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是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一生指挥多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为北周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可惜的是宇文泰寿命太短,年仅50岁就病逝在巡视北方的路上,并在临终前托孤于侄子宇文护,让其统领朝政,并嘱咐他一定完成自己的志向。
宇文泰死后,宇文护怕引起骚动便一直秘而不宣,直到回到长安后才宣布了宇文泰的死讯,并按宇文泰的遗命扶持幼子宇文觉上位,自己则统领整个朝政。时间长了,朝中就有人对宇文护专权心生不满,为首的便是大将军赵贵,他私下与独孤信等人密谋要除掉宇文护,但事败被宇文护杀死,独孤信也被逼自尽于家中。
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不满宇文护专权的越来越多,同样也引起了宇文觉的信任危机,便在乙弗凤等人的劝说下密谋除掉宇文护。而宇文护在朝中的根基可谓根深蒂固,很快就知道了他们的图谋,杀掉了乙弗凤的同时又废黜了宇文觉,不久后更是直接杀了宇文觉。而接着扶持上位的宇文毓却也不是一个好掌控的泛泛之辈,时间越长越发让宇文护忌惮,宇文护便又命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死了宇文毓。
接连杀二帝可谓疯狂,但宇文家族誓除宇文护的决心依然没变,直到宇文邕上位后等到了机会。当时宇文邕找到自己的亲弟弟宇文直密谋,以给太后读戒酒令的机会,宇文邕在后边拿着玉笏将宇文护击倒在地,又命宦官何泉拿着刀砍宇文护,何泉害怕没能砍伤,宇文直便从室内出来直接杀死了宇文护。
权臣遭诛杀后,宇文邕得以顺利亲政,宇文直就依靠着自己是宇文邕的亲弟弟以及共诛权臣的功劳找宇文邕要官。他先是请命要担任大冢宰执掌国政,宇文邕不同意反而将职务给了颇具能力的宇文宪,眼见行不通宇文直又请命担任大司马统领兵马,宇文邕仍然不同意,最后只给了他一个大司徒的名号,让其统管财政却不给予其实权。
按道理说宇文直这层关系应该得到宇文邕的重用,但宇文邕显然是刻意的防着宇文直,这又是为什么?其实宇文直的心性并不好,当初宇文护擅权时他就亲近宇文护,后来因为打了败仗被免职后又对宇文护心生怨念,这才在宇文邕找上他密谋大事之时达成了一致。而在宇文宪屡立奇功,威名远扬之时,宇文直又犯了嫉妒的毛病,又向宇文邕献谗言要杀掉宇文宪,宇文邕心里明镜似的丝毫不偏颇,并没有答应。
接连的受挫让宇文直心里十分苦闷,便在时不时做出一些违反常态的事情。有次宇文直跟随宇文邕打猎,一时间竟然走乱行列惹怒了宇文邕,宇文邕便当众抽打他,丝毫不留情面,这给宇文直内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于是在建德三年这天,宇文直趁宇文邕巡视云阳宫之时举兵发动了叛乱,可这场叛乱却堪称是自杀行径,不仅事先没有做任何图谋,而且兵力悬殊的不是一星半点。果然在宇文直举兵攻打肃章门时遭到尉迟运关闭城门拒守,不久就战败而回,领着仅仅数百骑兵向南而逃。另一边的宇文邕很快知晓了消息,便赶回长安又下令周军一路追赶至荆州,将宇文直抓回来囚禁在了宫殿之中,而之后宇文直仍然有异心,宇文邕便下令将其处死,连带十个儿子一同诛杀,封号也都被废除。
这场叛乱当中宇文直明知胜算微小,为何还要不计后果的发动叛乱来反对亲哥哥宇文邕?这其实都是宇文直自己酿成的苦果。宇文邕重视人才,在用人这一点上并不是任人唯亲,可宇文直看不懂这一点,不凭借自身实力去争权力,反而以自己诛杀宇文护的功劳去邀功,没有得到心中想要的便忿忿不平。同样宇文直野心又很大,心里的不甘心又得不到满足,便只能铤而走险走上叛乱这一条路,最终落得个身死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