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知识分子为何对政权那么的执着?礼部贡院最有话语权

爱历史的晓柯 2023-03-14 21:56:35

寻觅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南宋的礼部贡院与宋朝科举省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知识分子能对政权又有着那么大的向心力,完全得益于科举制在宋朝的完全确立,以及南宋礼部贡院的建立。

从而使整个宋朝在中国整个历史上,具有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何为贡院?

贡院是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它们是无数士人飞黄腾达的地方,它们使科举更加严密和规范。

贡院产生于唐代,最初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们没有独立的场所,考试的场地是借用尚书省的礼部。到了南宋的时候,才建立的独立的考试的贡院。在这之后,贡院的数量随之增长。

那么,贡院长啥样?贡院的管理制度如何?古代的省试又有哪些规章制度?今天我们来聊聊与南宋“高考”有关的那些事儿。

一、宋朝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建立时并没有彻底铲除察举制残余,所以科举制度的完全确立的时间是在宋朝。

当时科举制度已经经过宋朝统治者一系列的改革,宋朝的科举制度对后世的选举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宋代科举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种。但宋朝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省试。原因有二个:

一是发解试有州郡试、漕试、锁厅试、太学升贡试等多种形式,全国发解试的考场有二百余个,由于监管缺失,这些地方从报名到考试的过程里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

而省试可以在同一个地方的贡院进行,这样可以防止科场弊端的发生,取士也会相对公平。

二是从北宋元祐三年( 1088) 起,只要省试被录取,进士在殿试中不管成绩考得如何,不会再遭到黜落,只是名次前后有所不同而已。

就相当于过了现在的高考本科重点线。所以省试成为登第与否的关键。

在考官方面,省试考官设有帘内官( 直接参与试卷的考校) 和帘外官( 负责封弥、誊录、对读、巡舖、监门和从事行政事务) 的分别。他们分工明确,防弊措施严密,以确保实现公平取士的原则。

宋代每次科举举行的时间,一开始并没有规定下来。

在宋朝,科举战线很长,偏远地区考生赶到临安应试,要走1个多月,朝廷组织考试要准备大半年。

因此从英宗治平三年( 1066) 年起,下诏书命令三年一开科场,于是这便成宋朝长久的制度。

二、南宋独立礼部贡院的建立

所谓礼部贡院,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指由礼部负责的省试机构; 一个是指举行省试的场所。

作为省试机构,它负责接受举人名籍、家保状、文卷、审查举人资格、出题、考校、录取、考场纪律的维护、试卷和举人档案的架阁等工作。作为场所,那就是贡院内部的各种建筑和设施。

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在“兴文教,抑武事”政策的推动下,科举制度大盛。太平兴国二年 ( 977) 科举,是太宗朝的第一次科举,参加省试的举人达到5300多人。

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及文化的普及,宋代社会出现了“秉笔者如林,趋选者如云”的盛况。

可能因为贡院不过是一年或数年才使用一次,用途不广,为节省国家财政支出,“率循唐故,院犹取具临时”。

也就是说,当时仍然没有建造独立的礼部贡院,只是暂借他处为之。佛寺经常作为临时性的考试场所,其中,武成王庙、孟昶故第、开宝寺、太学等,都曾经做过礼部贡院。

虽然,这时的礼部贡院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场所,但是临时借用的地方毕竟不是贡院,省试结束后,便一切恢复旧观。

而且因为空间有限,难以容纳很多的考生,人数一多就会出现拥挤,引发问题。

为了扩大空间,往往搭建简陋的房屋,这种环境是十分恶劣的,所以急需要迫切修建贡院,让考生尊严地参加考试。在这种情况下,设立礼部贡院,显得尤为必要。

南宋建立后,才开始有了独立的礼部贡院,意义重大,也为元明清三代所仿效。

据史书记载,南宋建立初期,时逢战乱时期,首都又迁徙不定,到绍兴三年( 1133) 十月,战事稍有缓和,临安府作为首都已经基本确定。

绍兴五年( 1135) 六月,在临安府举行了南宋建立以后的第一次省试,到绍兴十二年( 1142) ,共举行了三次省试,皆在观桥东边的净住院举行。

“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社会渐趋安定,在重文政策的推动下,科举再次走向大盛。太学和礼部贡院的建造再次被提上议程。淳熙六年( 1179) 四月二十四日,宰执进呈礼部状乞修贡院,孝宗道:

“岁久不修,恐致倾倒,可令漕司修盖。”

宰相赵雄等奏:

“秦桧盖造如贡院、太学、秘书省等,大抵皆宏伟。”

绍兴十五年( 1145) 举行的第四次省试,已在新落成的礼部贡院举行,到南宋这个朝代结束一直没有改变。

宋代贡院作为建筑形式,它的选址也颇有讲究,影响贡院选址的因素主要有建设贡院的经费与周期,当地的地形地势、交通状况、风水学说等。那么南宋的礼部贡院在哪里呢?

