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丢一门炮,重金悬赏未果,送信王必成:愿用百挺机枪换

又莲评历史故事 2024-10-24 08:46:38

日军丢一门炮,重金悬赏未果,送信王必成:愿用百挺机枪换

引言:

1944年春,硝烟弥漫的安徽广德,一场关于一门"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的较量悄然展开。新四军第16旅以智慧和勇气,从日军手中缴获了这件珍贵的战利品。面对损失,日军不惜重金悬赏,甚至提出用百挺机枪交换。然而,新四军旅长王必成毫不动摇,坚守这来之不易的战略资源。这场围绕着一门火炮展开的较量,不仅体现了中日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更折射出两军意志的较量。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展现了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的智慧与勇气,也揭示了日军在战场上的狼狈与无能。

战火纷飞 英雄辈出

1944年的春天,中国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七个年头。在安徽省广德县的土地上,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上演。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区,大举实施"扫荡"作战。

这片临近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土地,成为了日军重点进攻的目标。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驻守在此的新四军第16旅将士们,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

新四军第16旅旅长王必成,是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指挥官。他的部下亲切地称呼他为"王老虎"。王必成带领部队,一直在寻找时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在新四军第16旅的序列中,第48团是一支作战经验丰富的劲旅。团长刘别生年仅29岁,却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指挥的部队,多次在与日军的交锋中取得胜利。

3月29日这天,驻守在门口塘据点的日军小林中队和300多名伪军,携带着一门"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向杭村一带发起进攻。这支百余人的日军队伍,隶属于日军南浦旅团。

他们沿途烧杀抢掠,肆意破坏,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得知日军来袭的消息后,刘别生立即向旅长王必成报告了敌情。同时,他迅速调动1营和3营的战士,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

根据作战计划,3营奉命开赴杭村西南的祠谷山,负责切断日军的退路。1营则占据杭村东南的牛头山,两支部队协同作战,形成对敌人的包围之势。

3营抵达祠谷山后,立即与日伪军展开激烈交火。与此同时,1营也在牛头山与日军激战正酣。双方你来我往,战斗异常惨烈,互有伤亡。

就在这紧要关头,旅长王必成亲临前线,来到了牛头山。在那里,他见到了第48团副团长饶惠潭。饶副团长带来了团里的"小炮排",这支配备有掷弹筒的部队,成为了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

王必成将望远镜递给小炮排排长戴文辉。通过望远镜,戴文辉惊喜地发现,在敌人的队伍中竟然有一门"大炮"!这正是日军引以为傲的"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

王必成当机立断,决定夺取这门火炮。他对戴文辉说:"我只给你3发炮弹,你能不能把'大炮'周围的敌人给我打掉?"戴文辉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由于使用的是掷弹筒,没有精确的瞄准具,戴文辉完全靠目测来进行射击。随着王必成一声令下,3发炮弹呼啸着飞向日军阵地。日军炮兵阵地顿时乱作一团,负责牵引"九二式"炮的骡马,在炮击中或死或伤。

炮声刚落,王必成立即下令部队发起冲锋。新四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向日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四军,日军步兵顾不上炮兵,慌忙撤退到杭村西南的一处小山包,企图固守待援。

然而,日军的撤退行动被一道山沟阻断,他们被迫停滞在公路边的一座小坟包附近。六七个日军炮手拼命抽打着牲口,却无法挪动沉重的火炮。

一炮定乾坤 新四军显神通

眼见此状,23岁的3营教导员郑大方一马当先,高呼:"同志们上,缴'大炮'!"这一声呐喊,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战场。新四军战士们如潮水般涌向日军阵地,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日伪军被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那些死守火炮的日军炮手,在新四军战士的冲锋下,很快就成了刀下亡魂。战斗结束后,这门令日军引以为傲的"九二式"步兵炮,连同3发炮弹,都成为了新四军的战利品。

这场战斗的胜利,让新四军第48团的战士们欣喜若狂。刘别生团长当即派出9连的战士,护送这门宝贵的"大炮"转移至70里外的骆驼卡。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70里山路,带着这么一门笨重的火炮,考验的不仅是战士们的体力,更是他们的智慧和毅力。

