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赞美宝姑娘的贾母,对她的态度究竟如何?

小白红楼 2025-03-30 06:38:32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作为荣国府最年长的老太太,与众人在怡红院看望贾宝玉的时候,说出了这样一番言论: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

在此,贾母所提的“我们家的四个女孩”,自然是贾府三春以及林黛玉了。毕竟此时的贾元春贵为贵妃娘娘,而史湘云也仅仅是偶尔来贾府串门。

在这一个细节中,或许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老太太唯一的一次,也是当众赞美薛宝钗的举动。

只是,在这份赞美的背后,她对薛宝钗的态度究竟如何呢?或许,通过以下这一个细节,我们便能体会出。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元宵佳节这一天,宁荣二府的主子相聚一堂,共庆佳节。期间,因为贾宝玉给众位姊妹斟酒,而闹出了一段插曲。

在这一场隆重的家族聚会中,老太太作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作为荣国府的一家之长。在宝玉按照礼节给众人斟酒的时候,特意叮嘱他,连你的姐妹们也一起斟上,不许乱斟。

面对宝玉斟酒,老太太为何要特意提醒?这主要还是与贾宝玉特殊的成长环境有关。作为封建社会之下的侯门子弟,原本宝玉应该遵守男女之别;与姊妹们保持距离的。

但,在老太太的溺爱下,他却成了特例。也是因此,他与众姐妹私底下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其亲密举动自然在所难免。

但是,在这一次的家族聚会之上,俨然与以往不同。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场聚会的隆重;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聚会中,还有薛姨妈、李婶娘这样的外客。

只是,尽管贾母提前叮嘱了;尽管宝玉如此照做了,但最终,意外还是发生了。

当他来到林妹妹的面前之时,黛玉并未如同众姐妹一般,接受着宝玉斟酒,而是端起了手中的酒杯,当着众人的面,亲自喂给了宝玉。

贾宝玉作为老太太最宠爱的宝贝,很显然,这样一幕吸引着在场诸多的人。面对这一幕,王熙凤特意提起宝玉“不可吃冷酒,不然将来写不得字,拉不得弓”。

凤姐的这一番良苦用心,亦是容易理解的。因为林妹妹天生体弱,是不能喝冷酒的;而这样一来,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黛玉会当众喂酒给宝玉的这一举动了。

只是,无论凤姐如何替她们开解,在这样一幕亲密的举动背后,想来,其造成的影响,总是无法避免的。

而面对这一幕,作为一向维护“二玉”的贾母,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或许,以下这一细节,便能很好的说明。

在黛玉喂酒宝玉不久,便出现了两位说书的女先儿,来给众人解闷。老太太出于好奇,主动询问她们即将说书的名字,在听见书名是“凤求凰”的时候,却长篇大论的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老太太在此,看似是讽刺这种才子佳人的说书的荒唐,但实则,却是当众表明其在治家方面所秉承的封建社会之下的礼仪规矩的绝对态度。

是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做铺垫的,正如她接下来所说的:

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嬛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嬛?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在老太太的这番言语之中,同样是借说书这件事,来进一步强调,贾府对男女礼仪规矩的维护。

如此一来,亦是对黛玉喂酒宝玉这一举动所带来的误解最有效的消除。

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原文的诸多细节中,亦能体会出。尤其是在宝黛二人相处的细节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比如,这一天中午,贾宝玉闲来无事,来到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当他在窗户下听见林妹妹自言自语的说着“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时便来了兴致,立马走进黛玉的房间想要质问她。

只是,这个时候,潇湘馆中的众位婆子出现了,她们对宝玉说道:“姑娘正在睡觉呢,等醒了宝二爷再来”。

或许,若非装睡的林妹妹主动出言,宝玉连与她闲聊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由此可见,宝黛二人之间,虽然看似亲密之处与常人不同,但是,在贾府之中,他们却始终遵守着男女之间的礼仪规矩,有着绝对的清白。

当然,贾母借女先儿说书这件事,亦不仅仅是为了替“二玉”开解;更重要的是,她在借着这个机会,敲打薛宝钗。

之所以如此说,诸多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贾母所说的“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便想起自己的终身大事来”。

对于这一点,在荣国府中,除了薛宝钗,还有谁?符合这一点呢?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当贾宝玉偷偷跑进梨香院看望薛宝钗,当他走进宝姑娘的闺房后,不正是薛宝钗主动提出要看他佩戴的通灵宝玉;而后特意反而诵读了两篇通灵宝玉之上的八字吉言吗?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她还特意对着正在给宝玉沏茶的莺儿会心一笑,最终,成功的与莺儿唱了一出双簧,让贾宝玉得知她所佩戴的金项圈上,亦有与之俨然是一对儿的八字吉言。(通灵宝玉之上所写的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薛宝钗所戴的金相圈上所写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并且,莺儿还特意点出,这是一位和尚所赠的吉利话。

对于宝玉看望宝钗这个细节,我们即便抛开薛宝钗当着他的面,从内衣之中掏出“金相圈”这样的亲密举动,仅从她与莺儿一唱一和道出的“金玉良缘”,亦能体会出其品行的高低。

其二、贾母所说的:

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嬛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嬛?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薛宝钗,作为有着“百万之富”的薛家小姐,在其身边,亦有着诸多的丫鬟与婆子。只是,在宝玉前往梨香院看望她的时候,面对她与宝玉的亲密举动,这些人又在做什么呢?

其实,对薛宝钗的低俗举动,贾母在点醒之时,还是有所保留了。因为在宝玉探望宝钗的过程中,其母亲薛姨妈,便是第一个,违背封建社会之下男女有别这种规矩的第一人。

因为她原本出生于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原本接受良好而严格的家教;其作为薛宝钗的监护人,亦有义务,维护未出阁女儿的名节。

因此,在正常情形下,面对贾宝玉出现在梨香院,提出要看望宝姐姐,她在第一时间,便应该进行规劝,如此一来,则自然没有后文了。

小结:

或许,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便能理解,当着众人的面,赞美宝姑娘强过“我们家的四个女孩”的贾母,对她对真实的态度了;作为贾府的老封君,毫无疑问,她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而这样一来,面对轻浮举止的薛家人,面对薛宝钗,她又怎能打心眼里认可她呢?

0 阅读:0
小白红楼

小白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