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曾说:“只有无限供应中国芯片,才能阻止中国的自主研发。”
这话听起来有点奇怪,但细想背后的逻辑,又有几分道理。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心脏”,中国想做科技大国,芯片技术是绕不过去的坎。
美国这一轮轮的技术封锁、贸易战,似乎看起来是为了“围堵中国”。可问题是,越是封锁,中国越是拼了命地研发。于是,这场芯片竞赛就变得既烧脑又耐人寻味。
毕竟美国的封锁,反倒逼出一个技术追赶者。
几年前,中国芯片产业的处境,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几乎所有的高端芯片都依赖进口,美国高通、英伟达、AMD等企业牢牢掌握着市场的主导权。从智能手机到汽车、家电,甚至是玩游戏用的显卡,核心技术全靠美国供货。
当时,中国的主流观念是“造不如买”。一来进口芯片好用又便宜,二来造芯片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时间,回报周期漫长而艰难。于是,中国习惯了依赖,美国也乐得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一局面在2018年戛然而止。中美贸易战爆发,芯片成了美国对中国制裁的核心目标。
华为被制裁不能采购高端芯片,甚至连消费级的GPU显卡也被列入了禁售清单。再加上荷兰和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禁止出口顶尖光刻机,这种种措施直接切断了中国在芯片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
当时的中国企业顿时陷入“芯片荒”,连生产手机的供应链都差点崩盘。很多人说,那段时间,是中国芯片行业的至暗时刻。
可是,危机往往蕴藏着转机。
美国的封锁,让中国企业意识到,这条路是绕不过去的。被卡脖子的感觉太难受了,没人想永远受制于人。
于是,中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一齐发力,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工艺,再到设备研发,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精力。过去几年,中国芯片产业就像“被逼着奔跑”的选手一样,开始了狂奔。
华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一次次啃下难啃的骨头。在光刻机这种被认为“无法攻克”的领域,中国科研团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虽然在高端芯片领域,中国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但在中低端市场,中国企业已经站稳了脚跟。
比如存储芯片和汽车芯片,这些原本被认为不赚钱的领域,现在成了中国的发力点。而在封装技术、制造工艺这些后端环节,中国企业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话语权。
换句话说,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卡脖子”,但中国芯片产业的规模化和技术提升已经让全球市场刮目相看。
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的封锁虽然短期内让中国举步维艰,但长远看却无意间加速了中国的技术进步。这就回到了比尔·盖茨的“无限供应”论。
盖茨的逻辑很简单:如果美国一直向中国倾销芯片,中国就没有动力去自研。毕竟,自己造芯片不仅耗时耗力,还需要巨额投入,如果有现成的好东西可以买,谁会傻到花那么多钱自造呢?
微软当年推广Windows系统就是这么干的。盖茨当时让全世界免费用Windows,彻底把市场垄断之后,才开始靠授权收费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当初微软一开始就收费,甚至封锁市场,恐怕早就逼出了一个比Windows更强的竞争者。
可美国这次显然没学到盖茨的这一招,他们选择了封锁,试图通过切断技术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短期来看,这个策略确实奏效,尤其是华为,直接在手机芯片领域被打得措手不及。中兴、联想这些企业也在供应链上遇到了巨大困难。
但问题是,封锁只会逼着对手加速自主研发。
当一个国家被“逼上梁山”,激发出来的潜能往往是巨大的。华为的麒麟芯片、长江存储的闪存芯片,中芯国际的制造工艺,这些原本还需要更长时间发展的领域,现在因为美国的封锁,反而提前了。
而且,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芯片行业的特点是全球化程度非常高,并不是依赖单一国家就能此女工程完整产业链的,尤其是当今的几个巨头,他们分工明确:技术、设备、制造都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还有中国代工。
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行业效率。但美国的封锁却打破了这种平衡,迫使中国加速打造自己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中国已经开始在设备研发、材料制造等上游环节取得进展,中国与他们不同的是,一旦中国有了技术,那么一定也会在设备上不断完善,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非常充足,也就是说中国可以在国内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美国封锁政策的另一个后果,是让自己也陷入了困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之一,那些巨头们此前在中国这个超级大市场赚到了不少钱,这都得益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如今因为各种制裁限制,他们也不得不谨慎,这让他们损失不少。
以高通为例,2023年财报显示,其来自中国的收入已经下滑了近三分之一。而对于荷兰的ASML、日本的尼康这些设备供应商来说,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可能更高。
毕竟,谁都不想因为政治原因放弃这么大一块蛋糕。
有趣的是,中国的崛起并不仅仅是挑战美国,还在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选择。
在中低端芯片领域,中国的性价比优势已经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客户。而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中国开始逐渐向高端领域迈进。
比如华为在2024年推出的新一代麒麟芯片,已经显示出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上的进步。这种变化不仅让中国企业信心倍增,也让全球的半导体产业有了更多变量。
比尔·盖茨的观点,虽然有些冷酷,却不乏深刻。
他看到了技术竞争的另一种可能性——通过合作而非对抗获取更大的利益。从全球化的角度看,技术进步离不开合作,而一味的封锁只会让竞争更加激烈。
或许,中美芯片竞赛的最终结果,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合作共赢,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毕竟,科技的意义在于让人类进步,而不是制造对立。
美国在这场竞争中的选择,也会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秩序。科技无国界,但科技竞争的背后,却是深深的国家利益纠葛。
也许,只有等到尘埃落定,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这场战争的赢家是谁。
参考资料:
金融时报 2019-11-17 12:00《Bill Gates: Paranoia on China is a ‘crazy approach’ to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