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庙号为“世宗”的十大帝王们,都有哪些不寻常之处?

史魔南歌子 2025-02-13 19:22:20

“世宗”庙号在中国古代帝王当中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一般被尊为世宗的君主帝王,他们都不是前代帝王的直接继承人,甚至原本连承袭皇位的资格都没有,另外他们即位之后,都有着和前代帝王非常不一般的作为,甚至开创了一番改天换地的新局,才被后世冠以“世宗”的尊贵庙号,世宗恐怕是继太宗、高宗之后,地位最为显赫的“宗”字庙号。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中国历史上的排行前十的诸位“世宗”们。

第1名,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即汉武帝,原名刘彘,彘就是猪的意思,至于他的父亲汉景帝刘启为何要给他起这个名字,至今还是一个谜!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十子,在他母亲王娡没有被册封为皇后之前,他并不是嫡子,更不是嫡长子,原本汉景帝有一个长子名叫刘荣,其母栗姬,也没有成为皇后,汉景帝最早有一位皇后,是自己的表姐薄氏,是他奶奶薄太后家的侄女,可惜薄皇后没有子嗣,所以汉武帝的大哥刘荣就做了太子,后来因为太子母亲栗姬触怒了汉景帝,刘荣被废为临江王,而后被迫自尽,刘彻则依仗大姑妈馆陶长公主的扶持,最终夺得了太子之位。

汉武帝做皇帝之后的功绩,熟知历史的朋友应该再清楚不过,天下一统,四海臣服,横扫匈奴,囊括西域,开拓西夷南越,威震八荒,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超长续航,能驾驭天下如此长久的帝王,恐怕也只有后来清高宗乾隆帝一人在他之上了。汉武帝薨逝后,庙号“世宗”,一来他不是嫡长子继位,二来他不是开国之君,却也不是守成之主,他的功业比开国汉高祖刘邦还要大气磅礴,所以“世宗”之号,对他来说应该是得其所哉也!

第2名,金世宗完颜雍,又名完颜乌禄,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五子完颜宗辅之子,原本只是金国完颜氏当中很普通的一个宗亲,完全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由于金太祖与金太宗兄弟俩的子孙争夺皇位,太祖阿骨打驾崩之后,兄终弟及,这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可太宗吴乞买驾崩后,他没有像宋太宗赵光义那样自私狡诈,传位给自己的长子完颜宗磐,而是传给了太祖的嫡长孙完颜亶,即金熙宗,可熙宗却备受太宗一系势力的压抑,这样导致了金熙宗猜忌心愈重,虐杀成狂,最终将宗磐一派铲除,自己也元气大伤,这时候太祖庶长孙完颜亮从中截胡,弑杀熙宗夺取了皇位,这就是海陵王了,海陵王想要完成太祖太宗混一海内的霸业,急功近利,可他也是个贪婪残暴的主。

在他大举南下准备灭宋之际,竟命所有宗室将妻儿全都送到中都为质,当时就有身为葛王、东都辽阳府留守的完颜雍之妻乌林答氏,乌林答氏为了不被海陵王占有,自尽于中都城外,这就给原本不想做皇帝的完颜雍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后来海陵王大军抵近江淮准备与南宋决战,不想遇到了刘锜、虞允文这样的沙场老将,雄豪霸道的海陵王受挫于江左,进退失据,阵前逃兵不断,就在这个时候,远在辽东的完颜雍以平定契丹部众叛乱为由,果断称帝,并得到了大多数女真勋贵和汉臣们的拥戴,最后海陵王死于乱军之中,完颜雍顺利入主中都,成为了金世宗。

金世宗很明显是“天上掉下来的”皇帝宝座,按照嫡庶长幼近疏,他都不是正常继承皇位的人选,在他在位二十九年,使金国在中原地区彻底站稳脚跟,女真人也彻底实行了汉化,他与南宋、西夏都保持了相对比较祥和稳定的关系,天下不再有大的战事,虽然江南的宋孝宗也曾想与他一决高下,伺机收复赵宋家的中原故土,可由于宋孝宗比金世宗更加文弱儒气,做事更加优柔寡断,最终还是败在了他的手中,金世宗因此也获得了“小尧舜”的美誉。

不过他一生也有三件憾事,第一件就是他心爱的贤太子完颜允恭英年早逝,使他晚年丧子,金国也失去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守成之君。第二件就是他对漠北蒙古诸部虽然防患极严,甚至利用诸部间的仇隙使他们自相残杀,可却没有彻底解决漠北边患,最终还是留下了灭亡金国的巨大祸患。

