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身穿和服炫耀品质生活的移民外籍网红,还曾为日本侵华战争美化不遗余力,因言词犀利出位。其所谓“批判者”底色,应就其根本目从“背后”一探。因其采用以叶障目的述事手法,导致其拥趸甚多。舆论场,除了情绪外,还需要更多的理性。可以负责任的说:他就是新文化买办的变种。以批判为外衣,行做空之实。以爱国之名,用逐一解构之法谋取私利之需。
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文章创作者。
作者:胥爱明
作为一个长期撰写撰写冤假错案文章的创作者;因题材原因,文章内容多涉苦难。有人批评我传播负能量。甚至有人质问我:你还爱这个国家吗?有人训斥我:“没有看到这么多年司法进步”。对此我多以沉默应对,时不时发发文章“洗白”一下。不是我生活在阴暗之中,见不得光明。而是,见证了光明与苦难,总想世间少些苦难;总希望光明照进每一起冤假错案之中。
最近有个移民新加坡的网红,针对自己的家乡发表的言论,争议很大。有粉丝私信我评论一二,因我的文章也以批判为主线。思考良久,决定发文一述。
批判的底色一定是善良与希望交织。我们仍然处在迈向现代化的初级阶段;许多社会问题矛盾尖锐。对问题的批判,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放大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批判者也好,还是批评者也好。揭露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步。如果批判与金钱交织,其目的就值得怀疑。当然,平台给的那三瓜两枣的稿费不在“金钱”之列。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详细的收集了这位已移民新加坡网红的过往言论。 他的观点犀利毋庸置疑,这也是互联网传播的需要。因为互联网传播,需要观点冲突来带动流量。
但是一个穿着和服炫耀生活品质的所谓“批判者”,说他的批判是“我想她好”?除了其拥趸者相信,估计他自己都很难说服自己。可以直言不讳的说其批判的实质:新文化买办的变种。以批判为外衣,行做空之实。以爱国之名,用逐一解构之法谋取私利之需。
有些博主评论:“他是被境外势力利用,完全黑化的衰华分子”。我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这个观点。
早期这位网红在中国市场完成了资本的积累。移民新加坡又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可以说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这一点相信他自己都不会否认。“端把碗唱赞歌,放下碗骂娘”,说的就是这种转身就把他曾经生于斯长于斯国家、民族骂的一文不值的人。
用移民新加坡就能获得阶层晋级的叙事手法;成为“精神跪族”,把温养它的故乡贬得一文不值,扩散这种情绪,转化为可供持续收割的流量,并将之收入囊中。
这位网红的一个视频切片中,他曾赤裸裸的一番自白,将其底色暴露得明明白白。
“你一个问新加坡的人,在这装什么明白人呢?你这一嘴的大蒜味,你说你是不是酸你,如果钱足够多,你会不会让你老婆挖出来你羡慕我,我就是在新加坡还要赚你们的钱,国内的软件赚你们搁你们,然后我带着老婆娃去日本旅游,穿和服拍照,去新西兰旅游,你就说你气不气啊,你自己活的窝囊不窝囊,在窝囊和生气之间,你选择了生窝囊气”。
这番自白暴露了其既脱离公民责任,又持续消费母国矛盾的盈利模式。这就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标准脸谱。
值得警惕的是,他在内容中潜藏的苦难经济学逻辑。不仅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傲慢嘲讽,更反应在他通过放大情绪制造矛盾。
这个网红建立了众多矩阵账号。这种打法,与纯粹的“批判者”相去甚远。我在以冤假错案为创作主线后,以前也多平台刊发文章。但经历过某件热点事件后,因一些声音有些人不爱听,被封禁了几个平台。除了头条平台的“为法而思”和“胥爱明”这个账号,其它平台均未从新建号。更不说搞矩阵了。矩阵的作用就是放大流量,这是打法很专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纯粹的“批判者”是没有这个精力和能力的。
放大流量,通过账号矩阵形成流量闭环。放大矛盾,然后将同胞苦难异化为消费行为。是其获利的基本模式。
就跟半置民半封建时期,西方的传教士手握圣经记录中国灾民的荒诞如出一辙。看似以爱之名,实则暗藏祸心。
爱国者的批判应当发现问题,并解决之。
跪着的批判,永远不及站着建设的万分之一崇高。
作为一个长期以揭露冤假错为创作主线的博主,我也经常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但每一篇文章都始终坚持“向善向上,向阳向正”的基本道义和操守。
这位网红虽然敢说敢讲,但是他不够善良。
向善可不仅是惩恶。尊重每个个体身份发出的光,而不是吹灭他人的灯;在吃肉的时候,不要在穷人面前吧唧嘴。这是我认知范围内的善。向正是不惧邪恶的,同时要给身边的人带去阳光温暖鼓励和希望。
在制度框架内寻求改良的方案。这样的工作有许多人正在默默无闻的做。就作者关注的冤假错案领域,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杜绝冤假错案产生的制度性文件。作为一个不合格的“批判者”,作者视监督这些文件落实为已任。
将问题意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动能,而不是一味的给祖国泼脏水。冤假错案如母亲脸庞上的尘埃,我们可以通过敦促文章帮她指出来。通过监督制度落实,也可以帮她擦干净。
这位网红的手法,与当年在舆论招摇过市的公知打法如出一辙。用70%真实的案例搭建批判构架,却在关键的地方植入30%的私货。
真正的忧国忧民是要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运,而不是隔海扔臭鸡蛋。梁启超在批判新民说时强调“批评如钥匙,用意是治病救人,而不是让患者陷入绝望”。但这位网红的言论,就是为了让公众在其话术操弄之下陷入绝望。在陷麻木之后失去分辩,奉其为意见领袖,然后通过直播带货,完成流量收割。
经历过多年的互联网舆论熏陶,作者去观察一样事情时懂得了一个道理:事分两面,不盲从;动机决定立场。
今天这篇文章算是对这位网红的批判,目的是在守护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叙事主动权。同时也自认为是一个纯粹的“批判者”,在跟踪揭露某热点事件过程中,我的全网粉丝量曾一度超过七十万,没有开过一场直播,也没有接过广告,更不说带货。
既要警惕将婴儿与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全盘否定,更要防止将污水,包装成圣手的认知欺诈。只有秉持躬身入局的担当,才能在批判与建设的辩证博弈中真正擦亮母亲的脸庞。
批判的根基首先是立场和底色,这位网红作为一个新加坡人,他在所谓的“批判”我们不好的同时,并没有进一步的论述如何能更好。因为这与之流量需要不契合。因此,他并不是想让我们变得更好。
一个真正心怀祖国的游子,不可能把苦难经济学链条和社会问题,转化为情绪消费品。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旅居海外的爱国游子相继归来建设新中国。为爱国谱写了精彩注脚。
这位网红作为一个生意人,为啥动用大量的资金,创建众多可能昙花瓣的矩阵账号。除了卖货,他是否还有其它目的?作者在没有确凿证据,不敢妄评。作者挺反感阴谋论。但从其操作手法来看,给顶投机者的帽子应该是尺码合适。
希望大家在网络除了渲染情绪外,要学会分辨。舆论场很复杂,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