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俗气一些,如果不是颜值甚高,随手拍这种真的没啥竞争力。
接下来是【汽车】、【时尚】、【动物圈】和【娱乐】
首先是【娱乐】,好像目前平台的【娱乐】集中在【明星】,考虑到宏观层面对明星经济的态度,这个领域最好还是不要接触了。内容分化在【音乐】、【影视】里更好。
其次,【动物圈】。这个领域总结起来就是“要么随手拍动物”、“要么让动物摆拍”。这个品类我完全没有观察下去的动力,无法给出太多想法。
至于【时尚】,目前是有【美妆护肤】、【穿衣搭配】和【时尚资讯】三部分内容,这方面其实与【小红书】的主打内容是重合的。它的受众主要还是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美妆护肤】和【穿衣搭配】,还真是需要懂的人来主理,而且,这两个品类很容易商业化——衣服、美妆、护肤类商品的毛利润是真的高。
关于【汽车】,我认为这个领域要么需要资源、要么就是自己有钱。前者可以不用花钱就能接触到各种车,后者本身就是玩车,没有经济负担自然可以随心所欲。
【汽车】这个领域门槛还是挺高的,而且,离大众其实挺远。第一,车这种资产偏重,而且,折旧率高;第二,车不是可以随意更换的快销品;第三,车的可玩性偏小众;第四,车带来的快乐是需要亲自驾驶才能获得,视频是无法还原这种乐趣。
小up主还是不要涉足【汽车】这个领域了。
换个角度说,平台介入【汽车】这个领域才是值得考虑的,车企的广告费可是平台应该争取的肥肉。
接下来是【放映厅】和【资讯】,前者是平台的资源库,与up主没关系,后者也不适合小up主来涉足,难不成你获取资讯的能力比官媒还强?既然你有本事整活资讯,那还不如玩目前火热的这个【知识】坑。
好吧,终于说到【知识】了。
我还是想强调一点,平台的大多数“知识”,本质上还是娱乐。
如果说【知识】,可能【科技】区或者【野生技术】的各种软件教程、生活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那才是效果立竿见影的理工科知识(knowledge)。
举几个很不讨人喜欢的例子,最近恰逢毕业季,平台有什么志愿填报指南的活动,作为平台,搞这样的活动无可厚非,但其实用性是有问题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果专业是与未来就业直接挂钩的,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看,理工科的就业前景肯定最优;由于老龄化和健康问题的持续发展,医科也是值得考虑的——无非是学医比较辛苦;此外,由于社会本体竞争压力加剧,有能力念硕士自然不要盲目放弃机会。
说到底,技术才是硬道理。
装修的泥瓦匠、水电工,也许学历不高,但这些人目前在社会反而是稀缺资源,你钱给少了人家还看不上。你觉得会有多少up主鼓励说,大家可以抽空学点“基础的生活技能”?
再者,有很多专业就业难,一方面是这个专业本身缺少技术性,另一方面是2026年的中国社会是怎样,完全不可测,也就很难预测就业前景——极端一点讲,如果再有一轮全球性的疫情,宏观经济持续衰退,你觉得毕业生就业问题依赖4年前的志愿填报指南能解决吗?
我认为,不能。
还是上面提到的,对于缺少人脉的普通家庭学子而言,技术才是硬道理。
说回平台【知识】这个概念。
目前分为【科学科普、社科·法律·心理、人文历史、财经商业、校园学习、职业职场、设计·创意、野生技能协会】,刚才也提到,比较起来,这里面最硬核的是【野生技能协会】,如果说视频中提及的内容,例如“ps抠图”,你看完之后能依照步骤成功操作,这就是【有用】。但【野生技能协会】是不怎么起流量的,原因就在于,它因为有用,所以不好玩——观众就是冲着解决问题来的。
平心而论,【知识】是平台目前除【游戏】外,最好入手的领域。一方面是平台试图搭建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来保证只要用户想搜没有搜不到的;另一方面,是这个领域获取资料的难度其实很低。
网络时代发展到2022年,很多内容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知识类视频”,基本上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整合。
我们并不是在创造知识,而是在整合资料,再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而快速整合资料需要放弃的就是对【素材】的考据。
正好我最近在观察一位夫妻档的视频系列,像最新一期视频中聊到的“中世纪的睡觉问题”,片尾罗列的参考资料如下图所示。
我们假定创作者是认真消化了这些材料,就不应该出现视频文案中的问题,例如:“在古代,熬夜曾经是最邪恶的事(之一)”。
像《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或《中世纪之夜》中,原文强调的是宗教概念里,黑夜与邪恶有关,但这与【熬夜】没关系。
由于篇幅限制,我姑且只能放这么一段内容,全文和全书内容都比较长或者零散。我想强调的是【熬夜】与【黑夜】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从西方的历史和文化来看,欧洲人对于黑夜的负面和否定性态度是一贯的、延续的。黑夜就是魔鬼、阴谋的同义语,这是晚至近代早期欧洲基督教主流文化对于黑夜的基本态度。”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断章取义。
关于平民、贵族、皇室的睡觉时间,这里的描述也过于“一刀切”,视频文案中反复强调“熬夜”,但根据创作者提供的参考资料中,并没有“熬夜”的详细描述,像《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一文中,其实提及的是这么个说法——
在路易十四时代(1643-1715),法国的凡尔赛宫成为欧洲宫廷生活的中心,每天的活动从早上9点开始至午夜结束。
严格来说,这只是晚睡,而不是熬夜。
刻薄一些讲,这个视频的文案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内容,像路易十四用6500个路灯(点蜡烛)的那种就照亮了整个巴黎,这种话也许参考资料上只是“据说”或者只是边角戏闻,到了视频中成为了史实。
用6500个大蜡烛照亮整个巴黎,这种描述本来就有问题。如果是我,会写成“6500个点亮的蜡烛,帮助巴黎成为一座明亮之都,真正的不夜城”。
我着实不想深扒这种视频的问题,这种在有资料参考之上的“编”,在平台的高流量作品中实在是太多,而且,作品越多,内容越精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就越大。
因为搞特效的时间多了,对原始材料去伪存真的时间就少了。
所以,对于想做【知识】板块的up而言,想出众,文案要经得起推敲,视频质量也要提高。有些人的作品,虽然文案一般般,但视频堆料的确足,观众觉得爽,倒也不会留心这些打在脸上的错误——因为观众也不在乎。
最关键的是,学会整活。
所谓整活,就是好玩,至于是否有用,那是其次的。
其实用上面这个概念,去套目前【知识】领域的流量作品,基本都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