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中被评为前三的行书,均属于草稿类作品。王羲之为兰亭雅集后朋友们的诗集作序所打的第一遍草稿《兰亭序》,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为侄子写祭文所打的第一遍草稿,被认为是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寒食帖》虽不是草稿,但它是在苏轼从颜真卿草稿艺术中悟得“书法无法胜有法”的书写理念之后而写的作品,把草稿中的书写状态加以提炼并运用。所以说这前三大行书,其实都与“草稿”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人们普遍认为,大书法家们在自然书写的状态下所写的字,也更能体现出他们的实力,因为此时正是心手合一的状态,写出的作品没有任何的刻意之感。
于是,历史上但凡是大书法家的“草稿”类作品,都是价值不菲,非常受书法圈重视。
而黄庭坚作为宋代的大书法家,他的草稿在书坛虽然没有三大行书那样的关注度,但是却也体现了黄庭坚超高的艺术修养。他曾为我们留下了两大草稿,例如这篇便是其中之一。
这篇草稿的内容是一篇墓志铭,黄庭坚用他那经典的尚意小行楷书写。此时的他应当是一种放松的状态,但是并没有王羲之那样的微醺状态,也没有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时那样的情绪激愤,而是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所以他的草稿并没有出现王羲之那样的流畅与牵丝引带,也没有出现颜真卿那样的潦草用笔,而是相对平和的一种风格,拙中有巧,在无意之中把他的书法造诣体现的淋漓尽致。
黄庭坚在草稿书法中所展现的书法,属于小行楷,相对于其大字行书来说,没有了大开大合之势,但是在这种状态下写出的的字体,依却有一种别样的魅力,十分耐看。当然从艺术角度来说,一点不亚于其大字行书作品。从欣赏者的角度看,我们也更愿意看到他们这种相对真实的创作状态。







陈行
燕雀与鸿鹄比
用户14xxx61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是个书法,都比祭侄文稿平和
用户13xxx28
古人名家书法皆心手相应。今人的作品远远无法企及,书艺不及,心性修养更为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