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大校友为救患癌兄弟,几天内凑齐95万元,结局如何?

简史说 2024-12-09 12:44:43

文|简史说

编辑| 简史说

2012年,魏延政满脸疲惫地从医院走出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一个人来医院化疗了。

他站在门口愣了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买了回老家新疆的车票,向父母坦白自己得癌症的事实。

后来,魏延政因为身体原因被公司辞退,这让他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没有了收入来源,他只能靠自己查阅资料,断食治病。

北大校友得知好友现下的处境后,主动给他捐款,只用了不到一周就凑到95万元,更是连夜坐车将这救命钱送到老友手中。

在昔日同窗好友的帮助下,魏延政能否挺过这一关?

天才魏延政

魏延政1975年6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工人,同时打几份工才能勉强挣够全家的日常开支。

由于家里有四个孩子需要照顾,所以魏延政的母亲在家里做全职太太。

每天要早起给孩子们做早饭,然后分别送魏延政的大哥和两位姐姐去学校,回了家还得一边照顾魏延政,一边做家务。

家里条件一般,但生活很温馨,魏延政年纪最小,自然得到了最多的关爱。

小时候生病,妈妈和姐姐们轮流照顾他,彻夜不眠,有想要的玩具,哥哥从来不跟他抢,爸爸知道他爱吃羊肉串,每次下山都会买回来一些,让他吃个够。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静静地坐在魏延政身边,陪着他一起写作业。

作业多的时候,妈妈会安慰:“没关系,不用着急,妈妈会一直等着你。”

题目难的时候,爸爸则会和魏延政一起讨论解题方法。

集全家宠爱于一身的魏延政并没有变成任性、骄横的孩子,他从小就乖巧听话、学习努力,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魏延政看着母亲为了六个孩子费心劳神,看着爸爸独自扛着全家六口人的重担,小小的心里梦想着快快长大,那样就能早点挣钱,早点帮父母分担压力。

父母知道魏延政的想法后很欣慰,不过父亲很重视教育,所以他告诉小儿子:“那是你长大以后的事,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像你哥哥一样。”

魏延政的哥哥成绩优异,在学校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在哥哥的影响下,他从小就有看书的习惯。

自入学起,魏延政天赋异禀又肯努力,全校第一的位置一直被他牢牢霸占,从小学到高中,他几乎没有考过除了第一以外的成绩。

一个家里有两个学霸孩子,魏延政的父母成了邻居们羡慕的对象,隔三岔五就有人带着孩子到魏延政家里取经。

父母也为家里的几个孩子感到骄傲,做父母的都不图孩子能有什么回报,他们只是期待孩子们长大以后可以成为国家栋梁,希望子女们能过上好日子。

在魏延政高二那年,飞来横祸,他的哥哥意外去世。

长子身亡,如一道晴天霹雳,让父母的心沉入谷底,母亲一度因此重病,卧床不起。

魏延政记得很清楚,那天母亲躺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你以后考大学就考新疆的,妈妈想随时可以见到你,你千万不要考得太远。”

从那以后,魏延政就以新疆最好的两所大学: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为目标。

高三时,魏延政多次在全国范围内的学科竞赛夺魁。

金子的光芒是掩盖不住的,北大的招生老师注意到了这位优秀的学生,他找到魏延政的班主任,表示北京大学愿意招收魏延政。

对别人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喜讯,但魏延政对此感到左右为难,他始终牢记哥哥去世后母亲的嘱托,不想让母亲伤心。

另一方面,魏延政也不愿意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选择放弃,他肯定会遗憾终生。

魏延政决定跟父母商量一下,假如父母不同意,他就安心准备,报考省内的大学。

让他意外的是,双亲没有丝毫犹豫,了解情况后马上就同意魏延政去北大读书,他们还让儿子不要有顾虑。即使心中万般不舍,父母也不会阻止孩子翱翔。

北大双学位

人才济济的北京大学都无法遮盖魏延政的光,录取魏延政的是计算机专业,不过他刚到学校,就选了第二个专业:经济学。

同学劝他谨慎考虑,单单一个计算机专业就能难倒一大批学生了。

魏延政认为技多不压身,他说:“家有仙妻还可再娶一房。”

事实证明,魏延政确实有这个能力,大学四年他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别人看着都累,魏延政却乐在其中,他在两个专业的排名都是第一。

魏延政的学习没有止于书本,他充分实践了经济学的知识。

那天魏延政原本打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到了电影院看到价目表才知道电影票每张卖15元,魏延政当年还是穷学生,再加上他的家庭条件本来就不太好,所以这个价格对他来说实在太贵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但作为北京大学的学霸,魏延政读的书怎么能算少呢?

