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为何选择出家?是因为贫穷吗!

小白红楼 2024-02-11 13:09:15

通过《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诸多线索,我们不难推测出贾宝玉的最终结局:选择出家。只是,对于他出家的真实原因,却并非能够用三言两语来解释。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此时正处于正月之中,袭人被母亲接回家中过节。失去了袭人的贾宝玉百无聊赖,在茗烟的怂恿下,他们二人偷偷的跑到了袭人的家中。

面对这位尊贵的公子哥,袭人的母亲拿出了家中最好的事物来招待他,但是,体贴的袭人,最终只是用手帕捡了几颗花生给他吃。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荣国府宝二爷的他,生活的奢靡。当然,也是在这一回,脂砚斋留下了这样一句批语:

【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如此看来,贾宝玉最终选择出家,确实与物质条件的巨大转变有关,对于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描述贾宝玉一生的两首诗中的《西江月》同样提到了: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由此可见,这位享受了近二十年衣食无忧的公子哥,最终,在贾府被抄家的局势下,彻底沦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

如此看来,贫穷,确实是让他选择出家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们根据原文中的诸多线索,却会发现,除了“贫穷”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两点,才是导致他选择出家的关键。

一、生离死别。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人,尤其对女性,他具有很强的包容感。曾经的他,渴望在众人的众人的眼泪中化成一股轻烟。

他之所以拥有如此的想法,不仅仅源于他对女性的尊重,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作为荣国府宝二爷,在荣国府中享受到的凤凰一般的待遇。无论是姐妹,还是丫鬟,对他都是讨好、巴结。

但是,等到他在梨香院中,亲眼目睹了龄官对他的嫌弃,目睹了龄官对贾蔷的深情后,他在震惊之余,也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个人只能拥有个人的眼泪。

从渴望的博爱,到对爱的清醒认识,宝玉的内心渐渐变得成熟了。此时的他,所渴望的,不过是与众姐妹、与黛玉、紫鹃、晴雯、袭人等人,相伴一生罢了。

因此,当他面对紫鹃情试他,谎骗林妹妹即将要被林家的人接回扬州的时候,他才会心如刀绞,陷入神志不清。

事后,他对紫鹃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你放心,今儿我把实话告诉你吧,活着,我们就一处活着。若死了,就一处化灰、化烟……”

只是,不久后,人间尤物一般的尤氏姐妹死了;不久后,在抄检大观园中,晴雯被撵、芳官、四儿被撵,几天后,晴雯去世;迎春出嫁。在经历诸多的生离死别后,宝玉再一次病倒了。

而这一次,他的病,并非简单的感冒、发烧,而是心病,是宝玉在面对生离死别之时,于悲观之中的绝望。

而我们根据《红楼梦》前八十的诸多线索,不难推测,在《红楼梦》八十回后,他将面对的生离死别会更多。他的姐姐元春走了;最疼爱他的贾母倒下了;被孙绍祖家暴而死的迎春姐姐走了;最终,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挚爱与知己林妹妹也走了。

我们不难猜测,在经历了诸多生离死别后,宝玉的心早已死了。若非他因为曾经藕官所说的大义:

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得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

只怕,他在失去林妹妹后,便会选择出家了。在这样的大义之下,他选择了接纳薛宝钗,“金玉良缘”最终胜出。而在这一段短暂的婚姻中,贾宝玉再一次体会到了除生离死别外的另外一种悲哀。

二、世态炎凉。

在《红楼梦》第一回,作为便借甄士隐一家从幸福到妻离子散来隐射整部小说的脉络。甄士隐在女儿英莲被拐、房屋被烧,寄居丈人之家,饱受冷眼后,出现了下世的光景,最终,被点化出家。

我们根据这样一条线索,不难推测,贾宝玉的境况,与他是相似的。在贾府被抄检后,他经历过一段牢狱生活。

【庚辰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这段生活结束后,他与薛宝钗,最有可能的,便是寄居在薛姨妈家。只是,薛家为了攀附贾府的政治势力,追求了这么多年,如今,虽然“金玉良缘”成为了现实,但贾府却不复存在。

如此情形之下,薛姨妈还会如同当日在梨香院中,对宝玉热情的“我的儿、我的儿”这样的谄媚吗?显然不会,作为商人之家,作为唯利是图的商人,他们对贾宝玉的态度,正如卜世仁对待贾芸一般。

薛姨妈对宝玉如此;而宝钗呢?她对宝玉又该如何?这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我们早已体会过,拥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青云之志的薛宝钗,其功名利禄之心,是非常强烈的,在她的眼中,男人就该扬名立万。

因此,当她与宝玉成婚后,自然放弃对贾宝玉走“仕途经济学”的规劝,反而只会变本加厉。

而在如此情形之下,宝玉的境况比之甄士隐,又该如何呢?

小结:

对于贾宝玉的结局,因为《红楼梦》未完,我们早已无缘得见其最真实的面貌。只能仅凭《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线索以及脂砚斋留下的批语来推测。

在分析之中,我们不难得出,导致贾宝玉最终出家的原因,绝非仅仅因为“贫穷”二字;造成他如此选择的关键原因,是“生离死别”与“世态炎凉”。正如脂砚斋留下的关于贾宝玉出家的批语所描述的:

【庚辰双行夹批:……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与其说,宝玉的选择,是因为他有情极之毒,倒不如说,是因为他在诸多的遭遇之后,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因此,他才选择出家来逃避现实。

0 阅读:4
小白红楼

小白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