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潘磊
小米汽车开完发布会后,喷子突然大量杀出。
不知道是出于哪种心理,有关小米SU7的一切,都被狂喷。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定价、外观设计、致敬海报、9100t压铸机,甚至是前备箱,等等。
这么说吧,凡是能找到槽点的,小米SU7都被喷了一遍。
但雷军给了这些喷子拦腰一击。
在回复一位粉丝有关价格的询问时,雷军直言小米SU7的价格,将会是50万内没有敌手。
没什么意外。
这条消息又炸锅了。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小米就是大路货,主打性价比。
其实早在发布会上,雷军就已经说了,没有9.9万这个价,14.9万也不要想。
他强调,市面上跟SU7类似配置的车,价格都在40万朝上。
从这个角度看,雷军说这款车“50万内最好”,倒也不是瞎说。
但好像无论雷军怎么解释小米造车,不少人除了喷,不会有其他选择。
这种情况相当病态。
或者至少是不正常的。
现在咱们就从技术、设计、致敬海报等几个角度,详细说一下小米到底有了哪些突破。
在一些人眼中,小米汽车没有“技术”,而是靠所谓的“组装”。
这个我就要多说两句了。
汽车发展100多年来,目前形成的模式,就是车企扮演技术集成的角色,而把多数零部件交给供应商去开发。
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这么认为——车企的创新,实际上是供应商的创新。
这根本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当然了,我知道有些车企号称“全栈自研”,或者说自称“全栈自研”。
但你也不看看,用的都是谁的芯片!
要么8155,要么8295!
即便强大如比亚迪,也得去和英伟达合作,不是吗?
至于压铸机,我觉得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且雷军说了,已经组建了一个3700人的工程师团队,光是在智驾方面就花了几十亿。
小米这种级别的研发配置,有几家能做到?
很多人呢,对3700人没什么概念。
咱就这么说吧,在古代你能调动3700人,你基本就是朝堂之上最顶级的那几个人了。
你想造反,除了镇守边关的那几镇野战军团,基本没人挡得住。
而且小米也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比如27000转的电机,全域800V,等等。
很多人在这方面说狂喷,说太像保时捷了。
我不否认这一点。
但与此同时我也想说,别那么绝对。
因为有些事物,就是那么相像。
比如车轮,你不会去造一个方形轮子吧。
你搞了一个车轮,然后我也搞了一个,然后你就说我抄袭?
没这个道理。
另外一点,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趋同,这个大家没意见吧?
原因也简单——新能源讲究续航,那就得把车子的风阻降低,以提升续航。
因为对于汽车来说,时速超过80公里后,就需要考虑克服风阻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车子做得水光顺滑,才能提升续航和加速性能。
这对设计师来说,做取舍就难了。
具体到小米,一方面肯定要坚持性能第一。
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之前那些最成功的设计,既照顾到人们的观感,还能实现优秀的续航里程。
雷军也表示,小米SU7是中国市场上唯一一辆纯电续航超过800公里的车型。
而保时捷在跑车方面,那就有太多经验了。
所以保时捷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对于小米来说,不可能在另一套数学语言里实现空气动力学性能——公式都是一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SU7的车子长得有点像保时捷,并不奇怪。
另外一点,小米汽车在设计上也确实走心了。
比如SU7有一个很大的前备箱。
很多传统车企根本就不考虑这方面的设计。
但小米通过集成设计,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前备箱,这难道不是设计和功能的突破?
第一个,这肯定是好事。
试想一下:小米毕竟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
小米造车,那就是中国车企。
这相当于为中国造车军团补充了新生力量。
而且看雷军的表态,小米SU7估计要卖到40万左右。
这个市场,就是奔驰宝马奥迪的腹地。
SU7敢打这个市场,对于BBA来说就是末日。
因为小米的生态,BBA完全搞不定,而且也看不懂。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小米非常重视用户体验。
这对BBA来说,又是个短板。
所以小米加入造车,壮大了中国汽车军团,这有什么好喷的?
第二,雷军是在认真造车。
造车这几年,雷军投了100多亿,也是要积淀核心科技,而不是来追什么风口。
这方面,他比那些打着造车幌子,骗取各种补贴的江湖骗子强太多了。
话说回来,就连那些骗子也有人把车卖出去了,难道雷军造的小米SU7就卖不出去?
这完全不合逻辑。
最后一点,不要忽视庞大的米粉群体。
雷军靠自己一己之力,把中国用户带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因此积累了巨大影响力。
现在他要造车,当年那些米粉刚好正是40岁左右,事业有成,房也买了,也到了把燃油车换成电动车的时候了。
所以你告诉我SU7不好卖?
归根结底一句话,先别忙着踩小米汽车。因为在苹果亲自下场造车之前,小米就是最有希望继续颠覆市场的造车玩家。
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