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大臣传破衣上朝,认定对方是作秀,大臣辩白:我没法攒钱

千年历史千面游 2023-11-27 19:01:42

一天上朝,雄猜之主朱元璋撇了一眼,见大臣韩宜可山上的朝服破烂,膝下还能隐隐看见补丁,不禁生起气来。他怀疑,韩宜可这是在作秀,刻意欺瞒自己。于是,他带着怒气说道:“韩爱卿,你是不是把钱都藏起来了?”

在接下来的抄家行动中,朱元璋还真在韩家发现了一个装钱的箱子。不过,他不仅没有怪罪韩宜可,反而说他是一位廉洁的楷模。而韩宜可也投桃报李,用自己的生命还了朱元璋的不杀之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韩宜可,字伯时,浙江山阴人,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人。他很有名气,在元朝至正年间,当时的御史台征召他出来做官。但是,韩宜可已经察觉到,元朝恐怕即将崩溃。于是,他和另一位浙江籍名人刘伯温一样,都没有应征。只不过,刘伯温后来追随了朱元璋,而他仍然在家乡隐居。

洪武初年,韩宜可终于出来做官了。他受人举荐,当上了山阴教谕。不久之后,他就被提升为监察御史。

朱元璋的洪武朝廷,其实并不太平。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功臣集团,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谋臣集团,互相都看不顺眼。淮西集团势力强大,刘伯温自知不是对手,便主动隐退了。浙东集团的势力因此遭到了严重打击,很多人都不敢说话了。

但是,韩宜可作为浙东人士,却丝毫不惯着淮西集团。这倒不是为了党争,而是他为人正直刚毅,又有御史的责任在身,看见不平之事就要说话。而淮西集团,在当时做得确实有些过分,所以韩宜可的弹劾目标,大部分都是淮西人士。

当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淮西功臣,正得宠于朱元璋。有一次,几个人又坐在一起嘀咕着什么。韩宜可听说后,直接上殿,从怀里抽出自己写的奏章弹劾胡惟庸等三人阴险狡诈、大奸似忠、恃功邀宠,擅作福威,并请求朱元璋“斩首以谢天下”。

朱元璋大怒,说道:“好你个口无遮拦的御史,胆敢排陷大臣!”于是命人将韩宜可投入锦衣卫诏狱。但是不久之后,朱元璋又将其无罪释放了。

韩宜可的能力,还不止在弹劾别人上,在法制上也有自己的独到想法。洪武九年(1376),他出任陕西按察司佥事,执掌地方司法。明朝初年,法制不健全。朱元璋规定,只要是官吏犯罪,只要是罪过超过鞭刑的,一律都送到凤阳去种地。以他的手段和罗网,很快就有上万名官员被贬到凤阳。

此时,韩宜可上了一份奏章,说道:“刑律应该禁止那些不正当的惩罚。如果有人犯罪,应视其情节轻重和犯罪理由,予以区别对待。现在一律命他们去种地,对罪过大的是便宜了他们,对罪过小的则又太重。所以我请求,还是应该区别对待他们,以平衡老百姓的心理。”这一建议,后来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

在洁身自好这一点上,韩宜可也让人印象深刻。有一次,朱元璋自以为施恩,下令将籍没入官的罪臣妻女赏赐给各衙门的官吏。其他人都欢天喜地,唯独韩宜可不肯接受。他上疏说道:“自古以来,服罪之人是不再为奴的。对犯罪着随意株连,这就是法制泛滥。更何况男女之事,是人之大伦,哪怕是婚姻的时辰不对,都会伤了和气。一人犯罪,全家连坐,这又怎么能与圣朝相适宜呢?这些罪人妻女,我是不能要的!”

明太祖听了,不禁感慨地说:“韩宜可能说我的过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要是一般的大臣,得了朝廷的赏赐,早就欣然接受了。现在韩宜可不为女色和赏赐所动,真是清正的肱股之臣啊!”

不过后来,十分喜好给大臣治罪的大明朝,还是,没绕过韩宜可。经过一群言官的罗织,韩宜可到底还是成了罪人。只不过,将要行刑时,明太祖亲自过问了他的案子,并最终释免了他。韩宜可又上奏了几道本章之后,便很识趣的辞官归乡了。

朱元璋多次宽待韩宜可,是因为他的身上,有自己最为看重的东西。

作为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皇帝,朱元璋有两件事最不能容忍:第一是有人染指他的权力,第二就是官员贪腐。为了打击这两种风气,他不惜掀起大案,诛杀了数万人。而韩宜可身上,既没有对权力的欲望,也没有贪腐的习气。所以,朱元璋对他格外看重。

接着,就要说到咱们开头的那个故事。

有一次,有人弹劾韩宜可搞“形象工程”,虽然上朝时穿着朴素,但家中却是锦衣玉食。于是,朱元璋便进行了微服亲访,只见其家户破落,一家老小均穿补丁衣服,比他表现出来的还要窘迫。

明朝官员俸禄低,但是官员普遍也有田租支撑,按理说不该如此。朱元璋便想道,是不是韩宜可全家都在欺上瞒下。于是在一天上朝时,他笑着对韩宜可说:“你是不是都把钱攒起来了?”

韩宜可心怀坦荡,不仅任凭别人搜查他的家,他还特意将自己家里放钱的箱子拿了过来。朱元璋打开箱子,只见里面空空如也。韩宜可这时说道:“微臣从不攒钱,也无钱可攒。”

这一下,朱元璋是真的相信了他的清廉。他对韩宜可说道:“处世为官,应当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以利天为利、利民为利才是啊!”

后来,朱元璋因为韩宜可文采出众,命他撰写祭祀大山大河的祭文,以及晓谕日本、征讨外族的檄文。韩宜可很出色地写成了文章,再次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此后,他担任了山西右布政使,也曾在云南任职。不管在哪里,他都没有改变自己清廉自守的作风。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起用韩宜可为左副都御史。韩宜可兢兢业业,最后死在了官任上。据说他去世当晚,天上有大星陨落,战马也莫名其妙地嘶鸣。此事虽未必可信,但是也能看出百姓对他的爱戴。

韩宜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正直和清廉。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也树立了一座清官廉吏的丰碑。

0 阅读:206
千年历史千面游

千年历史千面游

分享我心中的历史和文化,分享我眼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