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张清荣抗美援朝后是副师长,后叛逃到台湾!

文山聊武器 2025-02-21 06:01:05

引言: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一个人的面目,倘若要真正看清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现在也在讲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实也是在说类似的道理。

张清荣本来是革命的功臣,战场上的英雄,在解放军中甚至做到了副师长的位置,但是在1957年张清荣却乘渔船叛逃至金门,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张春生。

本来是光荣的共和国军人,却选择叛逃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当他的价值被台湾当局利用完之后,也被台湾当局弃如敝履,最终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荒诞的一生。

一:从革命功臣到叛徒

1919年,当五四的风雷震荡神州大地的时候,河北保定的一户普通人家里,诞生了一名男婴,家里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张清荣。在张清荣成长的岁月里,恰逢风起云涌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段。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地区首当其冲成为日军进攻的桥头堡。七七事变之后,日寇南侵保定,英勇的中国军人奋死抵抗,可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不久之后,保定沦陷。张清荣的家乡沦落日寇的魔掌之中,日本人的残暴行为,让年轻的张清荣埋下了反抗的火种。

就在日寇肆虐华北的同时,我八路军东渡黄河天险,直插沦陷区内部,在华北大地建立一个个的根据地,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张清荣在那个时候也被革命的火种点燃,1938年,不满20岁的张清荣在河北省清苑加入了八路军的行列,成为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同年的11月,由于表现优异,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加入革命队伍之后,由于张清荣以前读过书认得字,加上在战场上敢打敢拼,还在战斗中多次主动带头冲锋陷阵,很快的到了提拔。

1945年年仅26岁的张清荣被组织上任命为副营长,第二年转正坐上了营长的位置,建国之后,凭借着过硬的本事,和优异的履历,1950年张清荣受任炮兵师的团长。

抗美援朝爆发之后,张清荣主动请缨参战,1952年2月张清荣随军入朝作战。归国后的张清荣,在1954年被任命为副师长,被授予中校军衔,而这一年他才不过35岁,要按现在正是被某些大厂们挑选出来,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年龄。正当朝鲜的硝烟逐渐平息的时候,东面的大海上却是波涛汹涌。

为了应对蒋伪政权的骚扰,解放军不断增强福建一带的防御力量。1957年8月张清荣调任福州军区高炮第63师副师长,承担东南沿海的防御重任。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张清荣的履历堪称完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张清荣可能会在东南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最后凭借着他的资历一路上升,如果按照他的年龄,退休前拿下一个将军军衔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

在张清荣被调任福建仅仅4个月后,他乘着一艘小渔船,叛逃至台湾控制的金门县,初到台湾,他就被授予了上校军衔,并且台湾当局还给了他巨大的物质奖励。然而离奇的是,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张清荣就被台湾当局逮捕并且处决,罪名是:“倡导国共走和平之路”

二:叛逃风波

1957年12月17日,正是寒冬时节,福建虽是南方,但这个季节的海风夹带着湿气,吹到身上也直叫人冷的打哆嗦,冷风吹过海面,掀起波涛阵阵,泛白的浪花拍打在码头上,这个天也不大会有人出海。

海的对面就算台湾当局控制的金门县,两边的军队都严阵以待,炮兵师的火炮炮管高高仰起,只待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将炮弹倾泻而出。

炮兵师的副师长张清荣和战友们打了个招呼,说要外出公干,战友也不疑有他。但张清荣出去之后,直奔码头,驾着一艘渔船便向对面的金门县全速驶去。负责警戒的战士发现情况有所不对,连忙向上级汇报。

上级察觉到了张清荣的意图,立刻派出快艇追赶张清荣,同时用高音喇叭对他喊话,问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并且答应只要他掉头返回,他的行为可以宽大处置。我军虽念在张清荣的战功资历,予以机会,然而张清荣却丝毫不予理会,反而加紧速度,驾驶着渔船冲向对面的金门。

金门岛距离大陆最近不过两公里,不消片刻功夫,张清荣就驾着渔船冲过中线,最终坐滩在金门岛上。海上船只的角逐,也引起了金门这边的关注,张清荣刚一登录,就被对面团团围住,然后抓住他送往审讯室。

