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胖东来又爆了!董事长于东来晒了胖东来的节前营收:单天销售额超7300万元!
要知道,胖东来总共也就13家店,且均分布于三线城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简直是个奇迹。
胖东来到底凭什么成为了传奇?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趁春节探亲期间亲自去这家商界顶流进行了实地考察。
胖东来的人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人山人海!
由于人实在太多,商场外不得不使用金属栏杆进行导流。上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是在春运的火车站。
笔者去探访的那天,超市甚至进行了限流。亲戚告诉我,这段时间每天都是这样!
没办法,我只能苦等一个小时才得以进入超市。
讲真,在超市逛了一圈之后,我有些失望!我原本以为“胖东来”会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商品,然而,逛过之后才发现它的商品跟其它超市并没有什么不同。
当然,胖东来的确有一些“自营”商品,比如网红大月饼、精酿啤酒等,但尝过之后感觉味道也并没有多么惊艳。
但正是这种“失落感”让我更加体会到“胖东来”的强大:它并不是靠个性化的商品取胜的,而是靠普普通通的大众化的商品取胜的!
同样是卖这些商品,为什么胖东来人山人海?而其他商超却接连倒闭呢?
目前,全国各地的商超都在高喊“学习胖东来”,比如武汉的中百集团,从24年6月份开始,进行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学习胖东来”调改运动。
2024年6月10日,中百集团还邀请胖东来集团董事长于东来亲自到武汉交流指导。
据悉,2024年下半年,中百集团“学习胖东来”调改的门店多达100家。
由于国企的身份,中百集团甚至还有了“国企胖东来”的称号。
然而,学习胖东来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这从中百集团的公告可见一斑。
根据半年报,2024年1-6月,中百集团共关闭门店104家,共新增门店76家,综合来看,2024年上半年门店共减少28家。
有人会说,上半年中百集团还没有学习胖东来呢!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之后的表现。
根据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3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亏损扩大超300%。
具体到每个季度,第一季度亏损额约2500万,第二季度亏损约1.16亿,第三季度亏损约1.9亿。
从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学习胖东来之后的第三季度亏损反而增加了。
根据年度业绩预告,2024年全年,中百集团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3~-6.1亿元。也就是说,第四季度亏损额约-1~-2.8亿元,如果取中间值的话,就是-1.9亿元。
也就是说,第四季度依然没有止住利润下滑的趋势。
一边是“胖东来”大赚特赚,一边是“胖东来学徒”亏得一塌糊涂。人们不禁要问:胖东来为什么这么难学?
如果论商品种类,中百集团跟胖东来几乎没有区别,但实际经营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
胖东来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我亲自问了当地人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在胖东来买东西就是放心!
当地人给我举了个例子:在胖东来买的水果、蔬菜,永远都是新鲜的;在胖东来买东西,你永远不用担心产品出问题。
可见,在当地,“放心”已成为“胖东来”的标签!
我认为这是一个价值连城的标签,任何企业,如果提起它就想到“放心”二字,那它想不成功都难。
除了“放心”,胖东来的另一个杀手锏是服务。
在实地探访时,我发现胖东来所有的员工,无论保安、保洁,还是售货员、收银员,全都具有发自肺腑的服务意识。
这种服务意识即便放在一、二线城市也是出类拔萃的存在,在三、四线城市,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员工超前的服务意识来自于胖东来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不是想着法子通过压榨员工获得更多利润,而是想着如何让员工更轻松、更快乐、拿更高的工资。
在各行各业“卷”出天际的当下,这种企业文化非常值得全社会学习。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胖东来的商品都标有进货价,每件商品赚了多少钱,都会让消费者明明白白。
事实证明:消费者并非只认低价,只要货真价实,消费者愿意为“高价”买单。
这一点,或许是胖东来不惧电商的底气所在。因为没有哪家电商(尤其是直播带货)敢将这些“商业机密”公之于众,一旦公之于众,对电商来说就意味着“见光死”。
笔者认为:放心的产品、先进的服务、阳光透明的价格,这三点是胖东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可以说,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商业要素,但为什么那么多的商超就是学不会呢?
这本身也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