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陈晓旭后再无林黛玉?你看她的一封信和在北大的演讲就知道了

陈哥文化 2024-08-27 01:48:14

近日著名导演胡玫的电影《红楼梦》上映,可被骂惨了。

出品方说这是一部“争议之作”,实际上一点争议也没有,因为网上全是骂声,说胡导这是“胡导”的有之,说这不是《红楼梦》而是《青楼梦》的有之,说电影中的“林黛玉”不像林黛玉而像“傻姑”的也有之……

反正,执导过《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经典大戏的名导这回是翻船了,就连她说为这部电影准备了20年,也被网友质疑这20年里她有没有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红楼梦》。

客观地说,这影版《红楼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而其中最受人诟病的,显然还是林黛玉的选角。

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叫张淼怡,看她现代装束的照片,明明也是蛮秀气的一个女孩嘛,怎么演起林黛玉来,就变成傻乎乎(这个不是我说的,但同感)的了呢?

倒不是说她不好看,而是说她不适合林黛玉这个角色;就像当年于正版的《神雕侠侣》,陈妍希明明是挺美丽可爱的一个女孩儿,演起小龙女来,却一点儿也没那个“脱俗”的味道了,成了张纪中版小龙女刘亦菲的反衬了。

这是单靠努力换不来的。

现在,张淼怡版的林黛玉也成了陈晓旭版林黛玉的反衬了。人们更加怀念87版《红楼梦》了,怀念陈晓旭演的林黛玉了。以至于人们说,胡玫版《红楼梦》的价值,只在于拯救了2010年李少红版《红楼梦》。

当然,陈晓旭的林黛玉,可不是靠反衬的,她几乎已被公认为“等于”林黛玉。

这里面可以说道的太多了,这里我们只看陈晓旭的一封信和她2006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就基本知道了。

这封信我是在网上看到的,看口气是一封回复红楼爱好者的信,纯手写,你看她用圆珠笔写的字迹,娟秀而有劲,现在哪个女星如果能写到这个程度,早就可称“XX体”了!在这一点上面,她就已经接近了林黛玉。

我不是书法爱好者,这里也不展开谈,只说她在信中写到的对林黛玉角色的理解。信本身不长,绝大部分在讨论角色,这里我就多抄录几段:

我觉得重要的不要把她看作一个十全十美的女神或绝代美女。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执着地追求爱情,她炽热如火,尖酸刻薄,既多愁善感又幽默活泼。她是一个充满矛盾、具有多面性格的人。她也有缺点,小性儿,恶语伤人,好些人对她这一点不以为然。确实,与宝钗相比,她是有宏才欠缺雅量,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个寄人篱下的孤女上无援军,下无盟友,时时刻刻地听着有谁的脚步声,又走近了宝玉的身边。小心翼翼地保卫自己的爱情时,我们又深深地理解她了。

着眼点是要塑造一个真实的“人”。特别是“充满矛盾、具有多面性格”一语,回头看看张淼怡对林黛玉的理解,说她是个“离经叛道”的女子,可就出现方向性错误了。

她的容貌不如宝钗鲜艳,不如湘云健美,但她的美是一种病态的美,即痛苦的美。她有一种超脱凡人的风韵。宝钗不过是世俗的牡丹,她却是风露清愁的芙蓉。

她追求意境,追求高度的精神生活,她心中有一个诗的王国,正是她的这种高洁清雅的灵性,深深地吸引了宝玉。她在宝玉的眼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宝玉到了她面前,这个贾府的骄子便手足无措,呆头呆脑,只会砸玉和诅(赌)咒发誓了。

感情之深,环境之束缚,第三者之闯入,使她处于深深的痛苦之中。她要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她的枪弹也往往是穿过宝玉射向她的敌人。因此,他们一次次地吵架流泪,她想让宝玉正视她的爱,又惧于礼法,回避他将说出的真情。她的心与形常常是矛盾的。

为什么她赢得那么多读者的眼泪?为什么她的爱情悲剧使那么多人惋惜长叹?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她的真,在这个势力污浊的贾府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依人篱下,但不屈从,不矫饰,至死忠于爱情,至死都保持自己个性的少女形象。

还用多说吗?陈晓旭凭着她天然的气质,又带着这样自悟的理解,去塑造林黛玉,岂有不成功之理?

2006年,陈晓旭在北大进行了一次演讲,里面关于林黛玉的形象有这样一段话:

林黛玉来了一生,她是来酬愿的,用她一生的眼泪来还贾宝玉对她的灌溉之情。酬愿之后,心愿已经了了,所以她一定会把这个情看透了,然后她带着一份解脱心又回到了天上,所以我特别欣赏她,是因为她是《红楼梦》里唯一觉悟的人。

这样的理解,超越了由于爱情被篡夺而悲苦而逝的世俗层面,更加有了一种生命的庄严。“唯一觉悟的人”,这个判词用在林黛玉身上,还真是妥啊!

陈晓旭可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我们其实并不能认定陈晓旭之后再无“林黛玉”,只是前提是要有气质与林黛玉相近,而又肯好好读《红楼梦》原著,细细地琢磨人物形象的演员。网上有说胡玫导演可能要重拍《红楼梦》,我倒是乐意等待,只要踏实去做,凭着她的导演功力,应该能奉献一部新的经典。

不管怎么说,只凭着道听途说来谈甚而演经典名著中的人物肯定是成功不了的,都得从好好读原著开始!

(网图侵删)

0 阅读:2

陈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