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覆国弑君之臣,无一不被唾骂千古,遗臭万年的,然而在漫漫五千年华夏史当中,却仅有那么一位被太史公司马迁称作“烈丈夫”的叛将逆臣,深受后世之人的怜悯与纪念。
或许熟知历史的朋友已经想到他是何人了!他就是春秋末期楚人伍子胥,今天小编并非要“老生常谈”去讲述伍子胥的生平,而是要将造成伍子胥这悲壮一生的“罪魁祸首”和当中曲折给剖瓜解瓤,一看究竟。
说到这个“罪魁祸首”,许多人应该都想到了本来胸怀大志,想有一番宏图大业,却坏在好色贪渎的楚平王吧!楚平王熊弃疾的太子名叫熊建,字子木,他的太傅叫做伍奢,少傅叫做费无忌,伍奢有两个儿子,长子叫伍尚,次子叫伍员,字子胥。伍奢的亲爸爸伍举是楚平王爷爷楚庄王熊侣的重臣,而那个少傅费无忌却并不忠于太子建。
楚平王为了和秦国交好,特地派出费无忌前去为太子建迎娶秦国宗女为妃,哪知秦国宗女极为美貌,费无忌快马加鞭回报楚平王说道:“秦女绝美,大王可自取之,再为太子另选一女为妃!”一向好色的楚平王就这样自己娶了秦女,并极度宠爱,还生下了公子轸,也就是后来的楚昭王。
费无忌自从以“秦女自媚”于楚平王,也受到了平王极大的宠信,于是不再侍奉太子建,而专力为平王服务。可他又害怕楚平王哪一天去世,太子建登上王位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便又向楚平王屡进谗言。
太子建的母亲是蔡侯宗女,却得不到楚平王的宠爱,如今太子建也被平王渐渐疏远,不久之后,平王又派太子建离开郢都去守城父,以整备边关的兵马。这时费无忌又日日夜夜在楚平王耳边说道:“太子以大王夺秦女之故,不可能不会产生巨大的怨望,臣希望大王稍做防备,太子自居城父,手握重兵,外结天下四方诸侯,说不好就要入京作乱,谋夺王位啊!”
楚平王本来就做贼心虚,听到这话,立马就吓得面色如土,于是急忙将太子太傅伍奢捉来拷问,伍奢知道是费无忌对大王进的谗言,便说道:“大王你为什么唯独要信谗贼小人之言,而疏远骨肉之亲呢?”没等平王反应过来,费无忌说道:“大王如今要是不能制伏太子建,等到他事情成了,大王就要被他擒杀了!”
楚平王因此震怒,立马将伍奢关入死牢,又命城父司马奋扬赶紧诛杀太子建。奋扬还没有前往,就派人告知太子此事说道:“太子赶快逃走,不然就要被杀了!”太子建于是出逃到了诸侯爵位最高的宋国。
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道:“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明,不诛杀就会成为楚国极大的忧患,大王可以以他们父亲作为要挟,要是杀不了此二子,楚国必有后患之忧!”楚平王于是又派使臣前往对伍奢说道:“你要是肯将你那两个儿子召唤回来,我就让你活命,不然的话就只有死!”
伍奢冷笑道:“我大儿子阿尚为人仁厚,呼之必来,二儿子阿员为人刚直暴戾,又善于隐忍,诡计多端,是个能成大事的,他料定来郢都就会被擒杀,所以势必不会前来的!”楚平王不听,还是派人往召其二子言道:“你们两个来,就放了你们的父亲,不来,立马斩杀伍奢!”
伍尚就要前往,伍员说道:“大王召我兄弟二人,不是想让我们的亲爸爸活命,而是怕我们兄弟成为他的后患,所以就把亲爸爸作为人质,诈我二人前往,只要我们一到,父子三人立马被斩!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这个仇恨就永远无法得报了!不如我们两个跑到他国,请求外援,借力以雪父恨,要是全家赴死,是毫无作为的!”
