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欧洲战事爆发后,日本是如何确定南进战略的?

评史可不察 2024-10-12 08:04:00

通过琉球、台湾向南方海洋扩张一直是日本海军的主张。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海军积极出兵支援陆军对华侵略协同陆军占领大量中国沿海岛屿,还派遣大量航空兵力对中国实施越海轰炸。日本海军积极支持陆军在中国沿海的侵略,很大原因就是这与其南进战略是一致的。

日本陆军一度坚持北进(对苏作战)战略,但因1938年7月到8月的张鼓峰事件、1939年5月到9月的诺门罕战役两次试探性进攻的惨败结果,日军大本营认为根本没有足够力量对苏联开战。日本陆军看到他们已经陷入中国持久战的泥淖无法脱身,北进苏联又有心无力,而英美等国还在纵容日本对华侵略。

权衡利弊之后,日本陆军立场逐步松动,赞成为实施南进战略进行必要准备。进攻苏联的北进战略虽然没有被完全放弃,但其在日本国策中已经被迫让位于海军的南进战略。另外,中日战争的长期化与国际化,令日本决心通过转向南进占领东南亚、彻底封锁中国外援通道来解决中国问题。

同时,德国法西斯在欧洲闪击战迅速击败英法联军、横扫西欧各国的巨大胜利也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失败给东南亚的殖民地当局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他们已经无力跟日本对抗,这便给日本实施南进战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面向东南亚方向的海洋扩张战略在日本国内,特别是海军方面有极广泛的舆论基础。南进战略认为,日本有三条生命线,一是中国东北(满蒙),二是内南洋,三是外南洋。日本认为中国和内南洋已经到手,下一步应该夺取外南洋。1936年日本内阁制定的基本国策就提出,确保在东亚大陆的地位的同时,期望向南方海洋发展。1939年2、3月间,日军攻占中国海南岛和南沙群岛,为其南进战略提供了前进基地,掌握了南中国海的海空优势,直接威胁到英属马来亚、美属菲律宾和法属印度支那等西方殖民地。

英、法、荷在欧洲的失败使日本看到了夺取东南亚殖民地的机会。日本认为,一旦控制东南亚的丰富战略资源不但可以解决迫切的石油供应问题,还可以西进印度洋。由此,日本南进战略基本确立。1940年8月,日本发表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声明,把新西兰以西、澳大利亚以北的太平洋岛屿都纳入日本的“共荣圈”,包括美国统治下的菲律宾群岛。

日本当局确立北守南攻的战略后,一边跟西方国家进行外交谈判交涉,一边做好南进的军事准备。经过与法国维希政权的交涉,日本于1941年7月顺利进占法属印度支那。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其中正式提出,帝国为确保自存自卫,大致以10月下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如果10月上旬外交谈判仍不能实现日方要求,日本即决心对美开战。12月1日,御前会议作出最后对英、美、荷开战的决定。在与美国进行长期交涉谈判的同时,日本也在组织南进方面的实地调查,搜集军事情报和制定作战计划,加强陆海军的作战实力。

0 阅读:35

评史可不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