由于这是新四军首次缴获"大炮",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战区。旅部连夜发出通知,要求第46、47团的干部前往骆驼卡参观学习。大家都想一睹这门"大炮"的真容,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然而,当指战员们兴冲冲地赶到骆驼卡时,却傻了眼:有了"大炮",却没人会使唤。这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新四军常年需要在山地作战,这个笨重的"大家伙"实在不好携带。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将这门'大炮'藏起来,等以后有条件时再取用。藏炮的重任,再次落在了9连2排的肩上。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团里还特意派出侦察排为他们提供掩护。

战士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大炮"拆成几个部分,分别装进棺材里,然后埋进隐蔽的山沟。这个办法可谓是一石二鸟,既能保护火炮不被发现,又能迷惑敌人的耳目。

就这样,这门来之不易的"九二式"步兵炮,被巧妙地隐藏了起来。新四军的战士们虽然暂时无法使用它,但心里却充满了自豪和期待。他们相信,总有一天,这门大炮会重见天日,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消息传到日军那边,可就炸开了锅。丢了"九二式"步兵炮的南浦旅团长气得火冒三丈,简直是怒不可遏。他立即联合泗安、广德一带的4000日伪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行动。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找回那门该死的火炮!

日军的"扫荡"行动可谓是声势浩大。他们挨家挨户地搜查,翻箱倒柜,就是为了找到那门失而复得的火炮。然而,新四军的机智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那门火炮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怎么也找不到踪影。

搜寻无果,日军开始耍起了花招。他们在当地贴出了标语,声称新四军可以拿炮来换钱、换子弹。他们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归还火炮,他们就不再"扫荡"当地。这招"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企图利用百姓的恐惧心理来达成目的。

然而,新四军和当地百姓的团结一致,让日军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没有一个百姓被日军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也没有人因为害怕而出卖新四军。相反,百姓们还处处为新四军提供掩护,让日军的搜寻行动处处碰壁。

日军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威胁说,如果拒不还炮,就要把附近夷为平地。这种赤裸裸的威胁,不仅没有吓倒新四军和当地百姓,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反抗意志。

在"扫荡"的队伍里,日军甚至还安排了挑着成担票子的挑夫。他们扬言,只要谁报告了炮的去向,就马上重赏。然而,一个月过去了,日军连炮的影子都没见着,白白浪费了大把钞票。

日军的这番作为,不仅没能找回失去的火炮,反而暴露了他们的虚弱和无能。他们的种种行为,在当地百姓眼中成了笑柄,更加坚定了大家支持新四军的决心。新四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也因此而大大提升。

百挺机枪换 王必成巧回绝

日军的搜寻行动陷入了僵局,他们的焦躁和无能开始显露无遗。驻守南京的第61师团司令部得知丢炮一事后,勃然大怒。他们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命令,责令南浦旅团"速速找炮,不然提头来见。"

这道命令如同一道惊雷,炸得南浦旅团上下人心惶惶。他们深知,如果找不回那门火炮,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惩罚。在这种巨大压力之下,南浦旅团不得不再次派出伪军,挑着钞票四处打听火炮的下落。

然而,这次行动的结果和之前一样,依旧是一无所获。那门火炮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无论他们如何搜寻,都找不到半点踪迹。这种情况让南浦旅团陷入了极度的焦虑和恐慌之中。

就在日军上下一筹莫展之际,南浦旅团长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决定派出一名军官,带着翻译亲自去见新四军第16旅旅长王必成。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也是日军无可奈何之下的最后一搏。

这名日军军官带着翻译,冒着生命危险,穿过交战区来到了新四军的驻地。他们的到来,引起了新四军将士们的高度警惕。在经过严格的搜身和审查之后,这名日军军官终于见到了王必成。

面对王必成,日军军官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他们的请求:他们愿意用"百挺轻、重机枪换一门炮"。这个提议可以说是下了血本,因为在当时的战场上,一百挺机枪的价值和作用远远超过一门步兵炮。

日军军官还特意强调,这些机枪就摆在广德、郎溪一带的亭子上,只要王必成同意交换,他们随时可以履行承诺。这个提议,显示出日军对这门火炮的渴求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然而,王必成面对这个诱人的offer,却显得异常冷静。他听完日军军官的话后,不动声色地问道:"你们为什么这么看重这门炮?"这个问题让日军军官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王必成接着说:"既然你们如此看重这门炮,那它对我们来说一定更加重要。"这句话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日军最后的希望。王必成的态度很明确:这门炮我们是不会还的,无论你们开出什么条件。

日军军官见劝说无效,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他们的这次"谈判"不仅没能换回火炮,反而让新四军更加认识到了这门火炮的重要性。王必成的智慧和定力,在这次交锋中展露无遗。

