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献忠“江口沉银”
巨额宝藏之谜
来源 |
01
江口沉银,你知道多少?
江口沉银出土的金银锭
“考古君”刘志岩
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高等研究院讲席教授唐际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微博百万粉丝大V“考古系大师姐”于春等纷纷力荐本书。
唐际根教授为本书作序时写道:
全书以时间为序,叙述发掘缘起、发掘过程、管理过程和科研过程,又不时插入各种考古常识,普及考古类别、勘探技术、发掘方法、考古与盗墓的区别等,还插入国内各大学考古专业的设置,甚至不惜笔墨介绍发掘过程中的志愿者招募、田野工作现场的婚礼以及疫情期间大家的工作与生活。这样的编排,使得读者在围观“围堰式发掘”、享受明末重大历史事件的特殊魅力的同时,还能顺便了解考古,称得上独树一帜。
在看似平静的岷江水底,考古队竟然在八年六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70000多件明代末年的文物!而早在江口沉银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开始的时候,专家们就建议要在遗址旁边修一座博物馆。现在看来,这个建议非常有先见之明。目前,政府划拨200亩建设用地的江口沉银遗址博物馆正在紧张建设当中,让我们一起期待!
岷江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现场航拍图
02
不仅是“考古手记”,
更可称“考古学家工作指南”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中包含丰富的版块与详尽的细节安排,包含领队日志、发掘方案、工地实景、文物特写……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江口考古的风貌。书中穿插的“考古君科普”在正文之外辅以丰富的考古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公众考古等多学科交织的考古世界,并以亲切、细腻的笔触描摹出了江口考古队的工作群像,呈现出新一代考古人的热忱与执着。
考古领队只需要埋头做研究?完全不是。多种材料从侧面印证了,考古领队所要做的事情比想象中多得多。为了让考古工地正常运转,考古领队需要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
2017年1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刘志岩突然听到一名民工喊道:“我挖到宝了!”他飞奔向领队,一度以为发现了重要文物,心中难掩喜悦。然而,当他靠近后,发现民工手中竟是一枚手榴弹。初时的失望随即被一阵冷汗取代,因其存在爆炸危险。半小时后,两名警察赶到将手榴弹带走,大家这才如释重负。
除了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考古领队的“活儿”比刻板印象中更多:既可以是负责队员吃穿用度的“后勤大管家”,又可以是见证队员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考古队大家长”,还得负责考古项目的整体推进……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不说场面话,只为展示考古领队的真实生活。
刘志岩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文物
江口考古度大合照
江口沉银遗址出土的金锭
正如苏秉琦先生所说“考古是人民的事业”,这是一线考古工作者将考古成果回馈公众、更好地践行考古科普的一部作品。通过对多个不同侧面的考古发掘原始资料的呈现,本书力图使读者见证新世纪以来明清史研究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为张献忠宝藏的历史传说烙上真实的印记。
03
图文并茂,精美彩印
再现明代贵族的“金银帝国”
刘志岩在书中写道:“刚到江口的时候,我的心里完全没有底,并不清楚到底能够从江里发掘出多少件文物,就比较保守地买了一个很小的保险柜。结果在考古现场开始发现文物之后,不到三天这个小保险柜就被装满了。”
之后,领队又狠心买了2个单开门保险柜,7天一柜又满了;又进货一个双开门超大保险柜,不到半个月又满了。金银多多,确实买不起了,领队决定不买保险柜了,就用铁皮柜吧。
“金银帝国”震撼出水,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江口沉银遗址出土金银器
金印、金锭、金币、金册、金簪、金杯、金耳环、金手镯……江口考古,发现了明末农民军将领张献忠从半个中国搜刮而来的金银财宝,覆盖人群上至藩王、官府,下至乡绅商贾。大体来说,我们能根据这些文物呈现出的不同规制,一窥明末不同阶级的古人真实的用度,也能经由对于金银器饰的或繁或简的工艺分析,透视到覆盖了各个阶层的共同美学追求,共同感受明末风起云涌的历史时局变革。
让我们通过《江口沉银考古手记》,跟随刘志岩老师走进考古现场,了解考古发掘真实过程,体验考古工作者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