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高丽军事领袖李成桂抓住时机,通过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高丽的王氏政权,建立了李氏王朝。在他建立新王朝之后,李成桂迅速派遣使者前往明朝,表示臣服,这种朝贡关系持续了超过250年。而朝鲜这个国名,也是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挑选后赐予的。
朝鲜孝宗李淏
在这250多年的时间里,朝鲜始终将明朝视为宗主国,每逢大明皇室重要成员婚丧嫁娶或者传统重大节日时,朝鲜都会派遣使者前往朝贡。而每当朝鲜有新君即位或立储君时,朝鲜同样会派遣使者前往明朝,请求正式的册封。只有得到明朝皇帝的认可和册封,朝鲜的国王才会被朝鲜人民认为具有合法的统治地位。
在万历朝鲜战争之后,朝鲜为了表达对明朝军事援助的感激之情,特别设立了大报坛。随着后金的崛起,朝鲜又协助明朝平定叛乱,在萨尔浒之战中,朝鲜派遣了一万士兵支援明军,其中包括有装备火器的精锐部队。即使在明朝失去了辽东地区,清军入关后,朝鲜仍旧不断在边境地区对后金或清朝进行骚扰,使得皇太极政权处于被动局面。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
此时的皇太极对朝鲜明确支持明朝,及在边境地区的袭扰感到极度愤怒。他以朝鲜严重违反盟约为据,亲率12万清军进攻朝鲜。此次清军的攻击速度迅猛,朝鲜北部的定州、安州等城市守军纷纷不战而降。清军又利用冬季临津江冰封的机会,迅速渡过江面,占领了汉阳。
在这次清军大兵压境中,朝鲜国王李倧将王室成员送往江华岛避难,自己则与文武官员坚守在南汉山城,同时期待各地援军的到来,并派遣崔明吉等人前往清军营地进行谈判,以争取时间。尽管后来全罗道、忠清道等地的援军陆续到达,但仍未能力挽狂澜,多尔衮最终还是攻陷了江华岛,俘虏了朝鲜的王室成员和朝臣共76人。
剧照,朝鲜与大清的对抗
面对无法逆转的局势,李倧只得接受皇太极提出的条件。在1637年的正月,他出城向清军投降,这一事件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丑下城”。朝鲜不情愿地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接受了清朝的册封,断绝了与明朝的宗主国关系。李倧的长子李溰和次子李淏被送往沈阳作为质子,朝鲜依照盟约向清朝纳贡,并被禁止在国内建造大型防御工事。并且还在三田渡地区建立了“大清皇帝功德碑”。
虽然朝鲜名义上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但其内心仍旧怀念着“父母之邦”—明朝。面对清朝索要兵源和粮食的要求,朝鲜尽可能地拖延,并秘密保留着明朝赐予的金册玉带作为纪念。朝鲜的君主时常面向西南方向,默默向明朝祷告。
朝鲜甚至有意向效仿越王勾践,忍受屈辱,积蓄力量,以图将来能够报仇雪恨,秘密策划着恢复明朝统治的计划。
剧照,朝鲜抵御后金
之后朝鲜的一些国王,包括孝宗李淏在内,都有着恢复明朝统治的雄心。1659年,朝鲜孝宗国王李淏私下召见大臣宋时烈,他们通过使臣了解到清朝顺治皇帝沉迷于享乐,认为其统治不会长久。孝宗有意组建一支十万人左右的精锐部队,将他们训练成勇猛的战士,计划在适当的时机,出其不意地对清朝发动攻击。然而,在计划提出不久,孝宗国王便因病去世,导致这一雄心勃勃的“北伐”计划未能得以实施。
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回应者!(孝宗大王实录)
之后朝鲜曾竭尽全力与明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建立联系。当他们得知南明仍在抵抗清军时,感到非常振奋,视清朝如同三国时期的曹魏一般,认为天下并非完全落入了曹魏之手,清朝被视作天所不容,而南明则有望重振旗鼓。
朝鲜通过商人秘密进入中国,与南明建立联系,计划以济州岛作为基地,开辟与南明的海上通道,并多次通过日本间谍来获取南明的情报。但由于清政府的海禁政策和南明政权的迅速崩溃,朝鲜与南明联手反击、恢复故土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成为了泡影。
朝鲜士兵
1673年12月,以平西王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在云南爆发,这一消息传到朝鲜,立刻在朝野中引起轰动,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主张在这个时刻,应该趁清朝首尾难顾之际,组织大军趁机反清复明。
但是朝鲜国王肃宗保持冷静,他认为当前清朝在北方的军事力量仍然不可小觑,他计划等到吴三桂取得进一步胜利之后,国内汉族复明情绪高涨时,再采取行动。但吴三桂很快就因病去世,随后三藩之乱被康熙平息,朝鲜期望中的“反清复明”计划也再次落空。
一直到了清末,朝鲜仍坚持用崇祯年号来纪年。
朝鲜之后还曾与台湾的郑经建立起联系,双方曾约定通过济州岛的港口来组建联合舰队,择机从海上发起进攻。但1683年,康熙收复台湾,朝鲜与郑氏联合反抗清朝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即便清朝已经取代明朝成为中原正统百年之后,朝鲜仍旧不愿彻底归顺清朝。在朝鲜的一些历史文件中,朝鲜还是选择沿用明朝崇祯年号。甚至到了清朝晚期,还有朝鲜人坚持使用崇祯年号来纪年。
《朝鲜实录》
朝鲜对明朝的忠诚以及对清朝的反感,情有可原。朝鲜作为明朝的附属国已有数百年历史,明朝始终按照仁厚之心来对待朝鲜,在朝鲜遭受日本入侵时,明朝多次出兵帮助朝鲜复国,朝鲜因此视明朝有再造之恩。而清朝一开始便以血腥手段迫使朝鲜屈服,加之其文化习俗与朝鲜深受影响的汉文化差异甚大,因此难以获得朝鲜各界的认同和接受。
在乾隆时期,清朝对朝鲜的政策逐渐由强硬的军事手段转变为温和的怀柔策略。清朝开始减少对朝鲜的贡品要求,增加对朝鲜的礼遇,并且停止了派遣质子的做法,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朝鲜对清朝的抵触情绪。
面对清朝外交政策的变化,朝鲜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开始接受与清朝的“事大”关系。这种态度的转变导致了朝鲜内部“义理派”与“务实派”之间的分歧,也使得朝鲜传统的“尊明贬清”观念有所松动。
清朝时期朝鲜
在乾隆年间,朝鲜出现了北学派,这一学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华夷界限,主张向清朝学习,这可以看作是朝鲜对华夷观念的一种局部调整。然而,从本质上讲,朝鲜的思想仍然没有完全超越传统的华夷观念,内心深处仍然视清朝为外来统治者。
朝鲜始终认为自己在文明程度上优于女真,认为他们长期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自己的文明度仅次于中原地区,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认同上,朝鲜一直自视为“小中华”。在这种华夷观念的影响下,朝鲜人从一开始就对满清持有轻视的态度。
华夷界限
尽管表面上接受了清朝的统治,但内心深处对清朝的认同感仍然有限。在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屈服后百年之后,朝鲜人民在这种国仇家恨的情绪影响下,始终对清朝抱有敌视态度,而对明朝则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