魏延政找售票员一通讨价还价,最终以每张13元的价格批发了30张电影票,拿到电影票时,他激动又紧张,这可是他几个月的生活费,千万别砸手里。

他把电影票装在口袋里,一只手紧紧地捂着兜儿,生怕把电影票弄丢了,另一只手扶着车把,骑着自行车回到学校食堂门口,开始大声叫卖:“电影票,现货,不用等!”

30张电影票不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这是魏延政赚的第一笔钱,他激动无比,从此卖电影票成了他的副业,电影院觉得他是销售奇才,直接给了魏延政代理权。

出国留学

1998年5月,北大邀请世界各国众多名校来参加百年校庆,学校安排魏延政接待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正副校长。

几天相处下来,两位校长非常欣赏魏延政的学识,邀请魏延政到他们学校进修,不但免学费,还提供全额奖学金。

魏延政当时觉得,这只是两位校长感谢自己几天的服务说的客套话,根本没当真。

直到快毕业时魏延政想继续进修,才想起了这件事,他试着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长写了一封申请信,校长收到信当天就给魏延政回了电话。

校长说:“去年我们回到学校就给你发了录取通知书,你没收到吗?”

虽然不知道一年前录取邀请被发到哪去了,但能得到进修机会就好。

在国立大学读完电子工程学硕士后,为了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魏延政选择到南安普顿大学攻读博士。

魏延政的读博之路并不顺利,一位导师认为他的研究结论是错的,并出言嘲讽魏延政:“就这种水平,买张机票回家吧!”

面对无端指责,魏延政跟这位导师立了赌约:“我会给你证明我是对的,否则我会主动退学。”

经过几个月废寝忘食地钻研,魏延政成功证明了自己是对的,打破了导师的质疑。

正是这种刻苦钻研、求知若渴的精神,让魏延政只用了三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入职华为

魏延政进入华为工作,纯属机缘巧合。

那天,魏延政在英国首都伦敦旅游,他在伦敦街头看到了一个黄种人,独在异乡,魏延政很期待对方是个中国人,所以没多想,直接用汉语跟那个人打了招呼。

不负魏延政的期待,对方果然是个中国人,二人相谈甚欢,魏延政的言谈举止、渊博学识给这位中国同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跟魏延政聊天的这位是一位公司总经理,总经理觉得魏延政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让人找到了他的资料,专程到南安普顿邀请魏延政到他的公司工作。

2006年,魏延政博士毕业后,成了公司高管,月入十万,年轻有为。

天妒英才

或许是天妒英才,2011年2月,魏延政从国外出差回到上海,感觉脚疼得厉害,于是让老婆孙艺玮陪他到医院看病。

魏延政和孙艺玮相识于新加坡,后来一起在华为工作,也许是经历相似,两人很投机,渐渐爱上了对方,并在2011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出差前魏延政的右脚就长了很多小疙瘩,当时以为是普通的疹子,没在意,可是回来时已经疼得走不了路了。

孙艺玮推着魏延政,按照医生的嘱咐,一层一层得走,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得查。

看到检查结果那一刻,魏延政觉得天都塌了,以前意气风发的青年俊才在那一刻无比慌乱。化验单上显示,他得的是“透明细胞肉瘤”,医生说,这种病的死亡率是百分之八十。

魏延政不想死,因为他还要为父母养老送终,因为和妻子约定要相伴终生,因为不久前孙艺玮跟他说“我们有孩子了”。

魏延政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家,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房子,今天笼罩着一层无奈和悲哀。魏延政和孙艺玮执手相看泪眼,相顾无言,夫妻俩都想安慰对方,可这一刻,他们连自己都安慰不了。

孙艺玮很坚强,第二天她先开口:“不是还有百分之二十的几率可以活吗?我们为什么不能是那百分之二十。”

她带着丈夫再次来到医院,向医生请教治疗方案。医生的建议是截肢,把右脚整个截掉。

魏延政看看妻子,想想年迈的父母和素未谋面的孩子,坚定地说:“截。”

