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国家,军衔可不只是简单地代表等级,它还意味着军人所拥有的荣誉。军衔越高,荣誉就越多,所以大家都特别崇尚对军衔的追求。
可就有这么一个人,授衔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把自己的肩章给扯下来了,而且到下葬的时候都没再穿军装,这到底是为啥?
军衔,那可是荣誉的象征,好多军人都盼着能戴上那肩章。军衔的等级可严,就像阶梯似的,得根据在军队里的表现还有战功,一步一步往上升。军衔的分类也特别严格,分成兵、士官、尉官、校官、将官、元帅这些,每个里面还分上、中、下等级。要想得到军衔,就得靠自己努力才行。
咱国家向来奖罚分明,只要你够格儿得到相应的荣誉,国家可不会小气,肯定给你奖励。就拿守护边疆、保卫和平的军人来说吧。可就有这么一个人,明明是年少有为,任弼时都评价他有能力、有办法还能吃苦,咋在全面授衔的时候就只得了个少将?
段苏权可是个少年英才,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他可是名副其实的少将。那时候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把敌人赶跑,好多热血青年都踊跃地投身到抗日战争当中,这就直接形成了全面抗战的局面。
段苏权是湖南人,他在红区的孕育下不断成长。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不过也接受过一阵子的教育。有了文化的熏陶,段苏权就更能分清对错了。在十六岁那年,他就能带着一群少先队员一同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段苏权年纪轻轻就有着令人惊叹的领导才能。咱们军队得到这样的帅才,那可不得加倍珍惜嘛!瞧他展现出的本事,军队就不停地给他机会,盼着他把所有的才能都发挥出来。这不,才十八岁,他就当上了中共黔东政委书记。
甚至由于年龄太小,去招待所的时候,服务员觉得是虚报等级,还闹了个小笑话。
段苏权一次又一次投身到重要的战争里。那时候的战争可残酷,咱们和敌人在装备力量上差距特别大,先辈们都是拼了命地去战斗。为了尽量减少伤亡,我军就发挥自己的长处,跟敌人打游击,借着地形之类的优势,不断找地方藏身。
这天段苏权也接到了任务,他所在的队伍得从贵州返回湘西。为了让这次行军顺利进行,我军就任命段苏权担任独立师政委,让他带着一支四百人的小队伍,去吸引敌人火力,好帮大部队成功撤离。
段苏权带着队伍要迷惑敌人,就把自己带的队伍伪装成红军主力。然后跟敌军狠狠打起来了,这么做是给真正的主力部队的同志们争取撤退的时间。段苏权可英勇了,在他的带领下,敌人被耍得晕头转向,敌人气得直接调过来好多火力,就想把段苏权带的黔东独立师全部消灭掉。
这一打就打了一个多月,最厉害的时候,十个团的火力从各个方向把段苏权他们给围起来了。力量这么悬殊,还打了这么长时间,段苏权带着的同志们早就没子弹、没粮食了,就靠着最后那点信念,说啥也不放弃。
段苏权想早点突围,就打算带着同志们去攻打秀山县的邑梅镇。哪知道,在行军的时候,段苏权右脚不小心被打伤了,没办法,只能去安全的地方养伤。这时候,剩下的同志们可就惨了,敌人攻击得更猛了,到最后,根本没法还手,将士们全都牺牲了。
段苏权在战场上没被敌人发现,敌人就在周围进行地毯式搜索。多亏了熟悉地形的李木富,他救下了段苏权,带着段苏权躲进山洞里,这样才没被敌军追上杀掉。
段苏权晓得自己带的黔东独立师全没了,这时候,跟组织也彻底断了联系。因为是打游击嘛,段苏权也搞不清大部队到底在啥方向。为了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命,段苏权打算先回自己老家,再瞅机会跟组织联系上。
段苏权的领导任弼时在组织上得知黔东独立师掩护时全军覆没,就给参战的所有同志办了葬礼,哪知道段苏权还活着。
就在这个时候,在李木富的帮忙下,段苏权把自己扮成了一个乞丐,成功地甩掉了敌人的追击。当他再次回到老家见到父母的时候,段苏权的爸爸都不敢相信,面前这个要饭的竟然是自己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儿子。
段苏权回家的事儿也被当地的国民党部队知道了。不过,段苏权看起来很年轻,国民党部队就觉得他也就是个入伍不久的小同志,肯定不是啥大官儿。所以,他们没把段苏权抓走,只是派人在他家附近监视着他。
段苏权的爸爸特别心疼儿子,就给他找了个干杂役的活儿。段苏权本来想着把身体养好了就去打探大部队的消息,结果发现国民党在监视自己,没办法,只能先不跟大部队联系了。为了不让家人遭罪,段苏权就只好接受杂役的工作,想用这个法子骗过国民党。
这出戏一演就演了三年呐。这期间,为了骗敌人,让敌人放松警惕,段苏权就在老家结了婚。这么做就是要营造出一种回归家庭、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样子。他,甚至还重新开始读书。就这么着,慢慢地,敌人就认可了段苏权会一直待在家里的想法,于是就不再监管他了。
段苏权就开始一点点寻找机会,去和红军主力部队取得联系。后来,同乡谭毛苟因为受伤而脱离红军,借着这个机会,段苏权得知了主力部队的方向。心里一直牵挂着红军的段苏权,就想重新回到红军队伍里,接着战斗。
