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收藏品,是我20多年收藏生涯最大败笔,割肉都没人要!

文史天下 2024-02-24 21:57:33

说到火花,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说通俗点,它就是火柴盒上的贴花,也是火柴商标的简称。国人称之为火柴贴纸、火柴画片,叫法虽然不一样,但说的都是一件事物。很多历史名人,如胡适、钱化佛、梅兰芳等都是火花迷。

20多年前,单位里一个同事说国外收藏火花、球星卡很火热,一件能卖好几百甚至上万美元。当时,国内体育文化不发达,也没有什么球星卡可收集,我就把收藏的目标放在了火花上,毕竟,这个比较容易获取,入手的价格也不贵,就此一头扎入到火花收藏。那时口袋里的零钱都奉献给了火花收藏。

当时听说,清末、民国时期的火花属于是火花中的上品,但是存世量极少,很难见到。即便有幸遇到,假货的可能性更高一些,因为年代久远的纸张,质地同现代纸张是大相径庭的,火花纸的味道闻起来有明显古旧气,而新纸不会。总之,这里面的水深着呢,一不留神就容易上当受骗,白白损失了钱财。

我自知与这些年代生产的火花无缘,便把精力放在60年代后出产的火花,特别是语录体那种,其构图画面是“一片红”,设计上多为宣传画、漫画、摄影,还有众多的“最高指示”,当然,价格也不便宜。有时遇到一套心仪的火花,由于手里的钱不足,不得不从同事那里周转救急,发了工资再还。没有仔细算过为了收集这些火花具体花了多少钱,几万块钱总是有的。

为了拓展火花的收藏范围,我还经常给在外地工作的同学朋友写信让帮着代买,朋友那的资源利用尽了,再无新货可淘,我便经常趁着出差的机会到各地的公园或者旧货市场跟同好们交换。随着火花越积越多,在2000年左右,我带着自己收集的火花参加过火花展览。

林林总总算下来,这些年收藏的火花有几十个本子,能放满三箱子。这些火花中,都做了分类,包括花鸟鱼虫、建筑风景、名人名画、古代人物、京剧脸谱,还有按地域划分的祖国名胜古迹、秀丽山川。

收藏的这些火花的确有过升值,我也陆续陆续出掉一些。在巅峰时期,这些火花的总价大概能卖到7万吧,可把我高兴坏了,心想按现在火热的行情,再翻个两三倍总是可以的,以后不愁养老钱了。这期间,也有人加钱收购,我想着以后还要翻倍,就决定先捂着不卖。

然而收藏市场变化太快,这三年火花掉价严重,我去收藏市场一问,根本就没人收,要么就是价格压得很低。过去打算收我火花的人也转行了,我是完全傻眼啊,这比股市还惨,股票腰斩还能卖,这根本就是没人接盘了!

有老友说,让我看开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收藏爱好,现在年轻人们更热衷炒币,连过去大火的邮票都没有兴趣,更别说火花了,这个收藏领域真是后继无人啊!

想想还是有点不甘心啊,辛辛苦苦二十多年收藏的这些东西都成了废纸?难道真的要束之高阁,入土的时候当纸钱一把火带走?

藏友们,你们觉得这火花还能升值吗?这三大箱子要如何处理啊!

30 阅读:15574
评论列表
  • 2024-04-03 10:57

    这是个人爱好,跟升不升值没关系啊

  • 2024-03-19 22:44

    我给你一块钱买个打火机,自己烧了吧?

    用户11xxx57 回复:
    你还是给他儿子一个打火机吧,等他走了,让他儿子把他的藏品都烧给他,物尽其用。
    胡天乐 回复: 用户11xxx57
    我的邮票小人书,也是和儿子说了,我死了给我烧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4-03 14:33

    有这爱好者的人,生活乐趣上,我观察多半是烟酒不沾,品味独特。可能有点孤僻。现在该来得及。

    用户93xxx51 回复:
    哈哈哈哈
  • 2024-04-09 12:03

    邮票都没人要了还火花…… 我小时候也收集过,攒了满满一大本,有一次打乒乓球忘记拿了,回去就找不到了,就没集了,不然也许就和楼主一样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3-23 18:57

    这个应该都是历史的见证,值得敬佩[点赞]

  • 2024-07-15 13:09

    只能说时代一旦离开,别想着它会说声再见[捂脸哭]现在这一代的收藏都是什么立绘、手办…价格估值更是离大谱[呲牙笑]

  • 2024-03-19 16:32

    呵呵,你还是带走吧,真的,否则有可能进垃圾桶

  • 2024-03-20 11:23

    假货太多了[笑着哭]

    爱仁者达 回复:
    是没有人玩…[呲牙笑]
  • 2024-03-25 02:11

    那是以前没啥娱乐只能看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

  • 2024-03-26 21:34

    本身作为工业品上的装饰品,一开始就不具备所谓的收藏价值,而且火柴作为一个低价普众商品,其上面的画面更不具备任何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文中提到的名人所谓的火花迷,迷的是高端品牌火柴所附带的画片,和大众化的是两个东西。就像景德镇陶瓷有几块钱的碗,也生产极其高端的碗。都是碗,难道家里的碗也有收藏价值??