伍尚言道:“我也知道前往郢都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然则我们现在痛恨父亲召唤我们前往求生也没有用了,如果不前往,做个不孝子,终为天下笑耳!”过了一会儿,他又对伍员说道:“你一个人走吧!你能替我和父亲报仇就行了,我便视死如归了!”伍尚一去就被捉住,楚王立马派兵捉拿伍员,伍员手持强弩对着追来的楚王使者,使者吓得不敢逼近,伍员就这样逃了出去。
伍员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决定前往宋国。伍奢听说二儿子逃走了,于是叹道:“楚王和他的臣子们要苦于兵祸了!”没多久,伍奢、伍尚父子俩全被斩杀。
伍子胥逃到宋国之后,宋国发生了权臣华氏之乱,于是他就和太子建又逃往郑国,郑人对他们非常友好,太子建又到强大的晋国做客,晋顷公对他说道:“太子既然与郑国成为了好朋友,郑人必定百般信任太子,要是太子肯做寡人的内应,寡人带兵攻其外,一定能灭掉郑国,到时候我就把郑国送给太子,封太子为北楚王!”
太子建对于这样的诱惑立马心动了,就这样回到郑国准备行动,可事情还没做成,他一时生气想要斩杀身边的一个不听话的侍从,这个侍从知道他的阴谋,于是逃走向郑人告发了太子建。
郑定公姬宁与郑国名相子产(姬侨)立马采取果断措施,将忘恩负义的太子建斩杀。太子建还有一个儿子叫熊胜,伍子胥害怕在郑国被杀,于是带着公子胜一同投奔吴国。到了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时,昭关守将想要将他们捉住,伍子胥与公子胜赶紧乔装步行,跑到江边时,江上有一个渔夫正在乘船打渔,他看到伍子胥很是危急,就将他引上船渡过江去。
过江之后,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佩剑送予渔夫,言道:“此剑值百金,以此为谢!”渔夫答道:“楚国的刑法,得伍员者赐粟五万石,封执珪之爵位,哪一样不比百金之剑丰厚?”于是坚决不受,伍子胥大为惭愧而去。
到了吴国王都的时候,却只能行乞为生,当时吴王姬僚正要称霸天下,便以堂哥公子姬光为大将,统领吴国兵马。伍子胥则向公子光投诚,而后得以求见吴王僚。当时楚国边邑钟离与吴国边关卑梁都是养蚕产丝重地,不久之后两地的女子为争大片桑林而相争,楚平王大怒,立马举兵伐吴。
吴王也派出公子光带兵伐楚,结果在伍子胥的筹划之后,吴兵大破楚军,并拔取了钟离、居巢两座城池而归,接着伍子胥又劝说吴王道:“大王只要再次派遣公子光领兵出征,必定能破楚而灭其国也!”公子光却对吴王说道:“伍先生的父兄皆为楚王所杀,他劝大王伐楚,是因为要为他自己报私仇耳!如今要和楚国生死决战,我是没有把握取胜的!”
伍子胥听了这话,气得跳了起来,他也知道公子光对他堂弟内心是极为不服的,而是想要他伍子胥帮他弑杀吴王僚,自己登上王位才肯帮助其伐楚复仇。伍子胥不想直接参与他们兄弟间的夺位之争,于是找来大刺客专诸,让他为公子光除掉吴王,而自己则与公子胜跑到郊野耕田去了。
五年之后,楚平王居然病重而死,而秦女所生的公子轸被楚国群臣拥立为王,这就是楚昭王了。吴王僚则想趁楚国大丧,派两位宗亲公子领兵袭楚。楚国大军得到消息,也立马发兵断掉吴军的归路。吴楚大战,导致吴国王都空虚,公子光于是赶紧命专诸在宫中刺死了吴王僚,而后自立为王,并号“阖庐”,于是立马召来伍子胥,让他参与一切军国大事。
楚国大臣郤宛、伯州犁也被诛杀,伯州犁之孙伯嚭同样逃到了吴国,被吴王封为大夫。此前吴王僚所派出的两支人马都困在楚国出不来,后来听说公子光弑王自立,两支大军便投降了楚国,楚国将他们安置在舒地。
吴王阖庐三年,吴王与伍子胥、伯嚭兴师伐楚,很快攻取了舒地,擒杀了之前降楚的两位反吴将军。吴王想要直捣郢都,将军孙武言道:“吴国百姓太劳苦了,如今是打不下郢都的,还是要等一段时间!”于是班师而还。
阖庐四年,吴国楚伐,又攻下了两座城池。五年伐越,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吴阖庐六年,楚昭王咽不下连年失利的耻辱,竟主动派出公子囊瓦带兵伐吴。这次伍子胥被吴王授命,亲自挂帅出兵迎击楚军,大破楚军于豫章,并夺取了楚国大片的土地。
阖庐九年,吴王对伍子胥、孙武说道:“你们之前说郢都不能立马攻下来,如今的形势,卿等以为如何呢?”伍子胥、孙武答道:“楚将囊瓦非常贪婪,就连楚国的藩属唐、蔡二国都对其大为怨恨,大王如果要一举灭楚,就先取得唐、蔡二国,彻底断掉楚国两条臂膀,就能一举成功了!”