第三件则是他虽然仰慕汉文化,也主张女真人积极学习汉文化,可他特别是在晚年,也意识到女真人因汉化而遗失骁勇本性的危害,他多次提出要女真勋贵子弟们要勤练骑射,远离奢靡且过度重文的风尚,甚至在晚年还回到遥远的老家上京,来引导女真年轻人保存祖宗遗风,重振女真雄风,可最后还是无济于事。金世宗在位期间的功绩,就像他的年号“大定”一样,他是真正做到了“天下大定”,因此不愧为“小尧舜”。

第3名,清世宗雍正帝胤禛,他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四子,在他被确认为储君之前,康熙帝只有过一位正式公开的皇太子,即第二子胤礽,他做了三十七年皇太子,两立两废,最后康熙并没有再确立任何一位储君。康熙六十年,清圣祖在雍亲王胤禛的府邸做客时,见到了十岁的孙子弘历,一时惊为天人,便果断带回宫中抚养,并亲自教授诗书和武艺,而后又随康熙出巡热河行宫等地,在康熙晚年,祖孙俩几乎形影不离,这在康熙诸子诸孙当中极为罕见。

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圣祖驾崩,清世宗雍正帝胤禛以康熙遗诏的名义,宣布继承帝位。清世宗在位十三年,实行了许多重要的生财创收新法,同时严厉打击贪墨官吏,又以铁血手腕打压质疑他皇位合法性的宗亲诸王。最终在他短短的十三载掌权期间,为后来的乾隆盛世积蓄了巨大的财富,并打下了坚实的皇权基础。

所以在康熙和乾隆两个漫长稳固的帝王之间,雍正帝做到了几乎完美的承前启后之效。由于他即位时就已四十五岁,这在古代已算是步入了中老年的阶段,加上他在打理国事时异常勤苦,所以身体衰败得也非常快速,如果他能像金世宗那样在位能有近三十年之久,恐怕“小尧舜”的雅号可能就要易主了!

第4名,后周世宗郭荣,又名柴荣。柴荣的亲姑妈是后周太祖郭威的皇后,也曾经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妃嫔。郭威则做过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亲兵队长,刘知远又是唐庄宗义兄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的亲兵队长。李嗣源夺了李存勖的江山,石,石敬瑭又夺了李嗣源养子唐末帝李从珂的江山,刘知远则夺了石敬瑭侄子晋出帝石重贵的天下。

最后郭威又夺了刘知远之子刘承祐的皇位。残唐五代就是这样弑主夺位,恶性循环。郭威的亲生儿子们大多数也都死于汉隐帝刘承祐之手,只有一个内侄柴荣被他收为义子,改姓为郭,作为他特别培养的储君。

柴荣继承姑父皇位之后,也没有辜负姑父的苦心栽培,即位没多久就一口气在高平之战击败强大的契丹与北汉联军,一时间威震天下,就连四朝“不倒翁”,从不把五代任何皇帝以及辽主放在眼里的宰相冯道,都从他身上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子。柴荣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改变了中原王朝从唐亡以来的颓废之势,在他做皇帝之前是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的,称帝之后,除了北击辽汉,又西败后蜀,南挫南唐,几乎是每战必胜,势不可当,并打造了一支无坚不摧的王师劲旅。

正当他力排众议,乾纲独断,放着南唐、北汉这两个软柿不先吞并,而是直接下决心要先啃掉辽国这块最硬的骨头时,后周大军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海陆并进,直扑辽国南京幽州城。一向爱睡觉的辽穆宗耶律璟都慌慌张张不再沉睡,而是下令准备了上千头骆驼,准备把幽州的金银财物全部迁往偏远的上京临潢府,以避周世宗的兵锋,也索性把燕云十六州都还给后周。

可偏偏天公不作美,周世宗一路连战连捷之时,竟病倒在了“病龙台”这个鬼地方,这时候又听到了“点检做天子”谣言,吓得他赶紧撤掉了自己妹夫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一职,然后换上自己的亲信赵匡胤来做都点检,接着班师还朝,回到汴京没多久,五代最强帝王,一代英主柴荣就这样壮志未酬,英年崩逝于万岁殿中,时年三十九岁。

