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业与《传媒1号》的十年

传媒1号 2023-02-27 15:47:18

《传媒1号》的十年,是伴随中国传媒业的十年;

中国传媒业的十年,亦是《传媒1号》成长的十年。

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如果没有中国传媒业自2012年起的蓬勃,就没有《传媒1号》自2013年始的起号;

由此,我们踏上了中国传媒业的十年见证之路,陪着它高,陪着它低,跟着它一起历经寒潮,跟着它一起春风又生。

2013-2016 野生

2012年,是传媒人记忆中,很好的一年。

同年7月13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从此,在传媒圈儿中,「综艺」成了一种新的显学,「现象级」成了一种新的追求,「模式」成了一种新的玩法。

「模式综艺」开启了一个传媒人的大淘金时代,无数人涌入这个赛道,参与了这个分工,也包括了我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策划与筹备,十年前,前身是中国传媒大学和凤凰卫视联合创办的「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的我们,在2013年2月26日,注册了同名订阅号。

此后数年,我们以综艺切入行业,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浪潮中——

2013年,我们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电视节目创新及运营经验交流会」,邀请了凤凰卫视《冷暖十年》主编季业、《锵锵三人行》主创毕蜂、《超级访问》李静推出业界导师系列讲座;

2014年,我们推出「电视人必读」系列,推荐海外综艺模式;推出「节目剖析」专栏,研究国内综艺模式;举办「中英电视节目创意创新管理高峰论坛」「中韩电视高峰论坛暨节目交易会」,把脉传媒潮流,会诊中国电视。

2015年,浙江卫视原总监夏陈安辞职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任教,要在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一场综艺人万众期待的公开演讲「未来总在想象之外」,我们出于对夏陈安老师的仰慕之情,毫不犹豫地进行了电子屏幕等的赞助,并成为了这场演讲的独家图文直播平台,这也成为了我们第一篇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文章与事件。也是在这一年,我们正式从「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更名为「传媒1号」。

2016年,现任主编浅度研发出了《全球综艺游戏库》,作为当年在综艺游戏领域中兼具先进性和独家性的工具,并因反响热烈,两度开讲「全球综艺游戏创意法则研讨会」,吸引了当年全国最优秀的综艺节目制作平台与团队齐聚北京凤凰卫视总部,而这些与会的业内朋友们,很多也成了未来《传媒1号》最坚定、最紧密的合作伙伴。

那些年,真的有无数接踵而来的、留下时代记忆的综艺,一个又一个创造收视奇迹的现象级爆款,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对综艺的认知;而作为陪伴者的《传媒1号》,也留下了一篇又一篇,我们在那个进程中的评论。

2014年,随着国内综艺市场的火热,我们不仅做评论者,也做分析者、预测者和引进者,通过《2015【国际最新节目模式分享】&潮流预测》等内容助力综艺行业发展;

2015年,正是各类明星真人秀层出不穷的年代,数量的喷涌,让我们发出质疑,写下了《下一个明星真人秀估计就是秀房事了》;

2016年,在立足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视域从一个个综艺case,延展到了电视平台,在《省级卫视新三国时代》为读者剖析不断变化的卫视竞争格局。

可以说,没有中国综艺的起势,就没有《传媒1号》的起号。

不过,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是「借势」的,却不是「投机」的。

我们的确以自己绵薄但真挚的努力,总在试着,能为传媒业、传媒人,做点什么实事儿。

那是中国综艺最黄金的时代,而《传媒1号》抓住了那个黄金期。

2017-2018转弯

2017年,我们开始谋求转型。

既是评论内容的转型,也是媒体经营的转型。

我们突然意识到,《传媒1号》这四个字,背负着更大的使命,我们不是「综艺」的《传媒1号》,而是「全文娱」的《传媒1号》,我们的评论世界里,不该只有综艺,还应该有剧集,还应该有电影,还应该有纪录片,还应该有动漫,还应该有更多新趋势的内容、技术、模式。

我们需要树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大传媒」观。

于是,我们推出了爆款剧评《<人民的名义>为什么在湖南台首播而非央视?》,近10万阅读量,成为业内号评论中的绝对爆款;

于是,我们采访了电影特效大咖谢宁,推出了《1号专访 | 谢宁:我们怎样造就中国最强特效团队》,尝试介绍一些立足国际视野的先进经验;

