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每个国人来说都不陌生。
那时候为了保卫新中国的边疆,不少有志青年纷纷响应号召前去征兵入伍,远赴朝鲜参加抗战。
在那炮火连天、生死难料的战场上,有一个刚入伍的少年新兵问他的班长:
“要是阵地守不住怎么办?”
班长深沉地看着硝烟滚滚的前方,坚定地说道:“守不住,就死在这!”
那位班长名叫“宁祥勋”,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老兵,也是当时班里幸存的英雄之一。

宁祥勋,1928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南王珠村。
19岁时,1947年12月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先后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宁祥勋作为第一批志愿军,随部队奔赴朝鲜前线,成为某团尖刀班班长。
尖刀班是部队中的攻坚力量,成员都是党员,全部使用冲锋枪,负责在其他部队无法攻下阵地时进行突击。
入朝后不久,宁祥勋就立功了。
当时,他所在的一连遭遇到敌人疯狂进攻,子弹很快就打光了,阵地危在旦夕。
宁祥勋注意到阵地上有煤油桶,于是就在煤油桶里装上石头,再装上炸药,再装些石头,制成炸药桶。
作战时把炸药桶滚向敌群,一炸一大片。
敌人看到那个武器威力巨大,再也不敢进攻,就这样,阵地守住了,宁祥勋因此荣立三等功。

在宁祥勋的战斗生涯中,所经历的最艰苦的战斗是“五圣山阻击战”。
当时宁祥勋全班负责防守五圣山上的一段坑道,距离对面的敌人不到200米。
那么近的距离意味着,全班的所有成员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根本没有机会有放松的可能。
为了防止敌人突袭或打冷枪,当时全班人员只能蜗居在狭窄、潮湿的坑道里,甚至吃喝拉撒都要在坑道里,其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
然而,即便是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战士们的意志也从未动摇。
但人性的脆弱在战争的残酷面前,偶尔也会露出一丝缝隙。
一天,有一个新兵实在熬不住了,偷偷溜出坑道,想要找点吃的。
很快,那一举动就暴露了他们的位置,敌人发现了动静,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来,新兵的生命危在旦夕。
宁祥勋见状毫不犹豫地冲了出去,他躲在一棵小树后,掩护着新兵回到了坑道。

但就在那时,有一颗子弹打穿了小树,打中了宁祥勋的脖子。
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领,剧痛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忍着剧痛,用手指一点点抠出弹头,简单包扎后,再次挺起胸膛,继续组织战斗。
那场战役,志愿军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敌军。
宁祥勋所在的班只有13个人,却要死守三个山头。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当时有一个新战士忍不住问道:“班长,要是守不住怎么办?”
宁祥勋目光如炬,斩钉截铁地回答:“守不住就死在这儿!”
随后他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坚守一个山头。
夜幕降临,他组织大家趁着夜色悄悄潜入敌人的溃败区域,搜集武器和弹药。
几天几夜的激战,五圣山的地面被炮火炸成了焦土,副班长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但宁祥勋和他的战友们始终顽强抵抗,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信念,硬是撑到了增援部队的到来。
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他们即将撤出战斗的那一刻,宁祥勋再次为了掩护战友,被一颗子弹击中了眼眶。
鲜血瞬间模糊了他的视线,他陷入了昏迷。
当他醒来时,用手一摸,感觉半边脸都麻木了,已经失去了知觉。
那一刻,他摸到了腰间那两颗“光荣弹”——那是志愿军战士们在绝境中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最后武器。
他想着,自己已经成了战友的负担,不如就此结束一切。
正当他准备抠开手榴弹后盖的时候,副营长及时赶了过来,一把抓住了他的手,大声喊道:“你不能死!你不能死!”
战友们围了上来,他们的眼中满是泪水,后来宁祥勋被抬上担架,送往后方医院。

医生和护士在给他做手术时,他的军装已被鲜血染透,浑身上下全是重伤,找不到一处完好。后来他在医院治疗了一年多,这才勉强恢复健康。
如今,他的脖子上还留有8个弹孔、脸部有2处伤疤,那都是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所留下的记忆痕迹。
退伍后,宁祥勋被分配到蒙阴县的粮食局工作。当时蒙阴县非常穷,是全国有名的穷地方。
当时组织问他有没有困难时,宁祥勋却一句话都没有说,坚决服从安排,随即前去报道任职。
宁祥勋在蒙阴县一干就是9年,期间即便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甚至妻子病重、孩子吃不上饭,他都没有一句怨言,更没有向组织请求帮助。
1962年,由于其妻子病重,他不得不辞去工作,然后回到农村种地、照顾病妻。
如今,宁祥勋已经97岁老龄的老人,但他对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每一幕都记得清清楚楚。

晚年时期,曾有记者采访过他,当记者问及他的伤疤时,他自豪地说道:
“我的伤都在脖子以上,而且都是迎面的子弹打的,证明咱没藏没躲更没向后跑”。
当记者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一辈子没有向组织要求过丝毫的宁祥勋,一边抹着泪一边说道:
“我想见一见当年一起打仗的老战友”!
读者们,关于“抗美援朝英雄宁祥勋的故事”,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