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雄可是林彪的亲侄子。在他人生的每一步,他都以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为榜样。他从不滥用手中的权力,在特殊时期,他跟林彪界限划得很清,坚决不搞拉帮结派那一套。
就因为他对党和人民始终怀着那份不变的热爱与奉献,所以他才能迅速从苦难里走出来,当上中国建设部的第一任部长。
1938年的时候,林汉雄第一次来到延安。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孩,脑袋大大的,个子小小的。别看他个头不大,脑子可灵了,学习成绩相当好,在班里那可是拔尖儿的。
父亲林育英带着林汉雄在外奔波多年,所以林汉雄小时候生活挺艰难的。这就使得他的身体状况比同龄人差不少,刚入学没多久就得了腮腺炎。
在缺医少药的时候,父亲林育英把组织分给自己补身体的红枣、鸡蛋啥的,都给了生病的林汉雄。
等这些东西送到医院之后,林汉雄不想自己独自享用,就拿过去分给同病房的其他同志了。
林汉雄身体稍稍好转之后,就在那时候,有个画家得了伤寒住进了医院,林汉雄就把他父亲送来还没分完的补品全都送给了这个画家。
这位画家身体不太好,而且当时根据地条件特别艰苦,治疗伤寒的特效药基本没有,画家的伤寒病就一直不见好。
有个医生提了个主意,让得过伤寒病的人给这位画家输血,好让画家的身体能恢复健康。在医院里把跟画家血型相同的人都找了个遍,结果发现就林汉雄合适。
医生很纠结,该不该开口去问才12岁的林汉雄?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个病人,并且才刚刚恢复不久。
哪知道,这时候林汉雄早就晓得医院正在号召输血救人。他瞅见医生朝着自己走过来,他可机灵了,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自己就是那个输血救人最适合的人选。
林汉雄特别干脆,毫不犹豫就对医生讲,要是病人有需要的话,他愿意献血,让医生尽管放心。他大方地给这个画家输了300毫升血,这对一个小孩来说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林汉雄年纪轻轻就能做出这么厉害的英雄事迹,这肯定得感谢他父亲和母亲的良好教导,要知道,父母始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林汉雄的父亲林育英可是相当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是特别坚强且有韧性的革命者。想当初在上海,他领导群众游行示威的时候,军警突然朝着群众开枪,林育英第一个带头领着游行的民众反抗,还抢夺敌人手里的武器。
在搏斗的时候,林育英没来得及挡住敌人的袭击,头顶就被敌人的刺刀挑开了个一寸多长的口子。
眨眼间鲜血就流了出来,那红色把他的上衣都染透了。林育英的胸背,还被敌人的枪托一下接一下狠狠地砸着,可他强忍着剧痛,带着群众冲出敌人层层的包围圈。
在那之后的好多年里,林育英在武汉、沈阳、抚顺、莫斯科等好多地方到处奔波,始终都在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着。
红军长征结束后,他接到命令回国。他乔装成商人的样子,化名张浩,带着密码本,独自骑着一头骆驼,穿越了那荒无人烟的蒙古大沙漠。
经过两个月的千辛万苦,他总算回到陕北,和红军相聚了。毛主席见着他,可高兴了,拉着他的手就说,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这下又多了一员大将!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林育英当上了八路军一二师的政委,就和刘伯承一道前往抗日前线了。可他之前头部受了很重的伤,又没好好治,脑病特别严重,工作的时候好几次都晕过去了。毛主席就把这位大将调回延安去养病,让他做一些文职方面的工作。
1942年,林育英的病是一天比一天重。到了3月,他已经快要不行了。这位在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上立下大功的人,满怀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就这么倒在了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候。
林育英快不行的时候,专门托人给林彪带话,让林彪赶紧回延安。