柴荣生前曾经发愿想做三十年天子,十年平定天下,十年治理天下,再留十年开创盛世,结果这个理想终成不可实现的梦想了。柴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让后人“意难平”的英明雄主了,这应该是无可辩驳的。如果他能多活十年,完成混一海内的帝王大业,并恢复汉唐时的尚武雄风,恐怕后来的中原王朝就不会出现抑文积弱的局面了。

第5名,唐世宗李豫,后因避讳其先祖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改为了“代宗”,即后世所称的唐代宗。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代宗”,另一个是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景泰帝是名副其实的代宗,他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代理皇上,而唐代宗则名为“代宗”,实则是“世宗”无疑。

他的父亲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原本李亨是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他还有一个哥哥李瑛是皇太子,后来被武惠妃陷害,被唐玄宗一怒之下连同两个弟弟一天之内给赐死了,这就是著名的“唐明皇一日杀三子”的故事。忠王李亨懦弱没主见,易于拿捏才被父亲李隆基扶上了太子之位,后来好不容易熬到了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西逃,李亨在第三子建宁王李倓和一干忠臣猛将的拥护下,与唐玄宗分到扬鞭,擅自在朔方灵武自立为帝,这就是唐肃宗了。

唐肃宗因为李倓英武果断,又有战功,就想任命他做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当时皇太子则是他的长子李豫,就是后来的唐代宗。可李倓非常懂得分寸,不与大哥争权夺势,还是顺天应人,推举大哥来做天下兵马大元帅。可这一幕却被唐肃宗的亲信宦官李辅国、爱姬张良娣看在眼里,他们非常忌惮刚直的李倓,就百般诬蔑建宁王想要篡夺太子之位。

最后唐肃宗竟将李倓赐死(李倓后来还被追封为承天皇帝),而太子李豫虽然稳坐了储君之位,却也成为了李辅国的掌中玩物,后来他做皇帝之后,又花了老大气力才把这个可恶的宦官诛杀,可却也留下了晚唐宦官可随意废立天子的顽疾。

唐代宗虽然表面上平定了安史之乱,而内有宦官、外有藩镇之乱也由此而起,他在位期间还使得三员平乱名将含恨九泉,第一就是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虽然他以拥兵不入朝的方式保住了自己的性格,却为晚唐藩镇不听天子号令开启了恶劣的先河,不过这个黑锅最应该由不分忠奸,猜忌心重的唐代宗来背。

第二位则是平定安史之乱战功最多的仆固怀恩,是他第一个杀进了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范阳,可由于功高震主,谗言作祟,怀恩被迫带兵叛逃,最后客死他乡。第三位是最能打恶仗硬仗,号为“来嚼铁”的来瑱,他是杀死陷害自己的一个奸臣之后,入朝辩白表忠,唐代宗起初也谅解了他,可后来又经不住谗言陷害,还是将他赐死了,他的经历像极了南宋的岳飞岳元帅。

从唐代宗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确实不是一个英明的帝王,加上他的儿子唐德宗后来为他补过,追封三叔李倓为承天皇帝,可见唐代宗对自己所得的帝位并不是那么自信,可能当时他也认为如果三弟李倓不死,取代他也是极大概率的事情,所以他的亲儿子,所有事件的亲身经历者唐德宗李适即位后,一面给其父定谥号为“世宗”,一面给叔父追尊承天皇帝之位,可见唐世宗李豫的庙号还是非常中肯的。

第6名,商世宗祖甲,原名子载。他的父亲是手创著名“武丁中兴”的商高宗武丁。武丁有一个贤明的宰相傅说,是他梦里从奴隶当中寻来的。他还有一个英武善战的妻子王后妇好。

武丁有三个儿子,长子祖己、次子祖庚、第三子祖甲。祖己受到谗言构陷,含冤而死,而祖甲深受父母宠爱,可他却不想让殷商王朝再度陷入“九世之乱”那样兄弟相残,叔侄相害的局面,毅然选择放弃王位,出走外乡,去做一介平民。这使得父亲武丁和二哥祖庚都大为感动。武丁驾崩后,祖庚即位,在位七年后崩逝,传位给祖甲。祖甲在位三十三年,文治武功都还算中上,他的庙号为“世宗”,也算实至名归。他应该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世宗君王。