根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南宋时的礼部贡院在观桥西,大约在今百井坊巷一带,如今已是繁华的商业区与住宅的区域;临安府贡院则在钱塘门外王家桥。

南宋省试有了固定贡院,意义颇为重大。

一是方便了举人应试;二是方便了考官的生活起居和对试卷的考校;三是有利于防范省试中舞弊行为的发生;四是可以安放历次科诏、御诗文碑、进士题名录等石刻碑文;五是期集、闻喜宴等一些新进士的礼仪和活动,都可以在贡院内举行。

贡院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目的一方面在于能够维持贡院作为本身考试机构的秩序,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官员徇私舞弊。

宋代城市中有一个专门负责管理考生户籍,或是官方凭证文书的书铺,它有效地打击了科举舞弊的现象。

为了防止考官舞弊,对于任命的考官需要进行隔绝处理,考官任命之后需要到指定的贡院进行隔绝管理,禁止与他人交谈,如果违反那么就会被重罚。

而考官是不可以随意外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考官的舞弊之风,减少了考官和考生的联系。

同时贡院不仅仅是一个考试场所,还承担了一些社会文化功能。考试结束之后,贡院还成为了考生庆祝场所,朝廷为了庆祝新的中举考生举办宴席来庆祝。

三、贡院内的省试

北宋熙宁三年( 1070) ,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对科举制度作了进一步改革,重点是改革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即罢明经诸科,独行进士科; 省试废诗赋、帖经和墨义,主要以经义取士。

之后,科举中出现了罢诗赋还是复诗赋之争,历经数十年,直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 ,最后确定进士科分诗赋进士和经义进士两科。

无论是诗赋进士或经义进士,每日各试一场,连续试三日,一般在春天举行。

以淳祐十二年以后的省试为例,诗赋进士分别在二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举行,经义进士分别在二月初六日、初七日、初八日举行 。

据《梦粱录》载:

举人“依坐位分廊占坐讫,知贡举等官于厅前备香案,穿秉而拜,诸士人皆答拜,方下帘幕,出示题目于厅额”。

考试当天清晨很早的时候,举人进入贡院。为防止举人夹带书籍,门口的检查的官员要对每个人进行搜检然后由吏卒引领到指定座位入座,贡院大门随之关闭。

结语

综上所述,省试是南宋政府的招揽人才的重要方法。贡院宏伟,试官众多,条制严密,上至宰执大臣的子弟,下到一般平民百姓,在参加考试时皆无特权,力求做到人人平等。

虽然贡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名利场所,受到时代的局限,科场弊端仍然防不胜防,但朝廷对此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一直采取对策加以应对。

这些都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对科举取士一以贯之的重视程度。相比今天的各类考试,其公平性和严格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为如此,在整个宋代,“为国择贤”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这也是宋代社会所以人才辈出,广大知识分子所以对这个政权具有较大向心力,从而形成了具有强大文化软实力的原因。

由此可见,南宋科举特别是省试中的有关措施和条制,对今天的人才选拔也足有可供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宋史》《北宋礼部贡院场所考略》《宋会要辑稿》《咸淳临安志》《梦梁录》《南宋科举制度史》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 2023-04-12 15:46

    最后变成了为文官集团选才,不是为国,也不是为皇帝,只有本集团。范仲淹一代完人,可是为了维护本集团利益,完全置国家律法如无物。参看晁仲约水滴筹事件始末,就明白这些掌国家大政的文官集团是什么尿性。这伙人为了本集团利益,连皇帝来了都不好使。狄青为什么死?因为狄青成了赵桢直接染指枢密院权力的手,不能直接搞皇帝,那就斩断伸过来的手。这伙人如果碰到汉武帝这样雄主,估计会被杀的干干净净。

爱历史的晓柯

简介:是晓柯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