躺在病床上的林育英看起来特别虚弱,他拼着最后一口气,带着一点遗憾对林彪讲,林家三兄弟当中就他能看到革命胜利了,他盼望林彪好好去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革命信念牢牢坚定住,一定要一直相信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在他们的引领下把革命进行到底。
能看出来,林育英把林彪看得透透的。林彪的军事才能,他是认可的,可在政治和革命意志这两方面,林育英特别不放心,临死之前还多次叮嘱。
林育英逝世后,毛主席满心都是惋惜之情。依照林育英的遗嘱,他被葬在桃花岭上,葬礼那日,好多中央领导人都给他抬棺。
万人公祭大会上,林汉南、林汉雄站在父亲灵柩前,兄弟俩代表全家发誓,要学习父亲的精神,继承父亲的遗志,在中国共产主义事业道路上一直干下去。
日本投降了之后,林汉雄的哥哥林汉南就申请调到东北赤峰区去,他父亲以前就在那儿战斗过。解放战争的时候,林汉南和十几位同志一起组成了个工作组,然后跑到佳木斯、鹤岗好多地方去发动群众,让大家支援解放战争。
当他们行至林口县时,遭到了被国民党收编的土匪队伍的突然伏击。在子弹打光、物资耗尽的绝境下,这些先辈们仍然顽强地进行抵抗,对敌人的劝降根本不屑一顾,为了中国的解放,他们勇往直前,毫无畏惧。
林汉南面对人数超多、弹药还很充足的敌人,人家是有准备的,他这是有心算无心。在跟敌人血拼的时候,他的血都流干了,最后一滴血也没了,全中国解放那天他都没能看到。
林汉雄从母亲那儿得知哥哥林汉南离世的消息后,心里特别难受。毕竟父亲身体向来欠佳,平常都是母亲和哥哥管他比较多。
父亲林育英走了之后,都说长兄如父嘛,他对林汉南的感情就变得更深了。可没成想,才过了短短几年,哥哥也像父亲一样离开了他。这对还是少年的林汉雄来说,打击可太大了。
一直劝导他,希望他能重拾信心,牢记当年在父亲灵柩前发下誓言的人是母亲涂俊明。
就在这个时候,东北差不多都要全境解放了。党中央就想到,以后不管是接管工厂、企业,还是办工业啥的,都得有大量有本事的建设性人才才行。
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林汉雄报了名,要和另外20名学员一道去苏联留学,学工科方面的知识。
要去国外留学,首先就得把语言关过了才行。在苏联的安排下,林汉雄他们就先到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去学习俄语。
他们完全依照苏联10年一贯制的教育制度来开展教育工作。林汉雄他们,根据各自年龄和以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被分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校去学习。
林汉雄还有其他五位同学,被分到了伊万纳夫动力学院。才在这儿学了没几天,苏方瞅见中国学员穿得比较单薄,就用红十字会的名义,给每个中国留学生发了几件防寒的衣服。
其中有一套红色条纹西装,一件棉大衣,还带着毛皮领子,另外还有皮鞋、套鞋、羊毛毡鞋子之类的。
这对于正冻得哆哆嗦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真的就像是雪中送炭。苏联在极北的地方,本来就特别冷,还动不动就下雪。林汉雄他们刚一到苏联,就觉得冷得不得了。
在伊万纳夫动力学院里,林汉雄他们主要学习数理化和俄文知识。教课的老师全是苏联人,大家学习可卖劲儿了。新中国眼看就要开始建设了,每个人都担心自己学得太慢,赶不及回国出份力。
这些留学生,白天跟着老师学东西,到了晚上就点灯熬夜地读书,还分享各自学习的体会。这么过了一个学年,大家在学业上都进步特别大。苏联的老师们都一个劲儿地夸这批中国留学生,说他们是自己见过的最勤奋、最努力的学生。
到了第二年,林汉雄他们已经开始慢慢适应苏联那边的生活,也习惯了当地的语言。这时候,他就得考虑一下自己将来想去上哪所学校了。
林汉雄记起父亲临终时所说的话:“列宁讲过,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电气化。”
就这样,林汉雄想都没想就决定去学水电了。他和另外几个同学一块儿到莫斯科动力学院上学去了。这所学院可是苏联最好的学校,在全世界都特别有名气,每年来这儿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能有一千多人。
这批在延河边长大的孩子,在延安的时候就习惯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他们到苏联学习时,特别节省,从不乱花一分钱。早上起来空着肚子就去上课,饿了就啃点面包垫垫,晚上就自己烧锅做饭。