吴王听了大喜,于是倾全吴之兵联合唐、蔡两国伐楚,与楚军夹汉水列阵对峙。吴王的弟弟夫概请求渡江与楚军决战,吴王问伍子胥可否,伍子胥与孙武商议过后,认为不可以,吴王则不准夫概出战,而是给了他五千精兵出击楚将子常。
子常大败后,逃往了郑国,吴军这才乘胜而前,五战五捷,楚军伤亡惨重,连受重创,吴军直接抵达郢都城下。楚昭王吓得赶紧逃跑,吴王阖庐在伍子胥、孙武的簇拥下耀武扬威进入郢都。
楚昭王逃到了云梦,当的地盗贼居然攻击楚王,楚王只好又跑到了郧地,郧公之弟说道:“楚平王大老爷当年斩杀我父,如今我等斩杀其子,是不是理所当然的呀!”郧公害怕其弟袭杀楚王,落下弑君之名,于是亲自保护楚昭王逃奔到随国去。
吴国大军接着立马围攻随国,并对随人说道:“你们随国不是周天子的姬姓子孙吗?楚国尽灭汉川一带的姬姓子孙,你们还能忍吗?”随人于是都跳起来喊着要杀楚王,楚王的侍臣王子綦便将楚昭王藏起来,对外宣称自己就是楚王,最后被随人捉走了。而当吴人要随人交出楚王时,随人占卜之后,认为将楚王交出去不吉利,于是向吴国表示抱歉无法交出楚王。
伍子胥之前与楚国大臣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子胥逃亡前对申包胥说道:“我一定要颠覆楚国江山!”申包胥则说道:“我必保住楚国江山!”等到吴兵进入郢都,伍子胥捉不到楚昭王,于是强行撬开楚平王的坟墓,抛出平王尸身,亲自甩动九节钢鞭,猛猛地对其进行了三百鞭的重挞,然后才得以泄愤,这一举动天下为之震骇。
这时申包胥跑进了山林之中,又派人对伍子胥说道:“你报仇如此痛快!恐怕前无古人,今后也不会有来者,我听说,人多力量大必定能胜天,但是老天注定的事情也能破坏人的计关算尽,你本来是平王的臣子,曾经亲自北面跪拜,如今又把曾经的君王挫骨扬灰,人谋做到了极尽,却还不能灭亡楚国,这是不是说明天道之极还没有显现呢?你要慎重了啊!”
伍子胥得闻这些话之后,对使者说道:“你回去替我向我的老友申包胥道歉,并告诉他,我不会停止对楚国的打击行动,就说我日暮途远,不得不倒行逆施了!”申包胥得到这样的答复,立马西入秦国告急,求救于秦国。
秦国嫌楚国太远,不肯出兵,申包胥于是在秦国王庭门口泣血痛哭,七天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这才动了怜悯之心,于是说道:“楚平王无道久矣!然后有这样的臣子,还不足以存其国吗?”旋即派出五百辆战车跟随申包胥南下,打着“救楚击吴”的旗号,号称十万大军,申包胥也认为秦国能做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不再强求秦国派出更加的军队。
当年六月,不可一世的吴军,没有意料到骁勇残暴的秦军会突然杀到,于是兵败于稷地。这时吴王也在楚国呆了很长时间,而王弟夫概居然因为不满王兄私自回国,自立为王,吴王阖庐这才不得不放弃灭楚之战,赶紧挥军东归,与夫概决战。
夫概哪里是吴王的对手,兵败之后又逃往楚国。楚昭王见吴国发生内乱,这才回到郢都,于是封夫概为堂谿氏,楚国得到秦军助威,再次击败吴军,吴王这才终止了对楚的全面战争。
过了两年之后,吴王又派出太子夫并带兵伐楚,夺取了番地,楚国害怕吴国再次大举来犯,于是放弃了故都郢都,迁到鄀都,当时吴王阖庐麾下有相国伍子胥治国、军师孙武治军,西破强楚,向北威震齐晋,南服越人,俨然成为了天下第一霸主。
后来孔子做了鲁国的大司寇,楚国又对越国用兵,越王勾践率兵迎击,败吴军于姑苏,并砍伤了吴王阖庐的脚趾,吴军后退,吴王流血不止将死,对太子夫差言道:“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咬着牙答道:“不敢忘!”当天晚上阖庐伤重而死。
