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臣,却为何在成都的这个祠庙里,抢了君主刘备的风头

睿渊评历史文化 2024-12-24 14:00:48

诸葛亮是臣,刘备是君,可成都的武侯祠,偏偏是诸葛亮抢了刘备的风头。

成都武侯祠,名声响亮,被称为“三国圣地”。

表面上看,这里是刘备的昭烈庙,但现在谁去参观,都会觉得这地方是诸葛亮的“主场”。游客们认武侯祠,却鲜有人记得“汉昭烈庙”,甚至官方都认可了这种叫法。

按理说,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应该是尊位最高的,但偏偏他的丞相诸葛亮成了真正的“主祭”。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不对劲。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蜀地百姓爱诸葛亮,远胜刘备

刘备是皇帝没错,可在蜀地百姓心中,诸葛亮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心骨”。为啥?因为诸葛亮能干啊!他治蜀那几年,搞得田地肥沃、粮仓满满,连街上都没醉汉(这可是古代少见的治安啊)。

老百姓看到日子过得好,就认定是诸葛亮的功劳,哪怕后来有任何好事发生,哪怕跟诸葛亮没啥关系,大家也要说“这是诸葛丞相的遗泽!”刘备虽然是皇帝,但说句不好听的,他在蜀地时间短,没来得及积攒民心,反倒诸葛亮死后几十年,百姓还自发祭祀他。这么一来,武侯祠自然香火不断,而昭烈庙反而显得冷清。

2. 刘禅的“尴尬操作”

当初诸葛亮死后,蜀汉朝廷其实不想给他立庙,理由很简单臣子哪能享受帝王级别的待遇?刘禅一开始也不愿意,觉得这有点越界了。但问题是,老百姓不答应啊,民间祭祀搞得比官方还热闹,谁能管得住?朝廷妥协了,在沔阳(诸葛亮墓附近)建了个武侯祠。

可这个祠跟成都的昭烈庙相隔很远,君臣分祀,倒也合礼法。但后来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刘备的昭烈庙被战火摧毁,武侯祠反而幸运地保了下来。

蜀地百姓祭拜刘备的地方没了,反倒继续跑去拜诸葛亮,结果这一来二去,诸葛亮的祠庙地位就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刘备。

3. 明朝朱椿“弄巧成拙”

明朝洪武年间,蜀王朱椿想做点“好事”,看到昭烈庙冷冷清清,反而武侯祠人多香旺,就想着“合并同类项”。

他把诸葛亮的塑像和牌位搬到昭烈庙,放在刘备的东侧,还把关羽、张飞的塑像放到西侧,搞了个“君臣一体”的祭祀格局。朱椿本意是想让刘备的地位压过诸葛亮,可结果适得其反。

因为老百姓认的不是“昭烈庙”,而是诸葛亮,看到武侯祠的牌位、塑像都搬到了昭烈庙,大家干脆把昭烈庙也叫成了“武侯祠”。这下,刘备的风头彻底被抢光了。

说到底,武侯祠能取代昭烈庙,归根结底还是诸葛亮在蜀地的影响力太强了。他的才干、政绩,甚至是他去世后的民间崇祀,都牢牢抓住了蜀地百姓的心。

刘备虽然是皇帝,但他的“蜀汉梦”更多靠诸葛亮帮忙才实现。所以,当蜀地百姓把武侯祠当作“主场”时,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诸葛亮的敬意。

这种现象,可能也正验证了那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0 阅读:2
睿渊评历史文化

睿渊评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