第7名,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原本他只是封地在湖北的一个藩王世子,可由于明武宗正德帝,也就是他的堂哥朱厚照没有子嗣,所以才被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等老臣认为是个好拿捏的“偏房庶支软柿子”,给议定召入京师,承嗣大统。为了试探这位类似“汉文帝”的兴王世子朱厚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天子?(其实汉朝周勃等老臣对表面敦厚老实的汉文帝刘恒也算看走了眼)就提出了“大礼议”,也就是拿儒家忠孝之道,强迫新皇帝追认从未见过面的伯父,即堂哥正德帝的父亲明孝宗为“皇考”,即认伯为父,然后认自己已过世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

所说正德朝的臣子们其实比正德皇帝还能胡闹,可起初表面温良的嘉靖帝对此事却表现出极为罕见的固执和恼怒,他是坚决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并且还指出你们这些大臣让我来京城,文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说寡人是“嗣皇帝”,而非“皇太子”,意思就是说我是来承继皇统的,而不是还承嗣帝宗的,所以没必要认弘治皇帝为父亲,更没必要认正德皇帝为亲兄长。

可群臣却想对嘉靖帝进行道德绑架和服从性测试,甚至数百名朝臣跪在宫门口请愿,以此来威胁嘉靖帝,嘉靖帝居然毫不示弱,命锦衣卫以不守臣礼为由,对百官进行集体仗责,并全部下狱关押,最后竟当场杖毙十六人,一百三十四人下狱,八十六人停职待罪。最终“大礼议”之争,以嘉靖全面获胜,他不但没有认伯为父,还追尊生父兴献王为帝,并将牌位放入了太庙,为此他还将赫赫有名的明太宗朱棣庙号改为了“成祖”,并踢出了太祖庭庙,由此看出嘉靖帝真是个杀伐果断的狠角色!

稳固帝位之后,他也老老实实做了十几年守成英主,可后来就逐渐厌恶与文官们打交道了,加上统治偌大个万里江山,实在不像在湖北安陆藩王小封地那么简单,特别财赋问题时时告急,帝王做任何事都要花钱如流水,常常是入不敷出,于是就迷恋上了修道与炼丹,到后来甚至深居宫中,对国事不闻不问了。

嘉靖二十一年,明世宗差点像晋孝武帝那样在熟睡中被十几个宫女勒死。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的铁骑甚至打到了京师城下。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嘉靖三十四年,五十三名东瀛海寇杀入苏浙皖三省境内,横行八十余天,甚至威逼南京,地方官兵居然折损近五千人。而嘉靖帝还重用奸相严嵩及其子严世蕃当国,朝堂日益腐败,嘉靖又信方士之言,疏远并隔绝自己的亲儿子裕王,一直不立储君,使得天下人心惶惶。

就这样做皇帝,嘉靖在位时长四十六年,超长待机。晚年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户部云南司主事海瑞都忍不了上书,痛骂他为无道昏君,并备棺待死,气得嘉靖帝拿海瑞一点办法也没有,居然一连数月都留着海瑞的奏疏反复御览,最后在震怒之下还是说道:“此人心如比干,可寡人竟是商纣王乎?”说明他还是有知之明和自知之明的,只是皇帝太不好当了。明世宗相当于低配版的汉武帝,掌国日久,驾驭群下有术,可文治武功就相差太远了!

第8名,辽世宗耶律阮,又名耶律兀欲或耶律乌云。他是辽太祖耶律保机长子东丹王耶律倍的长子。其父耶律倍原本是辽太祖的皇位继承人,可由于强势的奶奶述律太后支持次子耶律德光,耶律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逃到了当时五代中原的后唐王朝去避难了。

耶律德光因此成为了辽太宗,德光做皇帝之后,并没有加害耶律倍的妻儿,他对嫂子和侄子都非常厚待,嫂子得以继续掌管哥哥之前的东丹国封地,而大侄子耶律阮则由他带在身边亲自栽培,并且视为自己皇位的准继承人,待遇与自己的诸皇子无异,并受封为永康王。

后来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要诛杀其养父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石敬瑭吓得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请求辽太宗出兵驰援。辽太宗于是带着大侄子以寻兄为名,挥兵南下,一路杀到了后唐国都洛阳,结果李从珂在携秦皇传国玉玺自焚前,将耶律阮之父耶律倍斩杀,最后李从珂也死于玄武楼的大火之中。