不久后,魏延政被医生从手术室推了出来,手术很顺利,孙艺玮喜极而泣,无论如何,能活着就是最好的。

手术过后,经过大概一个月的修养,魏延政可以下地走路了,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同事问他这是怎么了,魏延政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出车祸了。”

命运不讲道理,魏延政原以为美好生活可以重新开始,没想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身,两个月后,小疙瘩又在他的小腿上出现了,整条腿都疼痛难忍。

魏延政第三次去了医院,体检发现,因为癌症,他的腿骨上出现了三个洞,医生说:“保守治疗的话,或许还能活3年。”魏延政在就诊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他这次很平静。

妻子孙艺玮生产在即,他不想让妻子承受压力,魏延政决定先隐瞒这个噩耗。

几个月后,孙艺玮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魏延政给儿子起名叫“未来”,自己的生命随时可能走到尽头,他希望儿子可以承载自己的未来。

魏延政没了顾虑,他通过查询资料,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治疗方案:先截肢,然后化疗。

国内外的专家都劝他别折腾,这样还能多活几年,不过魏延政从来不会认输,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医生给他做了截肢手术。

截肢手术做完后,为了省钱,魏延政只在医院住了几天就搬回了家里。

孙艺玮担心孩子晚上会影响到丈夫,主动带着孩子到小屋里睡觉。夜深人静时她躲在被子里啜泣,第二天又若无其事地照顾孩子,安慰丈夫。

后来,在妻子的陪伴下,魏延政一次又一次的化疗,他掉光了头发,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2012年,魏延政回到家乡,跟父母坦白了得癌症的事实。父亲悲痛欲绝:“癌症不是老人才会得的吗?你怎么这么年轻就……让我替你好不好,我能替你就好了。”

父母早已不复当年,魏延政看着两鬓斑白、背部微驼的双亲,心里除了愧疚再也装不下别的情绪。

魏延政不忍心让父母一生经历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已经是既定事实,他必须要狠下心来,让父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患难见真情

2013年6月6日,全家人聚在一起给魏延政过生日,无论各位家人的心里有多难过,他们都尽量让自己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

魏延政不想全家都被自己拖垮,他上网搜集资料、翻阅有关癌症的书,找到了外国学者提出的“饿死细胞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本不是用来治病的,他心里或许很清楚这种方法并不行,但魏延政舍不得父母、老婆、孩子,他必须要为家人而努力。

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魏延政一共断食了四次,分别是20天、24天、30天、24天,也就是说在不到200天的时间里,魏延政有近100天没吃过饭。

断食的这98天他只喝水、吃药,体重下降了60斤。

岳父前来安慰:“小子,在这样的年纪,你经历了太多,爸爸会一直站在你身后。”

当时岳父正推着魏延政晒太阳,听了岳父的话,魏延政再也忍不住了,在人来人往的公园里放声痛哭,呜咽不语。

魏延政在北大时的室友得知消息,打电话“埋怨”他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都不找同学们帮忙。

几位室友当天就从全国各地聚到一起,尽各自的能力凑了一笔钱,他们还达成了一致意见:这笔钱是给的,不要魏延政还。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在北大校友群组织了一场募捐活动,加上他们自己的钱,只用了不到一周,就给魏延政送过来95万元。

魏延政、孙艺玮已经走投无路,所以没跟同学们客气,心怀感激地收下了这笔钱。

最后的荣光

2016年,魏延政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

魏延政不愿意自己的一生只是昙花一现,他想给世界留下点什么。于是他创建了一个知识分享平台,魏延政要把自己毕生的所思所学分享出来,如果能有人从自己这里得到一些感悟,他就很满足了。

2016年,是魏延政抗癌的第五年,也是“未来”出生的第五年,作为一位父亲,魏延政希望能给儿子留下些人生经验。

去世前,魏延政精神状况稍微好点,就会给儿子分享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未来”小小的眼睛里有大大的疑惑,爸爸的话对于他来说还很难理解。

魏延政知道,现在教儿子这些还为时尚早,但他也无可奈何,他只能把对儿子的殷切期待藏在一次次促膝长谈里。

2016年8月,魏延政与世长辞。

结语

魏延政短短41年的人生,有功成名就的风光、有病入膏肓的不幸、有生离死别的痛苦、有患难与共的真情……

短短的41年,他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也经历了别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面对困难时,他勇敢、坚定;面对失败时,他潇洒、豁达。

可惜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

愿所有人远离疾病,幸福安康。

0 阅读:0

简史说

简介: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