于是,我们推出了《理性探讨<舌尖上的中国3>老狼配音被换角之风波》,剖析这部纪录片背后的中国式社交的罗生门;

于是,我们推出了《区块链中的影视业将会怎样爆发?》,尝试描绘新技术的演进,会对未来的传媒行业带来怎样的可能。

2017年,我们开始向传统媒体学习,建构起更有秩序美感的版面设计与更有表达意识的系列策划——

2017年7月15日,我们首次推出《1号蓝皮书》,一季一更,一做六年,多次改版。从最初的《平台篇》《国产剧篇》《综艺篇》和《明星篇》,到后来的《平台篇》《内容篇》《人物篇》,再到现在的《电视篇》《长视频篇》与《短视频&直播篇》。支撑我们走下来的,是不断扩大的数据合作伙伴们,从2017年的仅有两家,到2019年的已有六家,到2023年的高达九家。在此,我们要由衷感谢六年以来,老朋友不散,新朋友光临,我们一起践行着以数据记录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朴素愿望。

2017年9月22日,我们首次推出「1号学术」,希望架起中国传媒业产学研的桥梁,让学界与业界在《传媒1号》交汇。一年后,从这里长出了「1号学者联盟」,我们广泛地连接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在内的上百位院长、教授的加盟,我们邀请联盟老师们,评论最新上档的动漫、剧集、综艺,会诊中国收视乱象,恳谈媒体融合道路。我们还推出了「传媒1号产学研线上高峰论坛」,以「学界VS业界」的模式,邀请学界与业界的大拿,就行业核心问题展开沟通对话。

2017年10月22日,我们首次推出《1号月刊》,精选本月中最重要的刊载文章,也是更有仪式感地留下那个月的传媒记忆。后来,这个「仪式感」一直贯穿在我们的经营理念中,比如,后来我们每个月末,会有和中制协短工委联合推出的《1号短视频月刊》,会有自己记录自己历史的《1号大事记月刊》,会有和友好合作伙伴内部私享的《1号网络视听月刊》......

2018年,我们开始解放思维、打开思路,推出一系列有点鬼马的互联网思维系列专题——

比如,2018年,「叔圈101」成为流行热词,于是,我们就顺势做了「综圈101」「剧圈101」专题策划,推出《「综圈101」,C位谁出道?》《「剧圈101」,C位谁出道?》龙凤双文,让读者们Pick他们心目中最受欢迎的综艺人、国剧人;

比如,cosplay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起来,于是,我们就推出了「1号cosplay系列」,让评论人们cosplay各种角色,新晋流量小生的经纪人、经过高山也跌落谷底的台长、三个月没工资的电视民工......幽默的底色,其实是反思精神、谏言之善;

比如,那些年米未传媒的《奇葩说》正火,于是,我们还推出了「1号奇葩说系列」,邀请两位评论人,分别站在辩题的正反两方,进行激辩。我们辩论过「未来电视台会不会消失」,辩论过「传统抽样的收视率调查还有存在必要吗」,辩论过「资本入局传媒业是否利大于弊」......

也是在2018年,我们长出了《传媒1号》坚持最多年的、每年开年的第一个系列:

「预见系列」。

即使作为经典系列,我们也力求在每一年,都能出新,都有改版。

起初,《预见2018》《预见2019》,我们是邀请各个领域大佬聊各个领域趋势。比如剧集篇我们邀请尤小刚导演,综艺篇我们邀请冷凇老师。

后来,《预见2021》,我们开始以机构形式,进行强强联合,我们和中制协短工委联合推出《预见2021·短视频篇》,联合纪录中国推出《预见2021·纪录片篇》,联合微博综艺推出《预见2021·综艺篇》。

再后来,《预见2022》,我们则以群访形式进行集体智慧的行业预见,一篇文是《透过11位新闻传播学者,预见2022传媒学界》,一篇文是《以9份来自行业的箴言,预见2022传媒业界》。