当张清荣透露他是来“投诚”的意思时,金门这边却拿不准了,连忙向台湾方面报告,最后台湾方面派人过来,将张清荣接往台湾。

而台湾当局得知张清荣叛逃之后,简直是喜出望外,以往只有国民党这边的人叛逃到对面,现在终于有人来这边了,而且还是一名担任副师长的高级军官。张清荣来台后,台当局授予他上校军衔,并颁奖伍万元,还任命他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属实是升官又发财了。

叛逃之初的张清荣被台湾当局大肆宣传,参加各种活动,还将自己的名字从张清荣改成了张春生,意思是重获新生。

台湾当局在1958年搞所谓的反攻宣传,把张春生当做是响应蒋介石政权“三大保证号召”起义的解放军高级干部典范,称他:“是八年以来第一位反正归来的‘共匪’高级干部,也是‘匪军’中响应‘总统’去年‘国庆’文告号召匪军起义来归的第一人”。

1958年1月前后,他被台湾当局多次邀请到部队,请他做“反共”演说,宣扬“共匪暴政”,强调大陆同胞的苦难。

张春生在面对记者时声称,“‘国军’一旦反攻,‘匪军’必纷来归,目前‘匪军’士气极为低落”,而他的话语恰恰戳中了台湾当局的心里,张春生被台当局奉为座上宾。然而不到一年的功夫,张春生就在各种媒体上销声匿迹了,为何张春生就从座上客沦为枪下鬼了呢?

三:秘密处决

初来台湾的张春生,混的是风生水起,被台湾当局当做典范的宣传也是十分成功,从老蒋到下面的各级官员对于张春生也很满意。

在张春生的第一个记者会就举行了一个半钟头,联合报》说:“在场记者们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此人是一个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人,因为记者们提出的问题,他知道的,都坦白答复,不知道的,也诚恳地说‘不知道’或‘不便说’。”(《联合报》,1958年1月15日,第3版。)连美国的“百万人委员会”(Committee of One Million)都认为美国报纸不该忽视张春生投奔自由的消息,因为这消息“在远东受到了广大的注意而被视为是表明中共军队士气低落及中国大陆争取自由的运动的高涨的又一证明。”

张春生在之后纪念“汉阳起义”的座谈会中再度指出“‘匪军’内部现正陷于极端的矛盾中”,并与其他反共“义士”一起呼吁早日“反攻大陆”。

第一点,台海局势风云变动。1958年八二二炮战(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之后,两岸关系瞬间紧张,台湾当局更是如惊弓之鸟,时刻紧绷着神经,对于大陆当局的一切相关人事都异常敏感,而“投诚”过来的张春生,便是台湾当局的重点关注对象,始终对他的“投诚”抱有怀疑。

第二点,台湾当局从张春生身上询问的相关情报,几个月内基本上是该问的问了,能答的答了,交代完事后的张春生基本上失去了情报价值,只剩下了宣传价值,成为人肉喇叭一样的存在,台湾当局对于他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

第三点,张春生个人在台湾的言论引起了台湾当局的尴尬。台湾当局对外宣传的口径是“反攻大陆”之类的话术,而张春生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和平统一”当时参谋总长王叔铭的日记记载,张春生就是“意见很多”,并公开发表两岸和平,国共合作建设中国。王叔铭甚至认为认为,张春生有“神经病”。

1958年10月,张春生被逮捕,后经过宪兵审讯,认为无诈降之嫌。参谋总长王叔铭认为张春生“但其受毒太久,气质难变。余以为已无留待运用之价值”,为绝后患,王叔铭建议处决并交于情报局执行,蒋介石批准了这个建议。由此,这位大陆叛逃级别最高的军官就这样被人间蒸发了。

当时台湾媒体的报道是:“张犯自福建漳州投诚后,经政府宽大处理,派任高炮司令部服务,但张犯仍执迷不悟,继续匪方进行统战工作,1958年撰写“和平之路”,“谈共产主义社会”等,为匪宣传,并威吓战士殷杰,杨进鹏,柯某等助其叛逃.肆经柯某向宪兵202团台北出站分队举报,并由宪兵中士毛星鸿将其逮捕送团处理。”

由此,这位张副师长叛逃至台湾还不到一年,就这样滑稽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参考:

《蒋介石在台湾》陈冠任

《海峡两岸关系史 第3卷内争·对峙》张春英主编

0 阅读:26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