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教授:冠状窦缩窄技术是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小雁的记事本 2024-06-04 02:20:50

编者按

难治性心绞痛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冠状窦缩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为此类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在此次ACC年会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探讨了冠状窦缩窄技术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患者的长期疗效。本刊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教授分享观点。

背景

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往往不适合进行血运重建术,尽管有最佳的药物治疗,但他们的生活质量(QoL)依然很差。COSIRA RCT显示冠状窦(CS)减压器(Shockwave Medical, Santa Clara, CA, USA)治疗难治性心绞痛安全有效。REDUCER-I上市后研究旨在评估CS减压器的长期疗效。

方法

主要疗效终点为6个月时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的改善。主要安全终点是30天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与器械或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

结果

2016~2023年共纳入400例患者,其中78.0%(312/400)为男性,46.5%(185/398)合并糖尿病,73.6%(293/398)为血运重建术后,71.6%(235/369)为CCS III/IV级。MACE和SAE发生率分别为1.4%(5/369)和0.8% (3/369),30 d内无死亡病例。6个月时,68.9%(222/322)患者的CCS分级≥1,显著的CCS分级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生活质量改善持续了3年(图1);6分钟步行距离(6MWT)从基线时的315±117 m提高至361±109 m(P<0.0001)。减压器植入术后急诊科就诊次数从33.2%(82/247)降至12.6%(3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图1. CCS分级和SAQ-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

REDUCER-I研究显示,使用CS减压器治疗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在心绞痛、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方面有即时和持续的改善。

专家点评

刘巍 教授

在以往的研究与报道中,难治性心绞痛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球超1亿人的生活。这类患者面临生活质量下降、多重药物治疗、频繁入院等挑战,尽管其直接致死率相对较低,但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负担。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增强其身体功能成为治疗的核心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冠状窦缩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特别是Shockwave Coronary Sinus Reducer的引入,为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带来了希望。这项技术通过在冠状窦植入一种特殊设计的减压器来实现,其沙漏形状适应血管解剖,通过狭窄的中央部分形成回压,促使血液流向缺血的心肌区域,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状况,以及促进微循环功能。

REDUCER-I研究展示了这一疗法的积极效果。在6个月的跟踪期内,患者的SAQ得分显著提高,这意味着他们在自我护理、行动能力、日常活动、疼痛不适以及情绪问题上都有所改善。此外,6MWT结果显示出功能容量的显著增长,步行距离增加了9.4%,这一变化被多个权威文献支持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EQ-5D-5L问卷调查也揭示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患者在多个维度上的困扰比例显著降低。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改善在3年的随访期间得以维持,表明冠状窦缩窄治疗不仅短期内有效,而且疗效持久。在CCS分级中,大量患者从III/IV级转为较轻级别,证明了患者在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上的长期获益。

REDUCER-I研究的设计与实施遵循了严格的科学原则,其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与之前COSIRA RCT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表明在真实世界应用中,该疗法同样安全有效,且30天内严重不良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结合过往研究与报道,冠状窦缩窄技术,尤其是Shockwave Coronary Sinus Reducer的应用,为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不仅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还能在长期内维持这种改善,且安全性良好。随着后续研究如COSIRA II US IDE RCT的持续招募和进行,我们期待获得更多关于该疗法的深入见解和长期数据。

关于冠状窦缩窄技术

冠状窦缩窄技术是一种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创新方法(图2),主要是通过介入性操作在冠状窦内植入一种特殊的医疗器械——冠状窦减压器(如Shockwave Coronary Sinus Reducer),以达到改善心脏血流分布、缓解心绞痛症状的目的。以下是该技术的一般过程:

图2. 冠状窦减压器

准备阶段

1.患者筛选: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严重程度(通常为CCS分级中的III或IV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以及缺乏有效的再血管化治疗选项(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冠状窦缩窄治疗。

2.知情同意:获得患者充分了解并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手术过程

1.入路选择:手术通常通过右侧颈内静脉进行,使用9法国(Fr)的导管进入。

2.器械导入:通过导丝引导,将双腔Pebax材料制成的球囊扩张式、沙漏形状的减压器送入冠状窦。该设备的设计能顺应冠状窦的锥形解剖结构。

3.尺寸选择与定位:根据冠状窦的具体尺寸,选择适当大小的减压器,并确保10%~20%的过盈尺寸以确保贴合紧密。精确定位,以确保治疗效果。

4.球囊扩张:采用控制性的球囊充气技术,将减压器固定于预定位置。该过程需精确操作,以免损伤冠状窦。

5.建立压力梯度:植入的减压器通过其狭窄的中央部分产生回压,旨在将血液重新导向到缺血的心肌区域,改善局部血流灌注。

后处理与随访

1.术后监测:手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如出血、感染或器械移位。

2.定期随访:患者需按计划进行短期(如30天)和长期(如6个月至数年)的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包括CCS分级变化、QoL评估、心绞痛发作频率等。

3.结果评估:通过各项指标,如SAQ、EQ-5D以及6MWT,来衡量治疗效果。

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表明,冠状窦缩窄术在难治性心绞痛患者中是相对安全的,短期和中期随访显示了显著的临床改善,包括心绞痛减轻、生活质量提升,且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不过,该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如存在异常冠状窦解剖、近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患者会被排除在外。总之,冠状窦缩窄技术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为传统治疗难以奏效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旨在通过改变冠状窦内血流动力学,达到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专家简介

刘巍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工作15年,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Tan Tock Seng医院,日本东邦大学大森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美国休斯顿德州医学中心Methodist医院Debacky心血管中心及德州大学医学部接受心内科及心血管介入培训。

擅长冠心病诊治,结构性心脏介入治疗。在国内首先开展准分子激光治疗复杂冠心病。

目前担任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理事,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结构学组委员等,北京生理学会理事。

913-08 - CORONARY SINUS NARROW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ANGINA: RESULTS FROM THE REDUCER-I MULTI-CENTER REAL-WORLD CLINICAL TRIAL. Presented at ACC.24.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0 阅读:0

小雁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