再再后来,《预见2023》,我们则以「年度关键词」为题眼,邀请共创嘉宾跟我们一起寻找各个领域,管窥2023行业方向的「年度关键词」。

多年以来,这个系列,陪《传媒1号》,也陪中国传媒业,打开岁岁年年。

2019-2021扩张

转型完成之后,我们开始扩张——

2019年4月5日,建立与微博台网的合作,联合微博共同推出《2018微博综艺白皮书》。此后,合作一旦打开就一直深化,继续推出了周度共创的《一周综艺报告》、季度共创的《季度综艺报告》、年度共创的《微博剧综行业报告》,成为最深度合作的伙伴之一。

2020年11月9日,建立与横店影视城的合作,联合推出「传媒1号X横店影视城」专栏,联合采访了导演谢泽、陈伟滔、演员韩栋,并以横店影视节为窗口,管窥文娱行业在内容、营销、人才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2020年11月30日,建立与中制协短工委的合作,每月推出《1号短视频月刊》,至今已陪伴短视频行业走过26期、2年有余的时光。我们还连续多年共创推出《短视频年报》《剧集艺术年报》,完成一年一度产学研的互通有无。

我们甚至尝试组织起各种行业联盟——

2019年6月29日,我们邀请了艾漫、勾正、美兰德、微博、艺恩、知微等6家覆盖电视收视、网络播放、舆情研究、明星研究等全方位数据机构,共同组成「1号数读联盟」。后来,找到我们、加入我们的数据公司越来越多,如今,这个联盟规模已达九家,他们分别是艾漫数据、勾正科技、火烧云、酷云互动、美兰德咨询、欢网科技、微博、艺恩数据、知微数据。

2021年6月16日,我们以每日三条《1号招聘》板块为据点,建立起了「1号招聘联盟」,为联盟单位免费在《1号招聘》中发布招聘信息,截至目前联盟已有37家单位。

同时,我们也开始以季度性的大策划,广结业内友——

2019年5月,我们推出「1号竖屏月」。彼时竖屏正在成为学界与业界的新概念、新话题,于是,我们专访了欧阳常林、王立明、赵幸、顾洁、老豆等在这一前沿领域有前瞻认知的老师们,并做了三场线上论坛,第一场论坛由现任主编浅度谈《全球竖屏趋势纵览》,第二场论坛由王立明老师谈《产品视角下的竖屏趋势》,第三场论坛由赵幸老师谈《内容视角下的竖屏趋势》。

2019年6-8月,我们推出「1号互动影视季」。彼时互动影视有了起势,《隐形守护者》让人们看到了互动影视的机会,腾讯互娱、芒果互娱纷纷推出互动影视产品,而在这个进程之中,我们完成了1场高质量的产学研线上论坛、进行了4次覆盖学界业界的深度采访、译介了6篇全方位的海外译介、做了3大国内案例研究与4项专题研究。

2019年9-12月,我们推出「1号虚拟文娱季」。我们梳理这些年大文娱发展脉络,在业内首次提出「虚拟文娱」的新概念,在前一季的基础上扩大规模,2场论坛、5次专访、12篇译介、19篇原创,输出规模高达15万字,可能是这一领域国内最成规模的前沿研究集群。

2020年1-4月,我们推出了「1号带货大娱乐季」。彼时带货已经成了新的娱乐,娱乐也越来越强带货,两个概念在那一年形成强交融。在这一季中,我们探讨了短视频+带货、红人+带货、电视+带货、纪录片+带货、体育+带货、直播+带货......同时,因为那个特殊时间节点,这个策划历经了疫情来袭,我们便把研究方向置身于疫中带货,推出了一系列「战『疫』带货」文章。

2020年5-8月,我们推出了「1号公益招聘季」。历经疫情,我们深感行业之痛,尤其是求职者,更是面临在当年语境下的「史上最难招聘季」。于是,我们联合学界、业界、平台、协会,联动求职者与招聘方,共创互助式传媒招聘联盟。我们邀请了包括电广传媒成娟老师、智联招聘张萍老师等传媒人力大咖,进行公益招聘技巧、职业规划分享,邀请了四川大学蔡尚伟教授、东方卫视汪涵栋老师、中广天择唐剑聪老师进行传媒人力产学研三人对话。

而在每个季度结束之后,这些研究、译介、采访、论坛,都被我们以一本又一本的合集——《1号竖屏合集》《1号互动影视合集》《1号虚拟文娱合集》《1号带货大娱乐合集》《1号公益招聘合集》——沉淀在自己的历史中,也沉淀在文娱发展的历史中。