然后就跟父母和妻子全都说了。段苏权的父母和妻子都特别理解他,知道他是个有大志向的人。所以就掩护段苏权撤离,这才让段苏权顺利回到队伍里。
任弼时再次见到段苏权的时候,那是相当惊讶。三年前,他都以为段苏权已经殉职了,可现在,段苏权就活生生地站在自己跟前。任弼时惊讶极了,打心底里觉得段苏权真的很了不起。
段苏权再次回来后,就不停地学习。他既充实自己的作战经验,又用思想武装头脑。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清除战争遗留的问题,段苏权多次参加扫荡工作,不遗漏任何一个敌人。而且在行军打仗的时候,还持续对当地民众开展思想教育训练。
段苏权年纪轻轻就凭借自身才能被授予少将衔,这对他而言可是极大的肯定,也让他在之后的工作里更有干劲了。
解放战争的时候,段苏权带着八纵去参加辽西战役。他接到了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得拦住国民党在辽西的军队,不让他们往南跑。段苏权一知道这任务有多难,马上就组织同志们一块商量计划。他们想用奇袭的办法,再使迂回战术,一个劲儿地躲敌人特别密集的炮火,可敌人的火力压制得太猛。
我军就想着一定要坚守住阵地,和敌人正面刚,这一打就激战了12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里,敌人冲了18次,我军每次都把他们给打回去了,稳稳地守住了阵地,一点儿机会都没给敌人。
费了好大劲儿才把敌人打退,段苏权就又接到一个任命,让他全力去冲击敌人在东西海子的部署。因为地势的缘故,段苏权带的队伍只能从外圈包围敌人,这样就没法知道敌人内部啥情况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变得复杂得很。
战场上的局势那是瞬息万变。段苏权为了把伤亡降到最低,专门给部队的同志们下了指令。他说,行动的时候得麻溜儿的,指挥要干脆果断,一定要死死顶住敌人,可不能让敌人跑。要是敌人突围跑了,咱也别恋战,把这事儿留给后面的部队就行。每个人都得时刻准备好上战场参战。
情况还不明朗的时候,段苏权带着同志们一次次打胜仗。解放战争打完了,他立马就投身到抗美援朝战争里。段苏权以前学过飞行知识,他就用自己的指挥经验,帮前线的战士打仗。他自己编写的学习口诀,在飞行员驾驶培训里还特别重要。
段苏权打从参军起就有很多成就,每场重要战争都有他参加。他年纪轻轻就出名了,小小年纪就当上了特委书记。后来,被授予少将衔,打这之后就一门心思扑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上,感觉终于要苦尽甘来。
可就在全面授衔仪式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吧,段苏权哪怕再不怎么样,那也得被授予中将。结果,没想到组织决定就维持段苏权少将的军衔了。
段苏权听到这样的决定后,心里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立了那么多战功,怎么就还只是个少将?一气之下,段苏权用力扯下自己的肩章,刹那间,满肚子的委屈都涌了上来,要知道军衔在军人心里的地位那是无与伦比的。
组织心里清楚,段苏权很看重军衔这事儿。组织也明白,要是不给出个正当的说法,大家肯定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所以,组织就讲了为啥要维持段苏权少将军衔的决定,毕竟授予军衔是有很严格的查验流程的。
那时候段苏权参军的时候有三年空白期,这三年的情况没办法核实是不是真的。而且这期间还被国民党监视着,所以他很难彻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不过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段苏权表现得特别优秀。就因为这个,大家愿意相信他对党的忠诚。只是,他有一段经历是空白的,又没有特别有力的证据,所以没办法,只能让他继续保持段苏权少将的军衔了。
段苏权晓得这个原因后,马上就冷静下来了。他想起自己之前脱离组织的那三年,就不再吭声了。他愿意听从组织的决定,而且,为了不让组织为难,也为了让那些怀疑他的人不再说三道四,段苏权还宣称,以后再也不穿军装露面了,他对党忠心,也不需要靠军装这些东西来证明了。
这一场风波过后,段苏权可没就此消沉下去,反而更用心地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后来,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他还前往老挝出使,去帮助老挝搞建设谋发展,对抗美国的打压。
段苏权这一辈子,年少时充满意气风发的劲头,后来也有静下心来学习沉淀的时候。他最后没得到更高的军衔,可他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持续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也许他也曾感到委屈,但是在国家大义跟前,他老早就把个人利益抛到九霄云外。像这样的英雄前辈,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