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斯拉更惨,美国造车新势力们集体“扑街”!

浩子观点 2024-04-30 23:15:40

据说中国的新能源车被“卷到死”了,各大厂商在拼价格的同时,也在赔钱。

除了比亚迪和理想这两家公司还能赚点钱之外,其他的车企,基本上都是一部接着一部地赔钱,每一年的财报都是亏的一塌糊涂。南京的拜腾,如皋的迈迈,杭州的长江电动轿车,都有不少人被骗了钱,破产了,跑了!

这岂不是说,美国的新势力,在市场上的竞争,都是井然有序的,他们的盈利能力,他们的财务状况,都非常的好?

1.特斯拉这个号称“电车之王”的家伙,要完蛋了?

特斯拉,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品牌,已经很久没有推出过新的家用车型了, Cybertruck的销量也不是很好。

此外,特斯拉的总体销售也出现了"滑铁卢"的情况。该公司在一季度共生产433000台汽车,售出387,000台汽车,较上年同期下滑8.5%,较上年同期下滑20.1%。

(照片描述:由于电池不足,无法批量生产电动车)

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这一数字首次低于400,000台,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该数字首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在中国,特斯拉的销售情况更加糟糕。三月份,特斯拉在中国的零售销售达到62,000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6%;第一季度的销售量为132,000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6%。特斯拉中国公司在第一季度的销售成绩排在比亚迪、吉利之后,位列第三。

在美国,由于电池短缺和难以交货,新型电驱型小货车只是一个噱头;在欧洲,一月红海危机使柏林的超级工厂产量下降,两个月之后,由于环境保护主义者放火,柏林的一家工厂也不得不停止生产。

在印度,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原本打算于四月二十一日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商谈合作事宜,但由于许多细节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所以行程被延后。而特斯拉针对低端市场推出的经济型轿车—— Model 2,也让公司内部的决定变得犹豫起来。看起来,印度并没有马上就能跟上。

于是,特斯拉在销售下滑,生意惨淡,推出新车失败后,不得不在全世界裁员10%,并眼睁睁地看着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对其股票进行了降级处理,最后,它的股价继续下跌。

(特斯拉的股票今年已经下跌了三成。)

即便是特斯拉这样的世界电动车巨头,美国的新能源企业也是一样。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讨论美国四大新势力,他们的处境甚至比特斯拉还要糟糕。

2.美国氢能源新势力,以“短视频”敛财

乐视贾跃亭凭借“PPT造车”而闻名,美国尼古拉(NicolasNikolaMotors)的米尔顿(Milton)则凭借“短视频制造汽车”而闻名。

贾跃亭可是投资了好几家汽车公司的,其中就有“特斯拉杀手”,还有美国的“Lucid”,还有美国法拉第未来,据说已经生产了十一台,不过美国的尼古拉,根本就是骗人的,专门骗美国的通用汽车等大公司。

就我个人而言,尼古拉汽车公司是一个更大的骗局,甚至超过了贾跃亭。

米尔顿是学市场营销的,和汽车工程学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从一所被称为“美国三流野鸟”的大学里,最重要的是,他连本科都没上就退学了。

不过米尔顿也不是吃素的,他能让一众投资人入股,自然有他的杀手锏,那就是日本汽车公司最得意的氢燃料电池。

米尔顿刚起步时,特斯拉就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了,除了特斯拉之外,美国还有菲斯克汽车、 Lucid汽车等品牌的电动车,米尔顿知道,想要说服投资商投资电车,那是不可能的!以他们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很容易就能看穿他的谎言。

所以他将赌注压在了“氢能源”上,日本对锂离子电池并不感兴趣,一直在研究氢气电池,但却无法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为什么?首先价格昂贵;第二,氢的危险性;第三,它的用途,比轿车更适用于大货车。

(照片描述:尼古拉公司生产的小货车)

