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的称号在中国古代帝王当中有何意义呢?一般来说,功绩不逊于开国“太祖”或“高祖”的帝王,很有可能就会尊为“世祖”,还有非嫡脉子孙,却自创一番新局的帝王,也极有可能被冠以“世祖”之名。
第1名,汉世祖刘秀,最厉害的世祖皇帝,不接受任何反驳。自秦始皇以来,建立了第三个大一统王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从头开始、全面复国、再造前朝大一统的开国天子。
第2名,元世祖忽必烈,从一介被蒙古本族边缘化的诸侯王,几乎依靠与敌国叛乱雇佣军结盟,将本族与所有敌国全部征服的唯一帝王。起初蒙古传统勋贵们几乎一边倒不支持忽必烈汉化,忽必烈只有金国叛将史天泽、张柔,叛臣刘秉忠、许衡等中原汉臣势力的支持,如果反金汉臣们对他起了异心,他面临的就是腹背受敌,里外不是人的险恶境地。
可最后他却紧紧笼络住了汉世侯的忠心,并依靠他们彻底打败了蒙古本族勋贵的多次猛攻,并将他们全部征服,接着又兼并了北金南宋,以及周边所有诸国小邦,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广阔的大元王朝。作为世祖皇帝,他排在刘秀之后,那是因为他武功略高,文治稍逊。
第3名,晋世祖司马炎,堪称“三国终结者”。虽然他是任借着爷爷司马懿、大伯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的前面两代人的累功,才完成了魏蜀吴三国的统一,爷爷司马懿、大伯司马师替他彻底摄取了曹魏的大权,父亲司马昭又替他灭掉了三国中最硬的骨头蜀汉,最后只剩下一个东吴,由他亲手将其纳入大统一版图,他的帝业之路可谓相当轻易,可比起刘秀、忽必烈,懂历史的朋友一定不否认,他比冠军和亚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第4名,隋世祖杨广,即著名的隋炀帝。杨广与司马炎有些类似,都是前任早就替他做好了大一统之局,然后由他顺手牵羊,摘取了胜利的果实。虽然杨广有御驾亲征灭陈之功,看似文武兼备,实则比起司马炎要差太多,司马炎在位期间,处理国事还是相当睿智和谨慎的,特别是与民休养生息这一块,比起杨广好大喜功实在高明太多。
由于杨广同样完成了大一统的版图,而他和司马炎一样,不是嫡长子即位,司马炎原本应该由亲弟司马攸(司马师嗣子)来开创西晋大统,杨广则夺了其嫡长兄废太子杨勇之位,所以他号为“世祖”,排名第四,看官们,应该不会有太多异议吧?
第5名,魏世祖曹丕,即魏文帝,原庙号为“高祖”,可由于他是靠受禅得来了帝位,加上他并没有一统三国,武功方面有缺,所以最终定位为世祖,也就是说他与汉献帝刘协之间的禅让,不过是像“尧舜”之间那样世系更替而已,即翁婿之间把江山社稷给易手了,舜娶了尧的三个女儿,而曹丕作为刘协的妹夫,同时又是刘协的女婿,实质上不存在一个王朝颠覆另一个王朝,所以“高祖”这样崇高的庙号,对曹丕来说极不合适。可曹丕也算得上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帝王,正式开启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第6名,清世祖顺治帝福临,顺治帝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他在叔父多尔衮的扶持下,定都北京,几乎完成了大半个中国的一统大业,功绩是相当可以了,可由于他在位期间几乎都被笼罩在叔父多尔衮的阴影之下,不过他的儿子康熙和曾孙乾隆后来的巍巍功业,又将他的地位抬高了许多,所以他才得以忝居第六名之位。
第7名,前秦世祖苻坚,即前秦宣昭帝。由于他弑杀了堂兄苻生才得以登基,所以皇位并非正常传承。他在位期间重用名相王猛,平定了整个北方,一时间手握百万雄兵,他恢弘的气度更是让四方敌国的君们王都甘愿向他俯首称臣,可惜他太过自信和掉以轻心,最后输在淝水之战,很快又遭到了多位曾经的敌国降王背叛,终被叛臣羌奴姚苌缢杀在了五将山,从他的帝王生涯综合来看,他不失为一位好帝王,可惜太过宽厚和自信,差一点就可以完成大一统的大业了。
第8名,北魏世祖拓跋焘,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一位性情极为暴躁,又善于征伐的好战帝王。他与苻坚的情况有些类似,都想消灭南朝一统江山,可惜内部反噬得太厉害,最终他死于贴身太监之手。他与苻坚的差别是,苻坚以仁死,他以暴亡,所以他只能排在苻坚之后。
第9名,商世祖子旬,即商王盘庚。子旬是他的真实姓名,盘庚是他的祭名,不过后世一般习惯以祭名来称呼殷商的君王们。盘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世祖”,在他之前商朝由于兄弟相争,叔侄相残,国都被迫迁易了十次之多,这就是著名的“九世之乱”,后来他为了巩固商王朝的基业,一面改变低洼内涝的国都状况,一面对根深蒂固、好斗相残的旧都勋贵们进行釜底抽薪,所以决心迁都到一个崭新的国都,即殷都。后来北魏孝文帝也采取这种极为有效的办法,大大缓解了北魏当时的内忧外患,从而延绵了国祚。
第10名,南齐世祖萧赜,即南齐武帝。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南北朝当中的南朝帝王们,大多数都是父子相残,兄弟相杀之徒。而齐武帝却是罕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好皇帝。他的父亲是著名的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是一路辅佐齐高帝建立了南齐王朝,齐武帝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曾经因为一点过失,差点让齐高帝萌生了废太子的念头,可由于齐武帝的兄弟们居然没有一人落井下石,乘机夺储,全都为大哥萧赜说好话,最后使齐武帝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固,齐高帝也因此大为欣慰。
高帝曾说如果能让他做十年天子,可使黄金与泥土等价,可惜天不假年,他在位三年就驾崩了,武帝继位后也一心想要完成高帝的夙愿,于是非常勤勉与节俭,可后来他贤明的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英年早逝,使得他深受打击,于是疲病交加,只做了十一年皇帝就去世了,也是壮志未酬。后来他的不肖之孙即位,南齐最终在混乱之败亡。齐世祖萧赜庙号“世祖”,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他原本就是齐高帝的嫡长子,若为“太宗”应该更加名正言顺。不过齐武帝的武功不及苻坚、拓跋焘,名气尚不如盘庚,所以位居第十,应该无可争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