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开始后,高度依赖进出口的南方为什么迅速丧失制海权?

历史沧桑影 2025-02-21 17:18:09

本鬼在前文《美利坚南北一家:南北战争时期的“里士满面包暴动”是什么?》中提到,由于南北战争开始后不久就失去了制海权,南方(美利坚联盟国)遭到北方的海上封锁,重创了高度依赖进出口的南方种植园经济。而经济基础被重创是美利坚联盟国输掉北美南北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有人感到奇怪的是,早在南北战争开始前几十年,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就已经大量出口棉花等原料并从欧洲进口工业品。经济高度依赖进出口可谓人尽皆知,南方统治者理应非常重视海军建设。既然如此,南方在内战开始后为什么还会迅速丧失制海权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自从178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后,一个国家(或者政治实体)海军的强大基本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特别是造船能力;第二是海运业的快速发展和与之配套的人员培养体系。想要做到以上两点就必须真正的工业化,而工业化需要劳动力、原料等生产要素的再分配。

可是劳动力、原料等生产要素的再分配意味着消灭以奴隶制为根基的种植园经济,这是以奴隶主为主的美国南方统治阶层绝不能接受的。正因如此,南方的工业化大幅落后于北方。根据资料统计,北方制造业占比在内战前夕达到了90%以上,这也是南方非常依赖进口工业品的根本原因。

作为制造业的“明珠”,工业化大幅落后的南方造船业自然也远不及北方。南北战争前夕,北方的造船厂多达十几家,而南方的造船厂连五家都不到。更要命的是,因为以造船业为代表的工业化是奴隶种植园的天敌,所以本来数量就不多的南方造船厂,其所有者和工人也大多是废奴主义者。

工业化以及造船业都发展不起来,南方海军自然不行。对于南方奴隶主来说,发展工业化和强大海军就要消灭种植园经济,不发展工业化和强大海军就要在内战中失去制海权并重创进出口。面对“一根筋变两头堵”,南方奴隶主基本寄希望于自己的主要客户(即英法两国)能够干预内战。

不过南方奴隶主也知道英法未必靠得住,准备在内战开始后夺取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停留在南方港口的军舰。然而南方港口的管理者也大多支持统一和废奴,再加上联邦海军对此有所防范,南方只抢到了极少数原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军舰,仅有的几座造船厂反而在夺舰的过程中被摧毁。

于是南方的造船业在内战开始后损失殆尽,导致海军的数量和战斗力都远远不及北方,海运被北方封锁。而随着北方的封锁,南方也就无法通过手中的“原料筹码”来影响英法,导致英法两国没有立刻干预。结果就是高度依赖进出口的美利坚联盟国迅速丧失制海权,最终输掉了南北战争。

0 阅读:1
历史沧桑影

历史沧桑影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