米尔顿很快就意识到了氢能源的重要性,他在 PPT上做了一张 PPT,声称自己可以在十五分钟内行驶一千公里,米尔顿还在给资本家们打着广告,说尼古拉要超过特斯拉。

米尔顿还拍了一些花里胡哨的“短视频”,比如将一辆空的汽车停在山上,然后顺着山道滑行,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广告,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而媒体们也喜欢看热闹,对尼古拉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这便是尼古拉“短视频”的汽车制造理念。

米尔顿也是用“短视频”做广告赚来的钱,在美国收购了一些空壳公司,并将其包装起来,让其在市场上大肆宣传。

什么要在美国建设700座加氢站,要到2021年才能盈利之类的大话,更是直接以特斯拉研发出的 Semi电动车侵权为由,将特斯拉告上法庭,声称特斯拉生产的“Semi”电动车侵犯了尼古拉公司的专利权,并为此索赔二十亿美金。

尼古拉公司的核心专利是什么?尼古拉表示,特斯拉的货车跟他的车很像。

这根本就是一场骗局!

但也正因为如此,福特的市值才会直线上升,比福特还要高,就连福特的竞争对手通用,都愿意注资,唯恐错过了这个历史性的机会。

有消息称,通用汽车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尼古拉公司的新普通股,而尼古拉公司则持有11%的股份,两家公司都打算在2022年之前推出一款名为“Badger”的氢燃料电池皮卡,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尼古拉的车事件,很快就被有心人发现了,然后被媒体曝光。米尔顿的骗局,让投资者们看的眼花缭乱,尼古拉的股票,从2020年六月的65美元,跌落到了2024年的6美分。

(图片描述:尼古拉公司的股票下跌至大约50美分。)

美国检方于2023年12月13日对米尔顿的指控成立,并提议判处尼古拉公司的创始人米尔顿入狱十一年。

3.特斯拉被称为“杀手”,损失惨重!

而 Lucid汽车,则是一批特斯拉的前员工,在马斯克的带领下,从他们手中夺走了一大笔钱。

去年,美国彭博社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Lucid今年的销量,至少损失了33.8万美元,即使有中东财团的支持,但这么亏下去,也是个大问题。

(照片描述: Lucid Air,与特斯拉 S级车型相当)

也正因为如此, Lucid公司的市值一度超过了美国的福特公司,其股票从57美元的最高点下跌到了3美元。

(照片描述:鲁奇的股票下跌到了3美元以下。)

这倒不是说 Lucid的产品不好,他们的 air系列电动车,在行业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生产的都是特斯拉的 Model S车型。但现在,华为推出了25000 rpm的马达,小米27200 rpm的马达,这让业内再也没有人敢质疑美国 Lucid的马达了!

此外,该公司的前老板就是贾跃亭这个大骗子,这里面的资金博弈很有意思。

最早的时候,这家公司是特斯拉的一位华裔科学家谢家鹏创办的,名为 Atieva,专注于动力电池的研发。

(图片描述:该公司的两个华裔创始人)

2009年以后,中国青云创投成立的中国环保基金、美国洛克菲勒(Rockefeller)的 Venrock公司(Venrock Inc.)、日本三井(Mitsui)等公司相继对 Atieva进行了注资。

2013年,彼得·罗林森(Peter Rogerson)加盟,他是特斯拉 S型车的负责人,并以特斯拉 S型为目标,制造一款超过特斯拉的超跑跑车。

那时候,贾跃亭用 PPT在中国制造汽车,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了一家叫 Atieva的公司,那就是 Lucid还没更名的时候, Atieva就是 Lucid的二大股东,最大的股东是中国的北汽,已经豪投了一亿美元。

北汽(北汽),中国资本,对 Atieva的动力电池系统感兴趣,想要共同开拓中国市场;而美国华裔谢家鹏及其团队,却更看好美国国内的机遇,或许,更多的是因为他和其他“复仇者们”,从特斯拉离职后,想要在美国打败特斯拉,挽回他们的颜面。