真的馋得受不了的时候,就从大家平常节省下来的生活费里拿出一点钱,买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牛肉,量大概够每人吃一口的,然后用好多土豆做一顿土豆烧牛肉。
牛肉炖烂糊了之后,就连土豆都会有股牛肉香。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一锅炖牛肉,然后痛痛快快地吃起来吧。
毛主席首次出访苏联时,还惦记着接见那些在异国求学的学生。得知他们在工科知识的学习上进步特别大,毛主席特别高兴地讲,等他们学好回国了,新中国就能放开手脚开发能源,让全中国老百姓都能用上电灯。
毛主席给他们题了词,那上面写着“发展电业”四个大字,周总理也激励他们要艰苦奋斗,好好学习。
这些留学生可没让毛主席和新中国失望,出了好多英雄,像水电将军崔军、贺毅,航空专家叶正大、叶正明,还有首位建设部长林汉雄。
林汉雄回国后,没像别人想的那样去部委历练,他和同学们一样,一头扎进基层。就从最普通的一员开始干起,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去思考整个国家工业化的未来发展。
他没对中国水电工程盲目地大改大革、大搞创新,而是把实用性放在首位,就这么踏踏实实干活的他,很快就成了中国水电事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有一回,林汉雄和他的同学贺毅,这俩人代表水电部到柘溪水电站去,负责主持大坝安全度汛的工作。柘溪水电站可不得了,被称作是湖南的第一颗红宝石、聚宝盆,就这么个厉害的水电站,从开始建到发电只用了三年时间。
当时正巧碰上湖南特别罕见的大暴雨,柘溪的水位一下子涨得特别猛,水库里都关了好几十亿立方的水。大坝开始溢流,超大量的洪水就从几百米高的坝顶直往下冲。
这种情况很危险,林汉雄他们一到那儿,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安危,马上就到坝上去查看情况,研究应对方案。
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别的大坝也一个接一个地传来紧急情况。按照上级的部署,几个人分了工,贺毅就留在这儿处理柘溪大坝的度汛工作,林汉雄,则前往另一个同样危险的水电站去处理险情了。
林汉雄和贺毅他们通过科学计算,缜密部署,最后把这场洪水给制住了,没让当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按照林汉雄夫人项苏云的说法,在特殊时期,林汉雄的大哥林肖硖碰上难处还被诬陷了,他就想到自己的叔叔林彪,打算让母亲去找林彪帮忙。结果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不是林彪,而是林彪的秘书。
对方表示林彪这会儿不方便接电话,让他们有话就直接跟自己讲。等说完林肖硖的事儿,对方啥具体的回应也没有,就送来了几本《毛主席语录》。
可这次见面,涂俊明还是没看到啥希望。两边就简单地寒暄了几句,然后就匆匆结束走人了。
“九一三”事件后的一天,林汉雄正在水电部忙葛洲坝工程的事。突然,办公室闯进几个不速之客,简单说几句后就把他带走了,安排到总后勤部的一个地方秘密住了四年。
林汉雄心里明白对方的企图,可他身为烈士的后代,不管是生活里还是工作中,都努力朝着父亲的样子去做。他这人正直又光明正大,谁的恐吓、威胁他都不会怕。
后来,他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位革命前辈一辈子都扑在水电事业上,发光发热。1988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中国建设部的第一任部长。
他在建设部任职的那4年,对村镇建设工作可重视了!多次发通知,让各地建委得重视农村住房条件的改善,好让农民能安心过日子。
在林汉雄的带领下,好多村庄都通上了水和电,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也能用上明亮的电灯了。城市里,天然气的普及率也从1985年的22.5%提高到了42.2%。
林汉雄退休后,还是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中国后来的发展也没让他失望,2015年的时候,青海的果芒村和长江村合闸通上电,这两个村可是全中国最后才通电的乡村。
林汉雄始终追随着父亲林育英、哥哥林汉南的步伐,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坚定地挥洒着自己的努力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