夫差做了吴王,以伯嚭为太宰,并传令吴国三军每天练习战射,两年后再次伐越,大破越军于夫椒,越王勾践带着残兵五千逃到了会稽山上,又派出大夫文种向吴国太宰伯嚭大人献上金银珠宝以求请和,并承诺越王将举国作为吴王的臣妾,马首是瞻,唯命是从。
吴王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这时伍子胥进谏道:“越王其人能忍人所不能忍,如今大王不灭他,后必有悔!”吴王冷笑着不肯听从,于是用太宰之计,与越国讲和。
又过了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去世,诸大臣争宠,而新君孱弱,于是兴师北伐齐国。伍子胥又进谏道:“勾践前年回国,在越境内食不重味,吊死问疾,这明摆是要强大越国嘛!此人不死,必为吴国的大患!如今吴国放着越国不灭,就像人的心腹有重病不除一样,大王何不先灭越国,再北伐齐国呢?当下本末倒置,这是太荒谬么?”
吴王依旧冷笑不听,大军北上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使得邹国、鲁国的国君都来纷纷派使臣前来犒军,吴王认为自己实在是太威风了,便更加疏远了伍子胥。后来吴王再次伐齐,越王勾践则用孔子得意弟子子贡之谋,以助吴为名率众北上,并拿出金银珠宝贿赂太宰替他在吴王面前说好话。
伍子胥又对吴王说道:“大王相信越国的浮辞诈言,而贪恋齐国的土地,可大破齐国之后,我们就像得到一片尽是石块的田地,没有什么作用!且当年殷商明君盘庚都说,越人要是不恭,就彻底殄灭他们,还要割掉越人的鼻子,让他们不能再养育一个后人!臣也希望大王先把齐国放一放,将越国灭了再北上争霸!要是不听的话,悔之无及啊!”
吴王冷笑不听,反而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临行前,对他的儿子说道:“我多次劝谏大王,他都不听,如今我就要亲眼见到吴国灭亡了!而你要是留下来一起死的话,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将自己的儿子托付于齐国大臣鲍牧。
吴国太宰伯噽与伍子胥虽为老乡,二人却有仇隙,他对吴王说道:“伍员为人刚暴少恩,又疑心重,诡计多,他对君王的怨望恐怕也是极深的,想想楚平王吧!将来恐怕也会为大王酿成深祸!前日大王欲伐齐,伍员却认为不可,最后大王打得齐国惨叫不休,这样的大功还不能证明大王的天威吗?伍员则认为他的计谋没有被采纳而感到羞耻,对大王反而极为怨望!
而今大王又要对齐国用兵,伍员则又一次自以为是前来强行进谏,想要让大王成就霸业的雄心变得沮丧,最终使吴国败于齐国,以此证明自己计谋高超而已!如今大王自行伐齐,悉国中全部的武力出战,使得伍员一点存在感都没有,他只有辍朝自惭,装病不出,大王对此不可不防啊!
臣已派人进行了窥伺,发现他在出使齐国的时候,已经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齐臣鲍氏了,作为人臣,在国中不得意,居然要外倚诸侯,他又认为是先王的重臣,对大王直斥名讳,骂天骂地,愿大王早点处治他吧!”
吴王夫差叹息道:“没有你的话,我也对他早有怀疑了!”于是将自己的属镂宝剑派人赐给伍子胥,伍子胥见了宝剑,仰天长叹道:“完了!谗臣伯噽作乱,使大王要诛杀我,当年我让你夫差的亲爸爸称霸诸侯,你夫差没有当太子时,诸公子争位,也是我以死为你在先王面前争得太子之位,如今你夫差做了吴王,我从来没想过你会分裂吴土与我共享天下,可你如今却要听信谀臣之言以杀长者,实在是太可恶了!”