这次谈判的失败,让日军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南京的第61师团长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决定亲自出马。他带领大批人员,在郎广地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大扫荡"行动。

然而,郎广一带山高路陡,地形复杂,对于不熟悉地形的日军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在茂密的丛林中搜寻,却始终找不到火炮的踪迹。日军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一周过去了,日军的"大扫荡"行动依旧没有任何进展。第61师团长怒不可遇,在暴怒之下,他做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枪毙两名丢炮的日军中队长,以儆效尤。

这个决定在日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两名中队长被押到刑场,他们的结局成为了日军内部矛盾和混乱的缩影。这场因一门火炮而起的风波,最终以两条人命作为代价,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

这场围绕着"九二式"步兵炮展开的较量,以新四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日军不仅没能找回失去的火炮,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相比之下,新四军不仅缴获了一门珍贵的火炮,还通过这次事件进一步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提升了自身的战斗力和威望。

隐藏炮显威 新四军扬威风

日军的"扫荡"行动失败后,新四军第48团再次回到了扬峰卡、骆驼卡一带。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将那门来之不易的"九二式"步兵炮和炮弹从藏匿之处挖出来。这项工作必须小心谨慎,以防被敌人发现。

在挖掘过程中,新四军的战士们发现,尽管火炮被埋在地下多时,但由于包装得当,竟然完好无损。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毕竟这可是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得到的宝贝。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将火炮擦拭干净,仿佛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为了充分发挥这门火炮的威力,新四军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炮兵连。这个决定意味着他们要从零开始学习如何操作和维护这门复杂的武器。新四军的指挥官们深知,要想在战场上有效地使用这门火炮,必须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学习。

炮兵连的成立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他们从各部队抽调了一批聪明机灵、身体强壮的战士,组成了这支特殊的部队。这些被选中的战士们,都感到无比自豪和兴奋,因为他们将成为新四军第一批炮兵。

训练工作是艰苦的。由于缺乏专业的炮兵教官,新四军的战士们只能自己摸索。他们仔细研究缴获的炮兵手册,反复琢磨每一个操作步骤。有时为了弄清楚一个零件的功能,他们会讨论整整一天。

炮兵连的战士们学习热情高涨。他们白天训练,晚上还要挑灯夜读,努力掌握炮兵知识。渐渐地,他们开始熟悉了"九二式"步兵炮的构造和操作方法。每个人都期待着能够在实战中一展身手,用这门大炮狠狠地教训日本侵略者。

终于,在1944年8月23日,新四军第16旅在长兴地区发起了一场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攻打合溪的一个伪军据点。这个据点防御工事坚固,一直是当地百姓的一大祸害。

新四军采取了突袭战术,希望能够迅速拿下这个据点。然而,伪军借着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死活不肯投降。战斗陷入了僵局,新四军的伤亡开始增加。就在这危急时刻,指挥官下令:把"九二式"步兵炮推上阵地!

炮兵连的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火炮推到一个隐蔽的有利位置,开始了瞄准工作。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这门大炮首次在实战中亮相。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响,"九二式"步兵炮发出了怒吼。炮弹呼啸着飞向敌人的据点,在伪军的防御工事上炸开了一个大洞。这一炮不仅摧毁了敌人的工事,更摧毁了他们的士气。

接连几炮过后,伪军的抵抗意志彻底崩溃了。他们开始陆续从据点中走出来,高举双手投降。新四军战士们欢呼雀跃,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感到无比自豪。

这场战斗的胜利,证明了"九二式"步兵炮的威力,也证明了新四军炮兵连的训练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升了新四军官兵的士气和信心。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只要掌握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就能够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新四军充分发挥了这门火炮的威力。他们利用其强大的火力支援能力,多次打破僵局,取得胜利。在一夜之间,新四军就依靠这门"九二式"步兵炮,成功拔除了敌人的多个据点。

这门从日军手中缴获的火炮,不仅成为了新四军的一件重要武器,更成为了他们战胜强敌的信心象征。它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新四军的将士们:只要团结一心,勇于战斗,就没有什么敌人是不可战胜的。

随着战事的推进,新四军在运用这门火炮方面越来越熟练。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使用方法,使其发挥出更大的威力。这门火炮也见证了新四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终,这个关于一门"九二式"步兵炮的传奇故事,成为了新四军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军队的智慧和勇气,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这个故事一直被传颂,激励着后人继续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0 阅读:31

又莲评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