北汽为像谢家鹏这样的人提供了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机遇,但他却没有把握住。在阿蒂耶瓦的开发道路上,资方和创办者之间的争斗最终以两败俱伤告终,北汽和谢家鹏愤怒地离开了该公司。这样,二大股东贾跃亭就有可能从中获利。

(图:贾跃亭入主北汽,成为阿蒂伊瓦的大股东)

创始团队找上了乐视贾跃亭,而贾跃亭则接手了北汽对阿蒂耶瓦的收购,以40%的股权成为了最大的股东,并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Lucid,瞄准了一款新的豪华电动车。

但2015年后,老贾陷入了债务危机,他把 Lucid的股票卖掉了, Lucid最终选择了中东的石油公司,后者迫切的想要将新能源行业变成自己的公司。

罗林森,这位特斯拉的前任 CEO,曾经设计过一款 Lucid Air,想要进入中国市场,但在北美,他的销量根本无法跟特斯拉相比,一年才能卖出几千辆,每一辆都是亏本的。

(图片解释:沙特的资金也很难拯救卢塞德。)

不久前, Lucid还说,到2024年,沙特的产量将会达到9000台左右,这与三年前预计的2024年的产量相差甚远,而中东国家的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开始蠢蠢欲动,据说是打算将 Lucid的所有股份都买下来,然后自己动手。

4.美国新势力,卖一辆车亏4辆小米Su7

而与 Lucid一样倒霉的,还有一家美国新势力,名为 Rivian。

按照彭博社的说法,每一辆车损失十一万美元,也就是八十万人民币,差不多能买四辆小米SU7了,不过相对于 Lucid的损失, Rivian已经很不错了。

(图片解释:瑞维安同时在美国股票和消费品市场挂牌。)

而且,里维安和卢塞德不同,里维安不是公司内部斗争和资金游戏的产物,也不是尼古拉的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只是一个营销天才,对汽车工程一窍不通。

瑞维安公司的创办人是美国年轻人才俊斯卡林吉,他的父亲是一名汽车工程师,并且拥有着麻省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

(照片描述:斯卡林吉,里维安公司的创立者)

斯卡林吉在2009年成立了一家名为 Mainstream的汽车公司,原本是做汽油车的,那时候特斯拉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而马斯克作为硅谷的一名青年投资人也加入了进来,两年后,斯卡林吉将自己的业务转向了轨道交通,并将其命名为“Rivian”。

2015年,里维安小组设计了首辆电动多功能越野车,并于2017年从日本伊利诺伊州买下一家三菱汽车制造厂,开始大规模生产。

一年之后,瑞维安公司在洛杉矶汽车展上展示了他们的两款概念车,R1T电动皮卡车,以及一款名为R1S的电动越野车。

(照片描述:瑞维安电力小货车,专为北美市场而设计)

Rivian一直在做产品的研发,但从2018年开始,公司就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无法量产。没有稳定的资金,只靠烧钱的话, Rivian的产品根本不可能量产。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网络购物巨人亚马逊和美国福特公司分别注资了七亿和五亿美元, Rivian起死回生,即使是在这场灾难中,亚马逊、福特两大财团,以及华尔街的各大财团,也都在不遗余力地帮助 Rivian。

最终,在2021年,福特推出了一款电动多功能越野车,并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上市一个月内,该公司的股票从每股106美元飙升至接近180美元,令投资者喜出望外。

当然,如果没有销量的支持,公司的股票还会继续下跌,从180美元的高点开始,公司的股票就一直在下跌,到了2024年4月16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降到了8.26美元,和2021年11月的最高点相比,市值缩水了95%。

所以,里维安在二月份就宣布了大量的裁员计划,他们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实现盈利,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容易,因为未来24年,美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很可能会减速。

(图片描述:瑞维安的股票下跌了90%以上。)

但 Rivian仍在为交货而奋斗,在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生产了23000多部汽车,超过20000部,较去年同期翻了两番,到现在为止,该季度的销量仍然保持在一万部左右。