于是对自己的亲信说道:“在我的墓上种上桑梓,挖掉我的眼睛悬挂在王都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入灭吴国!”说完便横剑自刎了,吴王夫差听了他的遗言大怒,不准他下土为葬,而是让人将伍子胥的尸身装在鸱夷制成的革囊中,丢入了江中。吴人对其大为怜悯,为其立祠于江边,并命其山名为胥山。
吴王杀完伍员,就发兵攻齐,齐国大臣鲍氏斩杀齐悼公,立公子阳生为主。吴王恰好假借为齐国平定篡逆之名开战,结果反被齐军打败而退。第二年,吴王又召鲁、卫两国之君在橐皋会盟。第二年,又在黄池召集中原全部诸侯会盟,以此来确立吴国的天下霸主地位,并盛邀周天子出席,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黄池之会还没有出来结果,越王勾践便带兵袭杀了吴太子,大破吴国守军,吴王夫差听闻之后,吓得丢掉中原霸主地位,赶紧回师,并派人给越国送去很多金银珠宝求和,可越王勾践不肯接受吴国的任何媾和,又费了九年时间,反复击败吴军,最后逼得夫差自尽,并诛杀了太宰伯噽,以警天下贪婪不忠之臣。
当时与伍员一起逃到吴国的楚太子建之子公子胜,在吴王夫差时,楚昭王的儿子楚惠王熊章在位,就想把这位堂哥请回楚国来,大臣叶公却劝谏道:“公子胜非常神勇,且私下养了许多死士,大王叫他回来不怕有隐患吗?”楚惠王不听,依旧召堂哥归国,使他居住在楚国的边邑鄢城,并号为白公,白公胜归楚三年,吴王夫差诛杀了他的恩公伍子胥。
白公胜回到楚国后,非常怨恨郑定公杀其父,于是养了许多死士准备向郑国报仇,归楚五年,他向楚王请求伐郑,楚国的令尹子西非常赞同他的意见。可楚国还没出兵,晋国就已出兵伐郑了,郑国于是向楚国求救,楚王立马派子西带兵救郑,最后晋军被击退,楚国还与郑国结为了盟友。
白公胜大怒道:“我报不了郑国之仇,全都是因为子西!”于是亲自磨砺宝剑,有人问他要做什么?他答道:“欲杀子西耳!”子西听了之后,冷笑道:“阿胜这小子就像一个小鸡蛋一样,能有什么作为?”
后来过了四年,白公胜与石乞袭杀令尹子西、大司马子綦于朝堂之上,石乞对他说道:“不杀掉大王,我们还是活不成啊!”于是劫持楚王到了高府,这时石乞的仆从屈固居然偷偷背着楚惠王逃到昭王夫人宫中。
叶公听说白公胜作乱,立马率国人攻打白公胜,白公胜惨败,逃入山中,最后穷途末路还是自杀而死。楚兵捉住了石乞,问他白公胜的尸身何在?如果不说出来,就要将他丢到沸鼎中烹杀。石乞冷笑道:“事成我就成了白公大王殿下上卿,不成就要被烹杀,这也是我的职责也!”于是始终不说出白公胜尸身何在,他最终也被烹杀掉了,可楚惠王则恢复了王位。
汉朝太史公司马迁听完上述这个故事,曾说道:“伍员被逼成了天下最为怨毒之人!然而要是他和他亲哥哥伍尚一样欣然赴死,最后何异于蝼蚁,弃忠君之小义,雪父兄之大耻,名垂于后世,这真是个悲剧般的英雄啊!
当年他受窘于江上,在昭关一夜白头,在前往吴国的道路一,一路乞食,可他怕心中的志向哪有片刻忘记过郢都之恨呢?所以他隐忍到了极致才成就了功名,要不是一位烈丈夫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另外那个白公要不是最后还想自己做大王的话,他的功业和结局应该也不至于如此吧!”
而不论太子建还是白公胜,以及伍子胥父兄,他们悲剧的根源恐怕都要算到一时贪色夺媳的楚平王老爷子身上了,再加上阖闾、夫差父子,还有一辈子难以抹去心理阴影的越王勾践,吴、楚、越三家争来霸去,哪有真正的赢家啊?
用户18xxx38
抱薪拱火申包胥,抗拒统一羋正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