而这,也成为我们后来一以贯之的核心内容思维——

不想只做浅尝辄止的散点文章,更想留存沉淀有力的主题研究。

比如在后来的2022年,面对短剧风口,我们邀请了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电视艺术促进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短视频内容工作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短视频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了「第一届品质短剧大赏」主题活动。

经过三个月、三轮次的推进,我们得到了一份2020-2021年的品质短剧TOP3、品质短剧编剧TOP3、品质短剧导演TOP3、品质短剧后期TOP3、品质短剧营销TOP3推优名单,并与这些优秀的短剧制片人、导演、编剧、后期、营销工作者们,共创了一部《品质短剧干货宝典(2022)》,希望从最上游到最下游的几个核心分工,拆解短剧入门指南。

2022-2023再转型

而从九年迈向十年的路上,我们开始谋求第二次再转型。

从2013年到2022年,《传媒1号》一直是以图文的面貌,出现在中国传媒业的进程中。虽然,我们评论的主体,一直都是各种类型的视频作品。

所以,我们在想,不妨用「视频评论」评论「视频作品」,也许,也是一种旗鼓相当。

于是,在2022年9月1日,《传媒1号》视频评论账号《主编浅度》在视频号、抖音号、微博号同步上线,就像我们在开号视频文案中所说的——

以前, 我很喜欢钱锺书先生的一句话,他说,「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所以,之前我们也想着,只要做好文章、写好评论,那就够了。但是,我们已经不再在钱老先生那个时代了,我们是研究媒体的媒体人,我们内心深知,在这个时代,当你认识下蛋的老母鸡,鸡蛋才会显得更好吃。

所以,为了让读者朋友能更好地接收到我们的发声,也让我们的评论对行业有更大的影响,我们终于还是决定走出这一步,从幕后的文字走向台前的表达。虽然这个转型,可能会很艰难,也会很漫长,但希望我们能坚定地走下去。

很多《传媒1号》的读者朋友,其实也是我们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希望从读者朋友变成观众朋友的你,能给我,和我的团队多一点时间。看到第一期,也许你会觉得表情不太自然,表达不够流畅,不要紧;我希望你再过一百期、两百期,你再回来看看我们,看看我们有没有稍微进步一些。

半年之后回望,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为突然爆红的现象级视频号,但是,确实表情自然了,表达流畅了,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地觉得稍微进步一些了。

它也正像我们团队一以贯之的行事风格,日拱一寸,徐徐图之。

当然,也有不止自嗨,也有观众反馈认可的一些视频。比如对《风吹半夏》的视频评论,在微博上播放量高达50万+、互动量2000+;比如对《炽道》的视频评论,在视频号上播放量有3.6万;对《县委大院》的视频评论,在抖音号上播放量1.9万。

如果说,2022年是属于短视频的试水,那么,2023年则是属于直播的试水。

在2022年12月14日,《传媒1号》与搜狐娱乐一起做了「洞见2022娱乐圈」之《短剧风起、正剧为王,资本转型的2022影视市场》主题直播之后,我们就开始规划了属于《传媒1号》自己独家的直播系列,今年3月起就会陆续与朋友们见面。

未来,我们将会构架一个「全媒体文娱评论」的新概念,包括直播、短视频、短图文、长图文的全类评论,覆盖社交媒体、图文媒体、视频媒体的全网渠道,你会看到一个日日新的《传媒1号》。

尾声

但我们的「野心」,甚至不止十年,我们想要百年;

甚至不只是有国内的读者,我们还想要世界的读者。

我们是个小媒体,但我们不甘永远只是个小媒体,我们想做更大的梦;

我们甚至不想只是一个媒体,我们还想形成一种传媒文化、传媒流派。

这是天方夜谭吗?或者痴人说梦吗?

当我们已经走过百年的十分之一,我不觉得再完成剩下的十分之九,有何不可为;

当我们已经聚集了一代又一代的评论人、译者,我不觉得形成流派,有何不可为;

当我们多年透过《1号风向》看世界时,我不觉得世界看我们,又有何不可为。

我们希望——

以我们的存在,

造福中国传媒人的安身立命;

以我们的存在,

启智中国传媒业的思潮迭代;

以我们的存在,

陪伴中国传媒史的百年进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