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的含金量有多高,前10位排名,是否符合他们的功过?

史魔南歌子 2025-01-16 23:58:17

庙号作为古代华夏及其文化圈内诸国历代王朝帝王专享的一个称号,它对评价一个君王一生功过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庙号的设立,始于殷商王朝,西周灭商之后,周天子认为自己的祖宗名号是家事,没有必要再评出个什么祖什么宗来,有谥号来论功过即可,这叫作公私分明,所以东西两周的天子是没有庙号的。

秦始皇一统海内之后,则认为秦的功业已超过了三皇五帝,今后万世都是秦之天下,没有搞什么庙号,更没必要弄出什么谥号来,仅以一世、二世之号传至万世就可以了,所以短促的秦朝没有庙号,且将一统之前的秦国历代先王相传的谥号也终止不续了。

到了汉朝开始,汉高祖、汉文帝决心以孝治天下,为了标榜祖宗的功德,又将殷商的庙号,西周的谥号一并用上,如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简称其为汉高祖,这实则是一个谬误,但因司马迁名气之大,影响之深远,汉高祖已成为后世惯称,没办法再改了。而汉文帝则是汉太宗孝文皇帝,后世简称汉文帝。自汉至清,帝王们皆有庙号谥号的考评,汉朝尤其严谨,到了唐朝以后庙号与谥号又成了滥加粉饰之物,含金量大大降低。

今天小编则独讲一个庙号,即“高宗”之号,这恐怕是宗字庙号中地位最高之称了。庙号之说,有大功者为祖,有大德者为宗,这是基本法则。不过汉以来,开国之君和半道中兴有大功者也被冠以“祖”之庙号,如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明成祖朱棣,他们不是开国帝王,却因为武功赫赫,再造盛世,也被尊崇为祖。祖号帝王实际没有几个,而大多数帝王则被列为“宗”字当中。赞誉较高的有太宗、高宗、世宗、中宗。

如唐太宗李世民、清高宗弘历(乾隆帝)、汉世宗刘彻(汉武帝)、晋中宗司马睿。这“四宗”当中,又以高宗最为尊贵。纵观历代高宗皇帝,几乎都是将王朝综合国力推向巅峰者,要么就是中兴保社稷有大功者。如梦见圣人傅说,迎娶女战神妇好为后的商高宗武丁,如向四方发出“敢犯强汉,虽远必诛”诏书的汉高宗孝元皇帝刘奭,如一雪父恨,手创“永徽之治”将大唐推向巅峰的唐高宗李治,还有十全武功,奠定海棠版图的清高宗乾隆帝。

不过也有人说高宗不及太宗,实则“太宗”的庙号全靠有“主角光环”罩住的唐太宗李世民一人独撑起来的,除了唐太宗之外,历朝历代有几个文治武功可圈可点的“太宗”呢?接下来小编还是来讲一讲历朝历代的十大高宗排名,看看是不是和看官们所想像的“高宗”大为不同呢?

第一名,唐高宗李治。许多人受影视剧的影响,认为唐高宗惧内,对武则天唯命是从,最后还把江山送给了武氏。实际上唐高宗在位三十四年,不但打下了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没拿下的高句骊,从而一雪父耻,在漠北、西域的对外拓疆战争中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被他重用的贤臣名将也数不胜数,后来由于他过于宠爱和倚重皇后武则天,才把国事交由武后打理,当时天下并称其夫妇为“二圣”,李治在位之时,武则天虽然专断,但也没有像汉朝吕后那样肆意妄为到威胁大唐根本,武后夺取大唐帝位,也是在她与李治二子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相继逊位之后的事情了。

第二名,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乾隆承袭了其祖父康熙帝,其父雍正帝的基业,在位六十年,又加上做太上皇近四年时间,成为华夏历史上掌权时间最久的帝王,并且没有之一。在他手中实控版图远迈汉唐,完胜胡元,泱泱大国,人口总数接近两亿,经济总理居世界第一位,哪怕是当时称霸海洋,不可一世的在大英帝国,也对乾隆王朝望尘莫及。

清高宗更是以“十全武功”问鼎古来帝王之巅峰,华夏之四周无一邦一国敢挑衅天威而不受天诛,绝域远邦也不敢轻易冒犯乾隆这样的旷世雄主,即便有觊觎之心,最终也只能悻悻而去了。之所以乾隆帝排在唐高宗之后,这是因为两大王朝的影响力还是有着较大的悬殊,清乾隆自给自足,自保自存绰绰有余,而大唐盛世使万邦来朝,尊天可汗之盛况,就不是清高宗所能比拟的了。

第三名,汉高宗刘奭,即汉元帝。汉元帝很多时候被人们误以为是一个平庸无能,甚至昏庸败家的帝王。理由有两条,一个是他父亲汉宣帝生前说过一句话,“乱我汉家者,必此子也!”这是因为汉元帝做太子的时候,还很年轻,受纯儒教育太深,不知道世间的凶险,就对父亲汉宣帝提议上要以纯粹的儒家仁义之道治天下,饱受沧桑的汉宣帝自然认为这非常不对,所以一气之下就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评价,并且还告诫汉元帝说,我们汉朝向来以儒家的王道和法家的霸道交错治理天下,内法外儒才是治世之道。汉元帝做皇帝之后,他应该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然也不可能把大汉的国力推到极致。

第二条则是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汉元帝送王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致使绝代佳人红颜凋落于荒漠之中,这就使得后世许多人对汉元帝印象不佳了。可实际上汉元帝时在和亲的同时,他还是采取了许多积极的军事行动,最终继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世之功,彻底将北匈奴的边患给消除了,这才有了张汤那句“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不过汉元帝之后,西汉才真正开始衰败下去,他的妻侄王莽最终篡汉称帝,西汉就此灭亡,所以也有人说西汉灭亡就是从汉元帝开始的,这也就应验了他老爸汉宣帝的那句预言了。

