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1126年),在金军第二次包围东京城20多天后,一支万余人的宋军冲破金军的包围,进入了城中。这支援军给了皇帝一个错觉,既然万余人的军队都能冲破金军的重重包围,那么来自东南的勤王军也指定拦不住(西军因为潼关失守,被封锁在关中,无法支援)。正常情况来说,皇帝有这样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一次却是例外,因为各地的勤王军队被正在主持和谈的宰相唐恪严令下停止前进了。在宋朝的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为了自保,勤王的将军们也只能带着心中的疑惑就地驻扎。
在皇帝和东京城中的百万军民对援军望眼欲穿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和的文官们敢瞒着皇帝让援军停止前进,因为主和派的文官相信和谈赔款会让金军退兵,就像百年前的檀渊之盟一样,赔钱以后两国能够各自安好。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向东京前进的勤王军就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援军逼近东京会破坏和谈的平衡。
随着和谈一步步的深入,参与和谈的官员在金国温水煮青蛙式的谈判下,答应了放弃河东、河北全部地区,赔偿了无数的财物。在拿出全部府库中的金银财物后,发现远远没有达到所需的赔款金额。钱没有凑够,怎么办?文官们把目光转向了城内的百姓,于是本来保护百姓的城墙变成了围困百姓的牢笼,保家卫国的士兵成为了统治者的收刮财富的帮凶。之后东京沦陷,皇帝被俘。
主张和谈的官员是真的背叛了大宋吗,大部分还真没有,这从主和派的结局能够一窥一二。面对国破君虏、生灵涂炭之局面,何栗自觉回天无力,悲愤至极,在建炎二年绝食而死;另一位主和派宰相唐恪,在徽、钦二帝北掳后,金军立张邦昌为皇帝,唐恪予以支持,但在推戴状上签名后就服毒自尽。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坚持主和,可能他们陷入了金钱能买到了和平的虚假幻想中,毕竟之前辽国和西夏的和平都是用钱买来的。这一次文官也相信了,但是这一次大宋丢了北方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