不吼不叫不动气,也能轻松带不出好孩子,你又是否愿意尝试一下呢?

积极的做法,总比吼叫更有效

面对孩子的“闹心”,吼叫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以下这几种做法,能够带来更积极的效果。

一、家长学会“暂停”

当家长觉得情绪要失控,想要发火宣泄的时候,要学会进行自我控制,深吸两口气,暂停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离开孩子的房间,单独的待一会,调整情绪,等到冷静下来后再进行后续的活动。

二、及时调整心态和预期

降低对孩子的预期,毕竟,大多数孩子并不是天才的资质,家庭的早期教育也没有给孩子培养出足够好的潜质和习惯,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客观的认清现实。

三、放弃“惩罚”的思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家庭生活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合理的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道路。”

如果父母总是希望用惩罚的方式来推动孩子的成长,惩罚就会变成一种常态,这样的压力,只会导致孩子的恐惧和抵触。

四、和孩子做好约定

和孩子之间做个约定,就是每当孩子觉得家长的情绪不好时却又没有意识到时,让孩子主动抱抱家长,提示家长,宝宝爱妈妈,妈妈也爱宝宝,这样可以缓和家长的情绪。

五、将心比心,理解孩子的现状

跟我们当年相比,现在的孩子的学习负担并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小小的年纪要负担如此多的学业,还有课外辅导、兴趣班、补习班,很多孩子都没有周末和休息的时间,非常的疲惫,作为父母,也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需要将心比心的理解孩子的现状。

说在最后的话: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打动人的,对孩子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作为父母,尊重孩子,用爱心和真诚来对待孩子,用身体力行的遵守规则来感染孩子,就是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根本法则。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阅读:3

亲子的时光

简介:俩娃全职爸爸,专注亲子、家庭教育知识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