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悠悠流淌,那些懵懂年少的时光一去不返。2018年的这个夏天,我,这个出生于2000年的中国“世纪宝宝”,正坐在这庄严的考场里,从未有过如此严肃的思考着我的未来。
高考结束,我接下来的人生,便是等待成绩的张榜,然后选一所自己喜爱的大学。但是我这心里啊,却总是有一些不踏实。虽然现在想要考上一所大学是比较容易的事,但是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却似乎有一些高不可攀。人人都想985,其次也得211,好学校才是追求的方向与目标。为了能够让我成功实现这一目标,我的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习上竭尽所能的挖掘一切资源,花钱找名师补课,买各种练习册强化训练,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给我报名各种特长班,他们总是怕我输在起跑线上。
学习,也许是一开始被父母哄着,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随着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我就像是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但我却又不是机器,还是知道疲倦的。2008年,我8岁,上一年级,教育部门都说要给小学生减负,还小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然而,我每天的学习任务都是排得满满的,早晨6点起床,背诵朗读课文半小时,然后洗漱,吃饭,上学,中午的时间父母也不放过,要么练书法,要么弹钢琴,而下午放学以后,先是做作业,接着是弹1小时以上的钢琴,有时间还要画一幅画。每到周末,我都是在各种特长班里面度过的。汶川大地震的那天,父母看到电视上的画面,泪流满面,而我那时则想,咋不在我们这里发生呢?因为只有地震了,我就可以不需要天天学习学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听说中国拿了金牌榜第一名,我好想看看那些奥运健儿们的英姿,可是因为学习任务繁重,我没有看过一次。
2013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并开展了首次太空授课,那一天父母破天荒的陪着我一起看了实况直播。毕竟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大事,也是见证中国科技强势崛起一次大事件,那一刻我竟然有了第一次身为中国人的那种自豪。那一年,也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始推动之年,听我爸爸讲,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中国还有7000万的贫困人口,这些人不脱贫,就不能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全面吹响扶贫“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总号角,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我爸爸隔三差五就到乡下的农村去,据说机关里的每个干部都有扶贫任务,有具体的扶贫对象。记得有一次为了帮村里完成“村村通”工程,一连跑了好几个部门协调,有时候还要面对有些部门的脸色,爸爸回家很是气愤,说有些人真的一点服务意识都没有,没有为民情怀。但即使如此,对我的学习从来没有放松过,那年我上初中,特长班是没有时间应付了,毕竟学习的任务才是第一位的,我的业余时间都是做题,学校的老师采取的是题海战术,那时候,我总是有做不完的题,每天都要到晚上11点后才能睡觉,早上依然还得早起,周末有上不完的补习班,有的课真的不想补,但是老师让补,不得不去。
2017年,据说中国的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我不知道我算不算其中的一员,自从我上了高中以来,除了需要上网查资料,我与网络是绝缘的。父母为了防止我偷偷上网,对我严防死盯,手机碰都不让碰,偶尔利用网络查下资料,他们也都像防敌特分子一样在身边死死的看着。我知道,他们怕我迷上网络而耽误学习,也真是苦了他们的一片心。可是面对这样一组数据,我竟无言以对,网络离我很近,却又离我很遥远。
终于到了2018年,我这世纪宝宝长大成人了,参加完今天的高考,我就会迈向大学的殿堂。那时,我将会是一个自由的小鸟,可以恣意纵情的飞翔了。当然,我也知道,我的人生并不止考大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我还有更长远的未来。未来不仅仅只是学习,还有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要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今天,我只想把我过往的一些经历书写下来,并把它装进“时光瓶”里,只为留待到2035年,给那时18岁的一代开启阅读。
当然,我从现在就希望你们,人生不似我,毕竟快乐的童年,轻松的少年,才是人生最美的体验;特别希望你们不会再像我一样忙于各种特长班,象个机器人似的没了自己的思想,毕竟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有的特长其实也是负担;不会再像我一样再忙碌于各种补习班,老师把功夫放在课堂上比办补习班要好,补习的不仅仅多花钱,还有学生宝贵的时间;不会再像我一样与社会绝缘,学生一样也有上网、获取外部信息的权利。在一种轻松的环境里成长,在一种我自己想要的生活里长大,18岁的你们一定更懂得怎样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