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邀》中,有一期节目是许知远和姜文的访谈。
知名导演,天马行空,本人极具人格魅力,无论在业界还是观众的评价里,姜文都能排在前列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个人成就极高”的男人,依旧困在原生家庭的痛苦之中。
姜文说起他这一生最无奈,也最搞不懂的事情是:为什么母亲始终不认可自己。
提起母亲,姜文说:“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我说我考上中戏了,给她看通知单,这下你该高兴了吧,可她拿来看了一眼扔一边了。她说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别给我聊这个。”
将你自己抽离出来,站在第三视角,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有缺陷的原生家庭中”,带有父母糟糕婚姻下的情感创伤,从小到大都学不会如何构造亲密关系。
而这样的人,又进入了自己的亲密关系里。
在恋爱或婚姻中,跟对方相爱相杀。
爱情有多少水分呢?
亲密关系之所以如此艰难,一个核心问题在于:
都没有能力,也不愿意看见真实的对方。
父母对子女,没有看见,没有理解;
你与伴侣之间,没有看见,也没有理解。
这就是亲密关系里最痛心,最无奈,也最折磨人的状态。
-01
亲密关系中,最让人痛苦的事
将对方的意志,强加在你身上;
将TA的指令,完全融合到你的人格之中;
你在对方面前没有主体性,没有自我,也终将丢掉自我。
想到一个故事:
一位女士诉说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她连“决定自己喜欢吃什么,穿什么”的权利都没有。
从小就被母亲逼着吃鱼,吃蔬菜,吃各种水果,说要给她补充营养,要长得高;
但她就是不爱吃鱼,不爱吃蔬菜,直到现在为了抗拒母亲留下的阴影,她也很讨厌。
每次她不吃,母亲就责骂或打她,而她在母亲的愤怒与要求下,不得不按照母亲的意志去做。
她穿什么衣服,也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都是被母亲安排。
所以在她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去了离家很远的城市,就为了逃离家庭。
但是,直到她毕业参加工作,每次从外地回家,母亲依旧让她吃鱼,吃菜,让她穿着自己给买的衣服。
当她拒绝时,母亲会说:
“你从小到大都吃,你肯定爱吃的,你为什么不吃?是嫌我做饭不好吃吗?”
很多亲密关系,都是这样一种“掌控和被掌控”的状态。
在男女交往过程中,这也是最消磨感情的。
对方不愿意看见真实的你,不愿意了解你;
TA下意识的想要掌控你,试图用TA的意志代替你的意志和人格。
你的反应,当然是抗拒,是自我防御。
于是,你们的关系就在这种拧巴和对抗中煎熬着。
就像《再见爱人》中的某些夫妇。
-02
爱有多少水分?一开始就注定了
大多数人,这一生都无法摆脱父母感情的魔障和阴影。
青春期前后,不断在心里面说:
“长大后,我一定不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可长大之后,却发现越来越像父母。
即使你努力压制,试着反抗,试图逃离父母身边,可父母感情的相处模式,婚姻模式,依旧烙印在你的潜意识里。
当你进入自己的亲密关系,你忽然发现:
“是宿命,是轮回,是复制”。
你的感情,你与伴侣的相处模式,竟然逐渐回到父母那一代的轨迹中了。
这个发现,让你恐惧,让你煎熬挣扎且内耗。
所有好的感情,健康的爱,都是处于流动着的状态的;
爱不是一成不变的,伴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真正的爱,是全然看见对方,了解对方,并试着接纳或包容对方。
就像你今天很想吃火锅,可你明天就不想吃了;
你今天很想吃甜食蛋糕,明天你就想吃别的了。
爱就是这样变化的状态。
好的亲密关系,也是在这种变化中,寻找到一个平衡;
了解,冲突与融合,然后看见真实的彼此。
“假性的,充满水分的爱”,就是看不见彼此的爱;
真实的,接纳理解的爱,就是看见彼此的爱。
简单来说:
当你们在彼此面前,都能具备松弛感,能毫无顾虑地做自己,那就是好的关系。
你不会束缚,要求对方;
对方也不会阻碍,干扰你的生命力。
话题:哪一种相处状态,让你感觉痛苦?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