虽然还在赔钱,股价也在暴跌,但有亚马逊和福特做后盾, Rivian的处境还是比较安全的。因此,不仅仅是中国的汽车新势力,就连美国也是如此。

5.菲斯克,这个曾经和特斯拉并驾齐驱的家伙,竟然“又”要倒闭了

最后,菲斯克公司也在2015年推出了电动车,和特斯拉一样,都是一家新势力。

其创始人亨利克·菲斯克曾为宝马Z8,阿斯顿马丁DB9以及V8V8V8跑车做过设计。

(配图:阿斯顿马丁V8 Vantage

一个设计师,能不能自己创业?

不过从外形上来看,这款车还是很可靠的,08年就上市了卡玛,硅谷的凯鹏华盈也对它进行了注资,并且还从美国的能源部那里得到了一笔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

(照片描述:亨利克·菲斯克,菲斯克公司的创立者)

2012年,卡玛正式投产,但是没过多久,菲斯克公司就宣布,将239台卡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召回,原因是该公司生产的A123系统公司生产的一款电池模组,有可能造成电池组短路,数月之后,菲斯克公司宣布将召回2400台电动车,原因是散热风扇的某个部件有问题,有可能引发火灾。

2013年,公司申请了破产,一年后,中国浙江一家万向集团收购了万向,改名为卡玛,尽管万向是知名企业家鲁冠球创立的,但他也没办法让美国公司在中国起死回生。

但菲斯克并没有放弃,2016年,亨利克·菲斯克发现万向集团已经放弃了菲斯克,便重新成立了菲斯克,并在2020年以 SPAC的方式上市,菲斯克很清楚中国最强大的供应链,也是市场最大的市场,他决定加入进来。

菲斯克汽车公司今年已经制造了10,000台,其中4700台已经交付,并将于2023年6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将在上海建立其第一个交货中心。

不过,即使菲斯克能够批量生产,进入中国市场,也改变不了命运,从2021年的30美元,到现在的1美元。二月份,由于其股票价格在30个交易日中的平均值都不到1美元,纽约股票交易所收到了一份关于“不遵守规则”的通知。

除此之外,外界对菲斯克造车厂的质疑声也是不绝于耳。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正对菲斯克“Ocean” SUV汽车“意外漂移”一事展开调查,这款车近期受到美国 YouTube博客马奎斯·布朗利的差评,网络口碑大扑街。

(照片描述:备受争议的菲斯克海洋 SUV)

一些传统的汽车制造商,看到菲斯克陷入困境,都想要趁机捞一笔。这一举动是在日本日产公司和菲斯克公司高层会谈之后做出的,并且对菲斯克的经济援助很感兴趣。在这项交易中,日本车企将投入四亿美元用于菲斯克公司的货车平台,并且计划自2026年起制造阿拉斯卡牌小货车。

但是本身正在下滑的日本汽车公司能否挽救菲斯克?很难说。

四月下旬,美国一家上市公司菲斯克向美国证交会递交了它每年一次的10- K报表,而这个麻烦缠身的电动车生产商也宣布,由于二月份没有偿还一项重要的利息付款,它必须延迟递交2023年的财务报表。

美国新汽车制造商称,若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偿还其债务,将于30天内正式提出破产申请。

最后,为了表示对贾跃亭的尊重,贾跃亭在美国的法拉第未来,股票下跌到0.045美元,这是为了表示对贾跃亭的尊重。

(贾跃亭手中法拉第未来的股票只剩下4.5美分了)

总而言之,我们经常抱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赔钱不赚钱,销量增加不多,但是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不也是一样吗?

各位,请再给我们一些时间和耐心,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并不逊色于任何一家车企,但是,我同样不赞成‘无底线内斗’,国产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也到了该停止的时候了!

0 阅读:0

浩子观点

简介:多年自媒体运营者,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