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泾川贾家庄生产大队社员意外发现了盛装佛祖舍利的五重宝函。文保工作者将这旷世宝物从村里送到县里,从县里送到市里,又从市里送到省里。权威媒体得到消息,立刻撰文要通报全国,但国家却将消息压下,将宝贝“雪藏”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宝物的现世说起。
1964年10月的一天,正是秋收秋播的农忙时节,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贾家庄生产队的社员们在泾河川里集体劳动。社员乔世荣在铲草堆时,铲出了一个洞口,朦胧间一看,阴森森的洞口里影影幢幢。
得到社员们的报告,生产队长乔万春赶到现场,这时,这洞口旁已围了一圈人,大家都想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原来,这草堆是村民们口中的一处“乱坟堆”, 这地方旧名官背后,东面是古泾州城州署和隍庙遗址,西南部叫营里,东南部叫仓里。这里杂草丛生、乱石堆积,相传之前有大坟,这是遗留下的砖瓦青石。
因为耕作不方便,常年以来,村民们都借着平整土地的机会,将这石头砖瓦往一块收敛,墓堆逐年变高变小。今年和往年一样,村民铲土平整土地,却无意铲出了洞口。
队长赶来后,人们壮了胆子,将把头伸向洞口,只觉得寒气逼人,但其中石砖铺地,还有雕刻着“菩萨金刚”的石梁石柱,这难道是一个被地震震到地下的老庙?
一名年轻社员胆子大,在众人的撺掇之下,爬进了洞口,顾不得四周阴森森的雕刻,这位社员向着一个盒子爬去,这盒子就放在这空间的正中间,有斗大。他大着胆子将盒子抱了起来,只觉得这洞内冷如冰窖,而这大石头盒子更是冰冷彻骨,一时间,年轻力壮的社员竟直不起腰。最终,还是洞口之外的村民们抓住他的双脚,才连人带盒子一同拉出了洞口。
石盒到了地面,众人围上来看,这是大理岩制成的石头盒子,下为黑褐,上部则为青灰,俨然是一个带盖子的石函。而村里识文断字的老先生却对着这石盒上的铭文发呆,这覆斗形的盒盖上,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颗”16字,周围还镌刻着缠枝西番莲,而石函函身从右自左刻满了铭文。
“这很可能是古物,是了不起的东西”。
乔万春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到泾河对面的县文化馆报告。馆长张怀玉得到信息后,马上向上级汇报,并派文物专干张映文等人到现场勘查。
面对这摆放在生产队会计办公桌上的石函,文化馆的干部们小心翼翼将石函打开,这青石制作的石函内竟然有一口铜棺,铜棺用银锁锁着,钥匙正在铜棺之下。众人取出钥匙开启银锁,打开铜棺,又取出一口银椁,在银椁中又取出金棺,绿宝石组成的莲花朵朵绽开,刻金花纹的莲叶茎脉分明,白色珍珠镶嵌其间。
这金棺内放有7枚金钗,还有药葫芦形的7个小瓶,微微摇晃,其中藏有东西。而其中一个瓶口已破烂,大家细看,瓶子里装着灰色的事物,米粒大小,质似珍珠。
根据石函上所铭刻的《朝散大夫行司马孟诜撰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以及这五重宝函的情况,文化馆的人员推断,这很可能是舍利子!
不久,省上来文通知上调省上保护,县上便派公安人员护送金棺银棺以及舍利瓶,乘坐长途班车送省博物馆。那时候“车马慢”,护送人员舟车劳顿,辗转几天才到兰州。后来,郭沫若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后说:“舍利石函,贵在石函。”于是,文保部门又将石函也送到了省城。
几次辗转,宝物到了兰州,得到了文物专家的重视。经过层层鉴定,这正是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利!
舍利,梵语音译,意为骨身或遗骨。相传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在骨灰中发现了八万四千颗,总重八斛四斗的珠状物,五彩晶莹、坚如玉石、坚固不朽,尊称为舍利。
为分得这些灵骨,与释迦牟尼锁在的末罗国相邻的七国陈兵于城下。后经一位香姓的婆罗门居中游说,最终各国王接受将佛灵骨一分为八,每国一份,各自请回供养。这也就是佛教史称的“八王分舍利”。
二百年后,推崇佛教的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君主阿育王为弘扬佛法,把佛灵骨分盛于八万四千个宝函内,由僧众分送各地以弘扬佛教。
公元601年,60岁的隋文帝杨坚颁下诏令,在全国30个州建30座舍利塔,供养佛祖释迦牟尼舍利。泾川古称泾州,位于丝路要冲、泾河上游,是关中门户,乃京畿之地,14粒舍利被高僧送往泾川,在大兴国寺兴建了供养舍利的舍利塔和地宫。
公元689年,武则天掌权,一些佛门弟子称《大云经》上说:有一位天女下凡主宰世界,这位天女便是武则天,若登上皇位,乃是顺应天意。这正中武则天的下怀,她随即颁令全国,兴建大云寺,广传《大云经》。在泾川县兴建大云寺时,在隋朝塔基下意外地发现了佛祖真身舍利。武则天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并下旨斥巨资兴建泾川大云寺,以最隆重的礼遇供奉舍利。从此,泾川大云寺香火鼎盛。遗憾的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水患,使泾州城全城覆没,也一次性泡烂淹没了文书档案,使明代以前的安定郡、泾州治所泾州古城所有史料全无。
得到了专家的鉴定,这五重宝函和佛骨舍利越发显得价值连城,得到了消息后,新()..华..通讯社记者撰文,要将这考古上的重大发现通报全国。但没想到,这稿子却被压下了。
原来,那时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中印关系紧张,国家知道了甘肃泾川发现舍利石函的事非常重视,但考虑到中印关系,暂时不让发表这个消息,毕竟,如果登报后,佛家珍宝必定会吸引人来访,不利于国际关系。
就这样,这一足以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就暂时被尘封起来。但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宝贝总会令人瞩目,1971年9月19日,郭沫若在陪同柬埔寨王国首相宾努亲王来甘肃访问时,他仔细鉴定了鎏金铜匣、银椁、金棺和佛舍利等文物,最后得出了一个权威结论这是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
2004年10月20日,《甘肃日报》登载长篇通讯《拂去岁月的尘封》,这一稀世珍宝真正走进大众视野,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下,泾川的五重宝函真正成为了在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举足轻重的旷世珍宝。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生命力是独一无二的,开放、融合、转化是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鲜明标志。这五重宝函正是文化交融与时代变迁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虽然经历了风霜雨雪,但宝物因此而倍显珍贵。如今,这宝物已为世人打开尘封秘密,重现璀璨光彩,希望有更多宝物归位,重塑历史魅力。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