石敬瑭在兑现完他的割地承诺之后,被辽太宗封为后晋皇帝,并以父子相称。石敬瑭又嫌兵火相加之后的洛阳破败,迁都于汴梁。石敬瑭死后,其侄晋出帝石重贵不甘做辽国的儿皇帝,决然选择了对抗。辽太宗在将大哥骸骨带回老家埋葬之后,又带上大侄子耶律阮再次南征后晋。

最后俘虏了晋出帝,在北返班师途中,辽太宗犯了血热症,无法有效医治,就在栾城杀胡林病逝。其父述律太后得知,命人将他腌制成帝羓带回到老家安葬。而耶律阮在栾城以北的镇阳,被随军的诸将和大臣们拥立为帝,这就是辽世宗了。而南征的兵马都是辽国的精锐,所以耶律阮北上正位之际,一路势如破竹,述律奶奶的爱子,他的小叔耶胡李的兵马完全不是他的对手,最后在宗亲老臣们的斡旋和劝解下,述律太后才承认了耶律阮的帝位。

辽世宗在位只有短短四年时间,他不能彻底压服太祖、太宗以来的各种反叛势力,最后在祭奠亡父耶律倍时,因醉酒而被反叛宗室刺杀于火神淀。辽世宗驾崩之后,他的堂弟,即辽太宗德光长子寿安王耶律璟平定叛乱,又把皇位转为了太宗一系。

第9名,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他是北魏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姓以来的第二位皇帝。元恪是孝文帝元宏的次子,他原本没有做皇帝的资格,因为他还有一个大哥名叫元恂,是皇太子。可因为元恂不喜欢新都洛阳的汉化生活,他又讨厌南面的湿热天气,而喜欢北面旧都平城干燥凉爽的气温,他也不喜欢穿汉人宽大的衣服,而喜欢鲜卑人紧身的皮草。就这样他很快带着一批守旧勋贵跑回到了平城去了。

孝文帝得知之后,天威震怒,立马也回到平城,将其幽禁,贬为庶人,不久又将他给赐死了,然后册立次子元恂为皇太子。他的母亲高氏也像他大哥的妈妈林氏一样,按照北魏旧制,一旦皇子被确立为储君,就要杀母留子。所以元恪也自幼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这在他心中埋下了很沉重的伤痛,所以在他做皇帝之后,不顾众臣反对,就果断废除了这个延续了百余年的残忍祖制,这个决定对个人是残酷的,但后来对整个北魏江山却酿成了直接衰亡的大患。

宣武帝元恪在位十六年,巩固了入主中原之后的北魏江山,继承了孝文帝的汉化大业,同时对南朝萧梁作战,也取得了不少胜利,并且夺取了汉中和江淮许多地盘,使北魏的疆土进一步向南推进,而比他父亲孝文帝屡次南征的无果要强多了,所以他的谥号为“宣武”也不是胡乱安排的。不过他后来留下了太子元诩的生母胡充华,胡氏做了太后之后,胡乱干预国事,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北魏孝明帝元诩毒死,最后酿成了“河阴之变”,胡太后和幼主元钊以及两千多朝臣全部被权臣尔朱荣诛杀,北魏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亡。

第10名,北周世宗宇文毓,他是北周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北魏王朝自权臣尔朱荣弑主专权,后又被杀之后,就基本上走向了分崩离析。尔朱荣的亲信高欢,扶立宗亲元善见,建立了东魏,自己则做了丞相。而宇文泰也受关中诸臣推戴,做了大将军,扶立元宝炬为帝,建立了西魏。后为高欢之子高洋废魏称帝,建立北齐王朝,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也废魏建国,扶立堂弟宇文觉称帝,这就是北周开国皇帝孝闵帝了。

可宇文觉不甘心做傀儡,就和宇文护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后来宇文觉(宇文泰第三子)被宇文护废杀,宇文护又拥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新皇帝,这就是北周世宗了,即北周明帝。周明帝其实也是堂哥宇文护的傀儡,在位仅仅三年,后来也被宇文护给毒死了。

原本宇文护想在周明帝驾崩后,自己做皇帝,不曾想周明帝居然在临终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传位给四弟鲁公宇文邕,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周武帝了。周武帝有勇有谋,最后将宇文护斩杀。而宇文毓则作为“世宗”,只为后来人做了嫁衣裳。至此,看官们对历朝历代的“世宗”帝王们还有哪些不寻常的发现呢?还有哪些“世宗”也具有极为传奇的一生呢?

0 阅读:82
史魔南歌子

史魔南歌子

南柯梦醒怕春归,一棹烟波尽,风吹唐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