第四名,宋高宗赵构。后世许多人拿岳飞之死,和重用秦桧之事诟病赵构,甚至将他戏称为“完颜构”,可他作为宋朝的中兴之君,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样南渡偏安的晋中宗元帝司马睿了(所以高宗高于中宗)。

司马睿建立东晋,却是一个活脱脱的傀儡,他和他的子孙都备受权臣悍将的煎熬,而赵构在苗刘兵变之后,哪怕浮海逃窜之际,都能完全控住朝廷相权和方镇兵权,最终使南宋江山屹立于江南一隅,与那女真金国划淮对峙,历经四世,还是让赵家子孙报了靖康之耻的仇恨,端平入洛,金哀宗遗骸被放入太庙献祭,一雪五国城的前耻,真是让天下宋人扬眉吐气。高宗之号,对于赵构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堪称偏安之君当中的王者。

第五名,商高宗武丁。他本姓子,名昭,所以也叫子昭,是孔子的先祖。他的皇后是著名的女战神妇好,他在位期间,内重贤臣,外击强寇,著名的贤相傅说就是他从刑徒之中直接提拔起来的,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庙号为“高宗”的君王。不过由于他的事迹较为久远,所以权且只能排在第五名。

第六名,北魏高宗拓跋濬,即魏文成帝。他的爷爷是著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的父亲是受冤致死的景穆太子拓跋晃,后来爷爷拓跋焘被宦官所弑,他的叔叔拓跋余即位,后来宗爱又想弑君篡位,拓跋余也遇害,拓跋濬这才受命登基,不久就将宗爱诛杀,恢复了拓跋氏嫡派子孙的正统。他在位期间外击柔然,内定大小叛乱,稳定了北魏的江山,他的儿子是著名的魏献文帝拓跋弘,孙子更是赫赫有名的魏孝文帝元宏。不过拓跋濬英年早逝,只活了二十六岁,在位十三年,据说他爷爷曾评价他说:“此儿虽小,欲以天子自处也!”他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帝王,太可惜了!

第七名,陈高宗陈顼,也叫陈宣帝。陈宣帝是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也是陈文帝陈蒨的弟弟。陈文帝驾崩后,其子陈伯宗即位,可这个幼主太过软弱了,陈顼害怕这个侄子不能掌国保住南陈江山,毕竟当时北方有北周、北齐两大凶悍的敌国,加上他的哥哥陈文帝也是非法理即位,当时叔叔陈霸先的太子陈昌还在北周做人质,霸先去世,北周放陈昌回建康继位,结果陈文帝派人去“迎接”,却在途中将陈昌溺死于江中,最后陈文帝得以正位。

陈顼自然也以此为由,夺了其侄陈伯宗的帝位,陈伯宗第二年就驾崩了,死因不明。虽然这样的宫廷血案,未免太过残忍,但为了稳住江山社稷,也验证了一句老话“无情最是帝王家”。陈宣帝不过是低配版的宋太宗赵光义,江南百姓能够数十年免于战祸,也算是陈宣帝一生的功绩。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最终能轻而易举平定南陈,陈宣帝、陈后主父子是功不可没的。

第八名,齐高宗萧鸾,也叫齐明帝。他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本来完全没有资格做皇帝,萧道成死后,其子齐武帝萧赜即位,齐武帝有一个好儿子文惠萧长懋,可惜这个萧长懋类似于梁昭明太子萧统、明懿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结果齐武帝只好将帝位传给不中用的长孙萧昭业,身为顾命大臣的萧鸾没法容忍萧昭业的胡为,就将他废杀了,然后另立了萧长懋的次子萧昭文为帝,可萧鸾这时候就有意想让自己做皇帝了,不久又将昭文废黜并杀害,然后自己就成为了齐明帝。

齐明帝又很害怕叔叔萧道成的子孙会不利于他的子孙,就将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尽数诛杀,到了晚年心内愧疚的他,时常做起恶梦来,甚至将宫中所有人的服饰都换得代表吉利的红色,结果只做了四年皇帝他就驾崩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则是一个非常昏庸残暴的君王,他和他的弟弟萧宝融也像萧昭业兄弟一样,先后被本家的权臣萧衍所弑杀,南齐就此灭亡。

第九名,梁高宗萧统,即梁昭明太子。萧统生前并没有做过皇帝,只是他在后世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在文学方面,所以才有贤太子的美誉。他的高宗庙号是后来追封的,不过也有人说,如果萧统没有早逝,恐怕南梁也不会有侯景之乱。历来人们都喜欢把他与明懿文太子朱标并称于世。

第十名,南梁高宗简文帝萧纲,后改为了梁太宗。萧纲是梁武帝的第三子,也是昭明太子萧统的同母弟,萧统薨逝后,萧纲继任为太子。后来侯景之乱的时候,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囚禁,最终被活活饿死。萧纲虽然对侯景毫无惧怕,也绝不屈服,可他却也无计可施,后被侯景扶上帝位,做了傀儡皇帝,他的女儿,著名的溧阳公主也成为了侯景手中可怜的玩物,后来侯景又将碍眼的萧纲杀死,庙号为高宗,不久侯景被陈霸先诛杀,溧阳公主居然生啖其肉,可见有多恨其人!后来梁元帝萧绎又改萧纲的庙号为太宗。对于历史上的十位“高宗”排名,看官们你们认为是否公允呢?

0 阅读:56
史魔南歌子

史魔南歌子

南柯梦醒怕春归,一棹烟波尽,风吹唐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