    赖大民 回复:
    确实如此
  • 2024-03-31 13:04

    扔过来,我帮你收藏…[呲牙笑]

  • 2024-04-12 12:37

    我和在座的都不同 我收藏手机 大哥大到现在

    用户12xxx79 回复:
    更是一堆垃圾[笑着哭]
    知足常乐 回复: 用户12xxx79
    并不全是,有些古董手机那是艺术品。
  • 2024-03-20 11:02

    藏主最少是五十多岁的人吧,我小时候也集过火花,还有烟标,糖纸,邮票,粮票,布票,工业票,食堂代用币……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些东西除了博物馆偶尔还能见到,没人会关注收藏这些东西了。

    天上有人 回复:
    以前娱乐方式匮乏,收藏还有市场,自从互联网出现,一切都变了
    浮生尽歇 回复:
    食堂代用币是什么样的,能➕v欣赏一下吗?
  • 火柴要成捆的才🈶人要,你这一盒谁要

  • 2024-03-20 09:46

    如果是同时期的邮票,就赚大了。

    胡天乐 回复:
    邮票会步后尘的,晚一点儿
    用户18xxx48 回复:
    参考德国邮票。成吨成吨的德国邮票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看看外邮市场德国邮票价格……
  • 2024-03-23 00:39

    耐心持有吧

  • 2024-03-29 14:54

    你把那些钱买成黄金放到现在可就厉害了啊[呲牙笑]

  • 2024-04-01 19:49

    分文不值

  • 2024-04-11 01:52

    假的太多,过时钱币也是,只要买的比造的高,就有人做!

  • 2024-04-15 18:00

    我还有一套梁山泊108将的

  • 2024-04-18 23:38

    很好的收藏品,不一定为了升值,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留给子孙后代看看吧

  • 2024-05-04 18:15

    收藏到底为了什么?

  • 2024-05-30 05:59

    集邮也是一种文化,现在一文不值不代表未来,留着吧,相信物极必反的道理

  • 2024-07-10 23:57

    垃圾中的战斗机,跟粮票一样

  • 2024-08-21 20:20

    我也喜欢这些,主要是烟标,邮票,现在看啤酒拉罐好看也收集,

  • 2024-09-04 13:20

    带有国家历史的收藏价值高,[吃瓜][吃瓜][吃瓜]

  • 2024-04-08 16:34

    老想着升值,忘记了初心,收与藏的乐与趣是精神层面更多一些的,却都扎进了钱眼里,想钱都想疯了。

  • 2024-04-23 08:12

    玩这些东西要有好的心态,要总以发财为目的,还是别碰为好。

  • 2024-08-09 21:15

    动机不良,想发财,

  • 2024-03-24 20:07

    烧的时候再加些汽油,肯定大火!

  • 2024-03-30 17:56

    只有黄金才是永桓的

  • 2024-03-30 21:49

    这堆废纸只能带进棺材,或者后代每年烧点给你

  • 2024-04-27 21:47

    83年一97年,每年十五套邮票年册,堆了几大箱费纸。

  • 2024-04-29 19:00

    每个年代都有一群聚集历史垃圾的执着者,但那些都是历史的垃圾包括我们自己。

  • 2024-05-03 19:09

    送人吧

  • 2024-05-09 07:16

    办展不错的选择

  • 2024-05-15 10:00

    小众收藏,别被割韭菜了,这玩意就是一张纸

  • 2024-05-30 19:32

    收藏是为了爱好,不是为了赚钱。

  • 2024-06-06 10:51

    自己喜欢过,带给你一生的感受岂可用金钱去衡量

  • 2024-07-17 22:06

    这么多收藏品中唯独钱币收藏没有失去其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可能因为其跟金融领域扯上关系吧

  • 2024-03-28 19:04

    反正损失不算太大。留着欣赏把玩也可以休身养性陶怡情操。只要不是穷的揭不开锅就行。别往心里去。现在那些买房亏了上百万的人多的是、你可人开心了吧?

  • 2024-05-04 13:51

    印刷品最好不要做卖钱,自己玩可以

  • 2024-05-12 09:54

    如果从中得到快乐,那就继续收藏,如果痛苦就一把火它烧了[笑着哭]

文史天下

简介:这里有黑历史、冷知识、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